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与中国,这里划重点。
端午节,最早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因为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也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而后逐渐形成了如今端午节的文化风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黄酒......
端午节的称谓最多,据专家统计,多达二十余个。
每一个名称都有不同的来历,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我们今天重点说说“女儿节”。
船内管弦齐奏,载歌载舞之际,天空顷刻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江上狂风大作,波涛汹涌。
展开全文
人们发现,江心处有一条金龙(一说黑龙)腾空而起,在天空中狂舞一阵,忽然扑向官船。
正在官船端坐的利州都督武士彟[yuē]夫人杨氏被当场吓晕,杨氏醒来的时候,江上早已风平浪静,阳光明媚。
此次事件发生不久,杨氏便怀了身孕,后来生下了一个女婴。
这个女婴被父母取名武媚娘,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一代女皇武则天。
利州百姓为了纪念杨氏感龙而孕,生下了武媚娘,特在利州江潭边上的乌龙山建造了皇泽寺,称江潭为金轮感孕所。
此后,每年的端午节,利州妇女都会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嘉陵江两岸。
乘船至江潭,轻歌曼舞,希冀金龙再现,再次发生感龙而孕事件,为利州人生出更多的优秀女儿。
这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被称作广元女儿节。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把端午节称作女儿节,是源自于出嫁女回娘家探望父母的归宁习俗。
农历的春节,出门拜年访客是男人们的专利,女人不能随意出门走动。
而到了端午节,也就是女儿节这一天,母亲给未出阁的小女儿头戴石榴花,挂着葫芦、小辣椒等“长命缕儿”,打扮得花枝招展,出门扔灾祈福。
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一天也可以名正言顺出门,回到母亲身边,参与“扔灾祈福”活动,与家人们一起度过温馨的节日,共享天伦之乐。
因为古代的成婚女子,是不可以轻易回娘家的,这个传统陋习在几十年前的农村还普遍存在。
七夕女儿节和重阳女儿节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闺中少女,说的是爱情;一个是出嫁人妇,注重的是骨肉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