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已经拉开序幕,考生们最终能否上岸,还要看最终的表现以及导师打出的分数。金榜题名的学生自然可喜可贺,日理万机的付出也算有了回报。
通过复试的学生,再次开学也能走进新的校园,开启崭新的研究生学业生涯。但学生们可能没有预料到,曾经以为考研很难,已经要了自己的一半命,可这读研的难度,是考研的几倍。
学生们不仅要对学术有颇深的研究,达到导师的满意程度,撰写论文更是难上加难,学生们熬了几个大夜也未必能拿出一份导师满意的论文初稿。
这些论文在导师的眼中可能连“草稿”都不算,学生们一顿“操作”,但最终还是不被导师待见。毕业论文难倒学生,写论文前后面对导师的态度,就像失意的“徐江”。
《狂飙》的热度仍在继续,研究生们也借用了《狂飙》中的经典桥段,形容了自己的和导师之间的关系,不能说很像,简直是一模一样,学生们的脑洞真的太大了。
当导师问学生到底想不想毕业,学生“摆烂”地摊在了凳子上,导师却在一旁十分着急,毕竟这是自己带出来的学生,若是没能毕业,自己脸上也挂不住彩。
展开全文
学生们也会跟着导师去见“大世面”,当学生跟着导师去参加学术峰会时,学生们就像“吃饱了”的高启强。但希望学生们是真的“吃饱了”学术知识,而不是去“蹭饭”的。
毕竟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同大佬们一共参加学术峰会,一定能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能被导师选中的学生也要给导师争气,别辜负了导师的厚望与教育。
在聚餐时,导师突然问道学生们的科研进度,这可没在学生们的预料之中啊!问题来到猝不及防,学生们吓了一身冷汗,一个一个都不敢吱声了。
怎么就“哪壶不开提哪壶”呢,学生们吓得饭都不敢吃了,低下头来不敢正眼看导师。图片的描述和现实的相似度基本为100%,看来还是导师更胜一筹。
研究生入学前后变化极大,导师可不是简单角色,学生是要小心为妙
为了给导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学生们在大一入学时对导师都是“毕恭毕敬”,虔诚地向导师学习,在导师面前也摆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但这些,都是装出来的。
入学一年之后,学生们的“尾巴”也露出来了,已经压抑不止那一颗躁动的心,和导师也“混熟了”,便有学生开始为所欲为,放纵起来,并不会在意导师的真实想法。
但学生们万万没有想到,研究生毕业可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最终的毕业论文仍旧是一道“难关”。学生们也再次轮落到导师的手中,如果毕业答辩不通过,也只能延毕了。
导师手中掌握着“大权”,为了能让自己的论文能过审,毕业答辩时能顺利通过,学生们只能再次低下头,对导师百依百顺。等到毕业证学位证一到手,学生们就又换了一副面孔。
学生在导师面前唯唯诺诺,初次见面紧张的很,后续交流依旧很谨慎
学生们考研上岸之后,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和导师了。研究生和本科阶段的学习模式是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会由多名导师分组去带。
而学生们刚入学的时候,先接触的可能是同专业同导师的师兄师姐。当师兄带着学生去见导师时,学生表示敬意,弯下了腰来了一个90度大鞠躬。
学生们到导师办公室门口不但不敢进,就连敲门也要互相推脱。莫非是心里太虚了?怕导师查出什么问题来,还是有什么“把柄”在导师那里呢?
其实学生们这样真的大可不必,导师又不会“吃人”,学生们还是要正确看待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们也要和导师处理好关系,对自己的帮助会非常大。
学生在学校食堂吃饭遇到导师,千躲万躲还是没有躲过去,面对着径直走过来的导师学生们也不能无动于衷,于是漏出了洁白的8颗牙向导师礼貌地问好。
心中还默默念叨着,快走吧快走吧,恐怕导师再问起关于一些学术研究上的问题,碗中的饭顿时“不香了”。真相赶快结束这样尴尬的局面,不然脚趾都能抠出四室一厅了。
【话题】你认为这样的比喻贴切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