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雄 家风 脊梁 奋进 致敬

致敬·缅怀·奋进 | “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刘亚斌:英雄脊梁 家风担当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5 02:47:03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新现碧翠才扶风,却道故人已远行,心事诉谁听?

春风化雨,飞絮寄哀。又到一年清明时节,今年的节日,对这个家庭来说,格外沉重。这是刘亚斌离开后的第一个清明节。

这一天,刘亚斌的父亲早起整理着小儿子留下的遗物。老人家虽然两鬓渐白,但依然精神矍铄,二十几年的军旅生活让他依然保持着良好朴素的作风。房间里没有过多装饰,家具陈旧却干净整洁,诉说着这位老人简单质朴的生活习惯,很多人注意到,岁月曾在他的容颜上留下了痕迹,却丝毫没有改变他的精神,只是在小儿子的溘然离世后,这位老父亲一夜衰老了不少。

老人不时抬头看看对面的楼,那是刘亚斌生前书房所在的位置,以前那里的灯总是会亮到凌晨一两点。半夜看到灯还亮着,就知道儿子已经回家了,这已是老两口多年来的一个习惯。

老父亲在部队做过二十几年的政工干部,不仅是军队里,更是家中的“好政委”。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才使得刘亚斌纯良、温和、坚韧、勇敢、无私……几乎可以用可以想到每个褒义词形容他;只是他的父亲再谈起小儿子生前的点点滴滴,却只是如数家珍诉说着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刘亚斌在别人眼中是楷模、是代表,但在父亲心里,他只是那个懂事孝顺的小儿子。

虽然没有过多提及自己,但我们依然可以清楚认识到:在英雄勇毅前行的背后,他们的家庭正以自己的行动默默诠释着奉献和付出,我们也总能从他们的家庭中解读出孕育英雄的密码。

起点·抉择的荣光

父亲戎马半生,兄长保家卫国,嘹亮的军号陪伴着他的牙牙学语,挺拔的军姿

伴随着他蹒跚学步,这让刘亚斌自幼就有一个深藏在心底的军旅梦,这也让他在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后,毅然放弃了稳定的生活,选择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但父母和兄长对刘亚斌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刘亚斌从小随父母在部队大院度过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共13年的时光,无论是在部队带兵,还是转业到地方工作,父亲都是正直为人、认真做事,而母亲勤劳朴实、待人宽容,都为刘亚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展开全文

刘亚斌上初中那一年,哥哥顺利考入军校成为军人,父母造就了他坚韧的性格,而哥哥的经历强化了他内心的理想。为了心中所愿,刘亚斌坚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始终担任班长或团书记的职务;高考完后,更是在当时近视眼矫正手术技术还不太成熟的情况下,执意到天津眼科总医院做了手术。虽然高考时因为身体原因与梦想中的军校失之交臂,但他所做的一切,都为未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学毕业后,刘亚斌顺利考取了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岗位。在别人看来,大学教师收入高待遇好,父亲和妻子也同在一个学校任职,自己教师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学生的一致认可,但刘亚斌依旧没有忘记心中的梦想,父兄为国家安宁、人民幸福拼搏奋斗的身影在他的心底深深扎根。就是在家庭忠诚理想的感召下,让刘亚斌选择报考人民警察。从此这世上少了一名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却多了一位为国尽忠、为民尽心的公安英模。

报考警察的时候,刘亚斌没有告诉其他人,考完之后他才告诉父母,本以为父母会反对,但一向开明的父母尊重了儿子的选择。尤其是老父亲语重心长地问他:“你既然想当警察,那得当个像样的警察,当警察就意味着牺牲和奉献,危险来了你就要往前冲,追捕逃犯你就不能犹豫,你明白吗?”老父亲虽然在部队和地方都任领导职务,时刻都是以身作则、冲在一线,作为团级干部,他在冬天第一个跳进化粪池里清理垃圾的事至今常被人提起,正是因为这样一身正气、因公废私的父兄,让刘亚斌在家与国的抉择之间不再犹豫,选择了先人后己、由家而国的人生。

面对父亲这样的问题,他坚定回答:我明白!就这样,虽然违背了家人的初衷,但他带着父亲严厉的嘱托加入了警营,开启了短暂却灿烂的警察生涯。

征途·前行的坚强

回顾刘亚斌同志的从警经历,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他在16年的短暂时光中,将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履行到淋漓尽致。他曾貌似排除绑着汽油桶的炸弹,他曾冒雨骑着摩托在山涧边侦查,他曾深入研究走在信息化破案最前沿,他曾连续几天不眠不休核查数据……但每次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都离不开父亲的关切目光。

当家里人得知刘亚斌冒险排除炸弹的消息后,曾经做了26年军人家属的母亲转身默默离开,妻子不加控制地放声大哭,父亲在沉默半晌说道:你做得对,但下次要注意安全。

在别人阖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时候,刘亚斌却仍在单位加班,父亲会说:精神挺好,为了工作就是不要区分你我,你多干点别人就会轻松一点,说不定能尽早破案。

当刘亚斌升任队长之后,但凡能有冲锋陷阵的时候,他绝不坐镇后方,总是冲在最前面,因为父亲曾对他说:当领导,关键时刻你得上,你上了,大家就会齐心协力。

当刘亚斌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后,父亲会叮嘱他:荣誉面前,你得想地球离了谁都转,工作面前,你得想千斤重担大家挑,谁也不能先弯腰!

就因为这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谆谆教导让我们明白,英雄何来!

我们不知道的是,在刘亚斌身后,是需要同时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妻子,一个人蹬着三轮带着小儿子送大女儿去上辅导班;是两位步入暮年需要照顾的双亲,爷爷去世时,半夜11点两位70岁的老人打的赶回任丘老家……这不是刘亚斌不懂得照顾家人,而实在是因为他太忙了,他可能经常连着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工作,每个节假日包括春节都在单位上度过,答应妻儿的约定无法实现,多年来的走亲访友总是缺席,家里的墙皮脱落都没时间修,只是因为他总是会忙于工作。

但没有责怪他,在身边人眼中,刘亚斌从来都是个懂事周到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他继承了父亲严谨认真和母亲的勤劳质朴,他不抽烟不喝酒,几乎不参加聚会,一个手提包用了十年舍不得换;但他从来没有忘记对父母、对妻儿、对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关心,他会加紧忙完工作急匆匆赶到赛场为比赛的女儿加油,他会在错过妻子的生日后加倍补偿,他会在半夜下班后为父母送去爱吃的枣糕,他会把工资提前垫付给同事当差旅费,他会自己买药为小区的树木驱虫,他会在受害人求助时拿出多年的积蓄让他看病……他的重情重义、阳光热心、温和亲切、自律节俭,让每个人都深深赞叹。

刘亚斌一生从警,数遇险境,危险的事干过多少自己都记不清了。但这么多次里,只有一次父亲批评了他,那是在2009年,没在上班的刘亚斌在商场门口遇到了一名追捕多时的毒贩,对方远比他强壮,但他直接扑上去与他扭打在一起,回家后看着小儿子的一身伤痕,老人生气地责备他冲动不计后果。也只有那么一次,老父亲真正将对儿子的担心和忧虑表露出来。

就是这样一个甘愿无闻、无怨无悔支持他的家庭,成为英雄脊梁最坚强的支撑;也正是因为英雄家庭的深明大义,将国家的利益永远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才有了刘亚斌这样的敢为人先、担当尽责的公安楷模。

传承·不灭的理想

刘亚斌因公殉职两天后,他在网上订的门帘才送到,是战友帮他挂在了单元楼门前;而在他离开后的半年,天气转凉时,是家里人替他把夏天用的防虫帘换为了冬天用的暖帘。一如他没有离开过。

在各位亲人朋友眼中,这个家庭坚强得令人心疼。特别是经历丧子之痛的老父亲,在生活面前始终坚持:小儿子刚离开时,16岁的孙女问他:以后我该怎么办?这位老人庄重地对她说:有爸爸在,你是孩子,爸爸不在,你就是大人了!小儿子遗体告别时,这位老父亲还想着剪下警礼服上的一颗纽扣留给侄女,因为那是和刘亚斌最要好的表妹,用一粒扣子留下一个念想。

再谈起自己的小儿子,父母终于不用再掩饰自己的骄傲,他的话语让人五味杂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公安系统刑侦情报研判能手……”老人特意把“全国”二字用了重音,良久才缓缓说道:“政府给他的荣誉够多了,他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这份职业!”

荣誉不争,功劳不抢,认真做事,踏实做人。老人用四个词概括了对儿子一生的教育。

刘亚斌同志离开后,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为英雄家人送来了诸多的关心与慰问,但每每面对大家的善意,刘亚斌的父母妻儿总是带着感动婉言回绝。没有过多高调的言语,只是简单质朴的只言片语包含着鲜明的家国情怀与对儿子浓浓的深切思念,让我们从中看到英雄父母善良淳厚的优秀品德和感恩他人的人性光辉。心胸之广、信念之坚,令人动容。

或许在父母心中,自己的小儿子从来没有走远,他还是会有一天拎着自己最爱吃的枣糕来看自己,又或许在深夜,对面楼房的灯亮起时,小儿子还是会在父母注视中忙碌着。

如果说,思念是向往和不舍,那么传承,才是最好的行动和归宿。刘亚斌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一名人民警察最崇高的理想信念,他的一言一行深深感染着崇拜他的女儿。在送别父亲时,女儿将他的领章、警徽、警号、姓名牌仔细摘下,搂在怀里,哭喊着“这是我的!这是我的!”并一脸坚定地对爷爷说:“将来我要当警察,我要用爸爸的警号!”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有时候我们也会思考:如果没有这些坚强的父母妻儿的无私奉献,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是怎样?

岁月不语,却已给出答案: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是因为有刘亚斌这样的英雄人物舍已为人、负重前行,而这,更是他们背后的父母妻儿忍受悲痛与艰辛换来的。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英雄的家人同样是令人发自肺腑敬佩的英雄,因为他们的付出,让我们拥有现在的生活,也正是这样的家庭,让英雄的血脉赓续传承、生生不息。

刘亚斌虽然那不在了,但他的家人却更加坚定地生活,因为还有继承父亲警号和梦想的女儿,还有尚不懂事、不知父亲已离去的小儿子。这样坚强伟大的英雄家人,衷心祝愿他们在以后的日子中身体永远健康、生活浸满阳光!

供稿:沧州市公安局

编辑:侯 婧

责编:张伟娜

审核:张昌民

监制:杨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