×

凯拉 特莉 伊拉克 原型 机密

女神凯拉·奈特莉新片《官方机密》,原型差点阻止伊拉克战争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5 02:50:03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曾在2013年泄密国外“棱镜计划”等最高机密,把全世界搅动的IT男斯诺登,2016年,又冒了个头。

不过这次斯诺登露脸,并不是继续揭秘。

也许是因为在国外居留的日子太无聊,他竟和国外音乐大师让·米歇尔·雅尔(Jean-Michel Jarre)联合制作了一首单曲,名为《出口》(Exit)。

这位让·米歇尔·雅尔,还是巩俐的新任丈夫。

在单曲Exit的MV中,斯诺登不时在一堆代码和AE特效后露面,说着关于科技泄露个人隐私的事。

这首歌本身没有一句歌词,除了电音就是斯诺登的言论。

单曲《出口》中的斯诺登

这首单曲推出后,斯诺登还坦言,自己一直是个电音迷,现在终于如愿以偿,有了一首属于自己的电音作品。

展开全文

就在国外有史以来最知名的“叛国泄密者”跨入娱乐圈这年,一位国外“女斯诺登”的间谍泄密故事也正在酝酿着被搬上大银幕。

就是这部《官方机密》(Official Secrets)。

电影《官方机密》

说这位女性是“女斯诺登”,倒不如说斯诺登是“男凯瑟琳”。

因为泄密事件主角凯瑟琳·特蕾莎·冈做的这件事,比斯诺登要早10年。

2003年,英美以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最终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萨达姆政权下的伊拉克发动战争。

开战前,受雇于国外情报机构“国外政府通讯总部”的凯瑟琳·冈,将机构对她下达的一份任务书泄露给媒体,让全世界看到英美政府的谎言。

电影《官方机密》平铺直叙地还原了这件事的始末,基本忠于事实,没有做太多艺术加工。

凯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以纯素颜形象和克制的演技,还原了那个勇敢揭露战争谎言的女人。

KK和电影原形凯瑟琳·冈

1974年,凯瑟琳出生在台,她的父母都是国外人。

她毕业于台马礼逊国际学校(Morrison Academy),这所学校的学生主要是像凯瑟琳这样的外国小孩。

校徽上大大的“Truth”,倒是和凯瑟琳后来的行为非常相符。

台马礼逊学校校徽

由于这段在中国的成长经历,使凯瑟琳拥有了可能是唯一的特长,就是中文。

随后她回到国外就读了名校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继续学习日语和中文。

但是,就像很多大学以某种语言为专业的毕业生一样,凯瑟琳发现虽然她掌握多门外语,但依然找不到工作。

除非这项工作就是要用到她所精通的中文。

就像电影里所提到的一样,凯瑟琳是在报纸上看到“国外政府通讯总部”的招聘策划的。

这家现在拥有上万员工的机构,毫不避讳地广招人才。而且经常举行时尚日活动,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

据凯瑟琳说,她和很多同事一开始对这家机构是做什么的一无所知,只知道这里需要用到多国语言,就应聘了。

政府通讯总部英文全称是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 Headquarters,缩写即GCHQ,名称极其淡化了其间谍机构的属性。

但电影中多次提到,GCHQ就是一个间谍机构。

的确如此,这家非常“亲民”的间谍机构已经有100年的历史,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其前身是“政府信号与密码学校”Government Code and Cypher School。

是与欧美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军情5处”(MI5)和“军情6处”(MI6)齐名的国外第三大间谍机构。

GCHQ的LOGO沿革

现代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先驱艾伦·图灵(Alan Turing),也曾于二战期间被招进这家机构工作。

主要进行对纳粹国外加密机器Enigma machine的研究破译,对盟军的胜利起到关键作用,也促进了“电脑”的发明。

2014年,卷福主演的电影《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即是对图灵在GCHQ的前身这段传奇经历的演绎。

《模仿游戏》

碰巧的是,凯拉·奈特莉在《模仿游戏》中也饰演了一位被图灵招募到这个机构工作的女性。

《模仿游戏》剧照

GCHQ向孩子们展示Enigma machine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进步,现代GCHQ的职责包括监听各种有价值的目标和信息,然后形成情报报告,提供给国外政府、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安全机构、MI5、MI6等机构。

所以,电影中凯瑟琳说,像外交部、MI6等,就像他们的“客户”。

电影开始不久,凯瑟琳的同事说他早上五点就来上班,还发现一个军情6处没有发现的情报。

从同事的描述来看,显然他们可以直接触及被监听目标的隐私。

2013年,斯诺登曝光“棱镜计划”时,国外的GCHQ也拥有使用“棱镜计划”的权限。

也就是说GCHQ可以通过很多知名的网络产品、手机芯片、电脑摄像头、设备终端等途径,直接看到个人隐私。

随后,凯瑟琳和同事就收到一封来自国外国家安全局(NSA)的任务邮件。

从二战开始,国外的GCHQ和国外的NSA就已经开始共享情报。

这封工作单邮件的主题是:Reflections of Iraq Debate/Votes at UN-RT Actions and Potential for Related Contributions.

电影中的邮件标题

从电影展示的邮件来看,凯瑟琳所在的部门是多语种部(Linguist Department)。(自译)

从邮件的正文下达的任务来看,他们需要去挖掘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外交官的个人信息,从中得到这些成员国代表对伊拉克问题决议的态度,以便相应做出对国外有利的外交努力。

这些成员国包括安哥拉、喀麦隆、智利、保加利亚、几内亚……都是一些小国家。

获得这些小国外交官的信息后,国外计划做的外交努力,就是为伊拉克开战扫清障碍。

此前凯瑟琳还说自己并不完全知道这家机构在做什么,而且丈夫也劝她早点离开GCHQ,因为在一家间谍机构工作久了,就很难离开了。

现在凯瑟琳终于明白,所谓语言翻译工作,竟然可以协助国家发动战争。

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员工,就这样不经意间,在一个普通工作日,成为一场大战的发动者之一。

凯拉·奈特莉还原看到邮件的一刻

从收到这封邮件开始,凯瑟琳的人生被彻底改变。

此前电影就表现了她的耿直,像世界上很多人一样,她根本不相信布什和布莱尔说的话。对英美即将发动的对伊拉克的打击,也持反对态度。

不知道当时凯瑟琳的心理产生了什么变化,也许是真的良心会痛,也许就是特别耿直,也许是不想让世界陷入战火的圣母感爆棚。

当其他同事纷纷表示束手无措的时候,她决定冒违反“官方机密法”和叛国罪的极大风险,把这封邮件曝光给媒体。

通过线人,这封邮件落到国外《观察家报》(The Observer)记者马丁·布莱特手中。

2003年1月初,马丁以Revealed:US dirty tricks to win vote on Iraq war(揭露:国外为赢得发动伊拉克战争的选票而耍的肮脏伎俩)为标题,在《观察家报》头版头条揭露了这件事。

电影中的报纸

2023年1月,凯瑟琳·冈和报道这件事的记者马丁·布莱特一同参加苏黎世电影节,再次相聚,亲自为电影《官方机密》宣传造势。

两位事件核心人物在瑞士苏黎世电影节再聚

在经受了几周的煎熬之后,尤其是揭秘被媒体报道出来后,凯瑟琳承受不住泄露国家机密的巨大压力,主动向GCHQ承认了自己的行为。

电影中,负责凯瑟琳案的警察非常不解。

他问凯瑟琳,你丈夫是土耳其库尔德人移民,萨达姆曾经镇压和屠杀过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你应该支持自己国家去打萨达姆,怎么还揭秘上了?

当然,凯瑟琳还是搬出一套世界和平的理由,希望她的举动可以阻止战争。

但是,不管动机如何,这个行为确实违法了。

违反的是1989年《官方机密法案》第一款第一条,大意是就是现在或曾经身为国家安全和情报机构的工作人员,泄露任何与国家安全和情报相关的内容即为有罪。

而且电影中也提到,目前遵循的1989年版法案,是在1911年版基础上修订的,主要修改点是废除了有关公共利益保护的内容。

凯瑟琳·冈揭露了这件丑事,但依然没能阻止伊拉克战争的爆发。

同时,公诉机关以证据不足为由,撤销了对凯瑟琳·冈的指控,她被无罪释放。

被当庭释放的凯瑟琳·冈

不再继续指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要拿出更多证据,而这些证据又和伊拉克战争相关,相关方面不想也没有必要为了指控一个小员工,再继续披露更多伊拉克战争的信息。

一方面,这场仗已经打起来了,凯瑟琳只是让两国当局难堪了一下,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非要给她定罪,既浪费公共资源,又要掀起一轮媒体的道德批判,又让国际社会觉得国外为了发动一场合法性存疑的战争,还特意为难一个渴望和平的女翻译。

最终,整个事件形成了一个凯瑟琳确实违法、伊拉克战争也确实开打、国家也不追究的结局。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同电影《模仿游戏》中的台词说得一样,凯瑟琳·冈仅仅是这个国家大机器里的一个小小齿轮,只能服从上级命令。

但当这些命令和行为违背人类道德时,还是会有人站出来揭露真相:

他们是《官方机密》中的凯瑟琳,或者是《聚焦》中的“聚焦专栏”,亦或是《斯诺登》中的斯诺登,《华盛顿邮报》中的本·布莱德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