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绚烂,几千年的历史发展给人留下了数不尽的财富。其中,古董作为当代极具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之物,受到了很多人追捧。但对于古董的鉴定可并不是所有喜欢古董的人能够做到的,因为民间的仿制、造假技术众多,一不留神就会让人看走眼,所以古董的鉴赏一般都是专业人士之外,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民间的一些古玩爱好者通过自己的精湛技艺对一些古董进行“造假”,然后出售至海外来获取利润,从此走上发家致富之路。
位于河南洛阳烟涧村一位名叫方兴庆的老人就是其中一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方兴庆决定从事倒卖古董来养家糊口,而他的这项决定还要从一面收来的铜镜说起。1963年,方兴庆得到一面破旧的青铜镜,需要进行及时修复,否则难以卖到一个好价钱。他经过不断地研究试验,将青铜镜的制造工艺和工序一一搞明白,并最终找到规律,成功仿制出了战国时期的“牛鼻象背铜镜”,后来方兴庆将他的仿制品交于一名文物工作者看,文物工作者居然没能看出这是现代的仿制品。
他的仿制工艺技术得到肯定之后,便决定不再进行古董倒卖,而计划从事古董“造假”。方兴庆深知要想将自己的仿制技术提升至较高的水平,不得不寻求一些高人的指点。1965年,方兴庆从一位民间技艺高手那里学到了“鎏金”工艺,这是一种传统的金属装饰工艺,对青铜器的成功仿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一来,一个小小的仿制铜镜就能够卖到上千元,给自己带来巨大收益。
展开全文
后来,一些古董贩子为了牟取暴利,从方兴庆这里买到青铜器仿制品,然后再倒卖给其他古董贩子和收藏家,这其中的一些不正当交易被警察查获,最后顺着古董贩子提供的线索,警察最后找到了方兴庆。面对警察的质疑,他坚持称自己做的是仿制品,并不是古董,那些不正当交易与他没有任何关系,警察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对他毫无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方兴庆的青铜器仿制品越做越大,名声也渐渐在村子里传开,不少年轻人都希望拜他为师,学习青铜器仿制品的生产制造技术。
渐渐地,烟涧村仿制青铜器的作坊越来越多,几乎家家都有,随处可见。一些小的物件不太赚钱就开始做大件,比如三五斤的青铜器仿制品最后做到成了上千斤的大件。这些大件的制造模型完全是根据一些古董画册上的图片样式一步步仿造出来,然后经过不断地试验,不断地改造,最终获得完美的制造模具。不过一些急功近利的人为了省事,直接前往古董市场去购买成品,然后回家制造模具快速进行仿制工艺品制造。
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烟涧村的青铜器仿制品制作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全村共几十家作坊,村里有卖材料的,还有卖漆料的,甚至还有专门出售各种工艺品模具的供货商。在这种情况下,从烟涧村出售的“造假”工艺仿制品销往全国乃至海外多个国家,并广受好评,烟涧村因此也踏上了致富之路。
据了解,烟涧村青铜器仿制品加工制造达到了300户,工作人员1880多人,年产值达9000多万,制造的产品种类超过了1000种,可以说这项产业已成为烟涧村的重要收入来源,它让全村800户村民脱离贫困,走上致富之路,而且村里人也不必外出打工,靠着这项产业就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