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元年(713年)的一天,御史中丞李林甫奉命到中书令张说府上传旨。眼看就要到张府了,李林甫却离奇地从马背上摔下来。
随行的御史吓了一跳,马也走得不快啊,怎么就摔了呢?他赶紧下马扶起一身尘土的李林甫。
李林甫坐在地上哼哼半天,御史上上下下替他检查了几遍:领导,您哪儿也没摔坏啊,起来走两步?要不咱先去传旨,回头下官送您回家?
李林甫皱起眉头:“我的腿啊,我的波棱盖啊……我这幅模样去传旨,岂不是坏了皇家威仪?你去,我回家换身衣服再进宫。”
御史想想也没什么大事,无非是传唤张说见驾,于是他独自前往张府了。
御史刚走,李林甫立刻康复,他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心里一阵冷笑:待会儿等着看好戏吧。
显然,李林甫是故意制造摔伤的假象,以躲避给张说传旨的差事。
展开全文
传旨又不是什么苦差事,李林甫为何不惜摔跤也要躲避呢?他所谓的好戏又是什么呢?这要从几个月前的一件事谈起。
这年三月,一个人从同州急匆匆地赶往新丰行宫,唐玄宗正在那里等着他。此人就是号称“唐朝四大贤相”之一的姚崇,此刻他的官职是同州刺史。
唐玄宗在宫外秘密召见姚崇为哪般?
原来,唐玄宗有意启用姚崇为宰相,但之前二人并无交集,他想对姚崇做一次评估。为了避免朝中起波澜,他决定掩人耳目,与姚崇来一次密谈。
然而,这次会谈相当成功,足以载入史册,姚崇以他的《十事要说》震惊了唐玄宗。于是唐玄宗当即表态:随朕回京,准备就任宰相。
当姚崇出现在长安时,朝中顿时一片哗然。都是老江湖了,谁还看不清接下来的形势?于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最发愁的是中书令张说,准确地说,他不光是发愁,而是恐惧!
原来,张说与姚崇一向不和,二人明争暗斗了很多年了。好在唐睿宗即位后姚崇就被踢出了长安,二人才不至于摩擦过热。
如今“胡汉三”又回来了,马上就要拜相了,从今往后自己还不得被小鞋夹死?
于是张说赶紧行动,他撺掇御史大夫赵彦昭上了一道奏疏,弹劾姚崇不法。岂料唐玄宗一抬手将弹劾状扔进了垃圾堆,看都没看。
张说不甘心,又请唐玄宗的大红人、殿中监姜皎出马,给皇帝提了个“中肯”的建议:老姚这个人有点诡诈,做地方官是一把好手,莫不如让他出任河东总管。
唐玄宗冲姜皎一瞪眼:“张说给了你多少好处?”姜皎吓得一缩脖子跑了。
就这样,唐玄宗快刀斩乱麻,不给大臣们争议的机会,迅速任命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持朝廷政务。
忙活半天,张说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仿佛看见一双精致的小鞋向他飞来,不,那是飞刀。
姚崇混迹朝堂一辈子,绝不是个善茬,他的手段既狠又阴。当年武则天提拔了他,他却暗中提拔张柬之,并在幕后支持张柬之推倒了武周王朝。
以姚崇的作风,赏一双小鞋,那就是对张说的恩赐。
必须自救!张说想到了一个人——岐王李隆范。
李隆范是唐玄宗的弟弟,哥俩关系很铁,如果能得到他的庇护,姚崇即便想下手,也不得不有所忌惮。
于是张说悄悄地潜入岐王府。
这件事张说和李隆范都做得很糊涂,自古朝臣结交藩王就是大忌讳,如此鬼鬼祟祟地交往分明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姚崇不是吃素的,他很快就侦查到了二人的交往,并巧妙地让唐玄宗也得知了详情。
唐玄宗火了:张说你想干嘛啊,前段时间驸马裴虚因为私交亲王刚刚被流放,你还不吸取教训?姚崇领旨,“卿归中书,宜宣与御史中丞共按其事。”
你去中书省拟诏,让御史中丞办他!
“按”就是依法审判的意思,唐玄宗这话其实就是给张说下了定论:你有罪,怎么判由姚崇和御史中丞来定。
领命的御史中丞就是李林甫。
李林甫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宰相大人,咱马上就行动,立刻抓人。”
姚崇却心软了:“哎呀,别那么急嘛,张说毕竟是中书令,多少给他留点面子,逼急了不体面。”
李林甫一惊:“张说此人足智多谋,我怕拖则生变呐。”
姚崇笑了,他挥了一下手中的圣旨:“皇命在此,他张说还能飞了不成?”
李林甫心里一阵冷笑:呆子一枚,没吃过张说的苦,唉,只怕这回又让张说逃脱了。
原来,李林甫曾经吃过亏。几年前,崔隐甫、宇文融曾经两次拉拢李林甫,一起弹劾张说。不过李林甫很谨慎,他干打雷不下雨,喊得凶,但就是不上奏章。
结果眼看张说就要倒台时,不是有人替他说话,就是唐玄宗手软了,最后总是不了了之,反倒是崔隐甫和宇文融被免了官。
两次经历让李林甫脑后发凉:多悬,亏得自己没跌在纸上。
他由此也得出三个结论:其一,张说绝对是老狐狸,其反击的手段五花八门,实力不可小觑;其二,皇帝恋旧情,除非重罪,小打小闹的东西就是挠痒痒;其三,要想扳倒张说,靠几个御史根本没戏。
这一次姚崇出马了,分量够重;罪行是勾结藩王,正好击中皇帝的痛处,掀起惊天骇浪都够用了;唯独张说会使出何种反击手段尚不得而知。
因此李林甫坚持认为要“宜以剧地”,不给张说任何活动的时间。遗憾的是,姚崇根本不听,非要给张说留点面子,等到第二天上午再去办。
以李林甫的精明,他料定这一夜张说肯定会得到报信,也一定做好了反击的准备。如此一来,这次高高举起的大棒还不知道落在谁的头上。
傻瓜才给你们陪葬!李林甫的嘴角露出得意的阴笑。为了把自己摘得干净一点,他故意摔伤自己,成功地躲进了保险箱。
一切正如李林甫所料,张说不慌不忙地跟御史去中书省接受质询。可是审来审去张说始终很淡定,承认去过岐王府,但绝不承认有过任何不当言行。
姚崇刚要准备给张说加点砝码,高力士前来传旨:张说行为不检点,本该严惩,念在以往功劳的份上,既往不咎……
姚崇瘫软在座,“张泥鳅”又滑走了!
唐玄宗为何又网开一面呢?原来就在姚崇呼呼大睡时,张说却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前一天晚上,张说刚想就寝,突然有客来访。双方一照面,那人倒头就拜:“相公不认我了吗?”
张说仔细一看:“怎么是你?”
原来此人是张府的一名门客,后来这家伙不规矩,竟然勾搭了张说的一个侍妾。
张说大为光火,刚要准备将他们双双打死,不料门客的一席话让他改变了主意:“相公难道以后就不会有急用人的时候吗?何必吝啬一位侍婢?”
张说想想也对,一个女人而已,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事情已经发生了,莫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吧。
于是张说干脆将此女赏给了这位门客,还给了他们一些钱,将他们打发走了。
多年不见,没想到门客又出现了,还给张说带来一个惊天的消息:姚崇已经弹劾你,明天一早就要召你问罪。
张说大吃一惊,一时竟然不知如何是好。门客说:“你把‘夜明帘’给我,我替你走一趟,请九公主出面帮你说情。”
张说将信将疑,一个小小的门客哪来这么大事,能跟九公主搭上关系?但事情紧急,就算被骗也无非是一件宝物而已,可万一是真的,那就救了自己的命啊。
张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等到后半夜,门客回来了:“九公主答应天一亮就去见皇帝,尽管放心好了。”
其实张说的二儿媳就是唐玄宗的女儿,八公主,但这种事自己的儿媳去游说,显然不如九公主奏效。八公主只能作为底牌,在家破人亡的时候才能用。
还是九公主懂自己的父皇,她对唐玄宗大打感情牌,搞得唐玄宗都不好意下手了。眼看火候差不多了,九公主使出杀手锏:“上独不念在东宫时,今反用谗耶?”
老爸您忘了做太子时的往事了吗?
唐玄宗一听眼泪下来了。
怎么能忘记呢?那段岁月太艰苦了,姑姑太平公主步步紧逼,不断在父皇唐睿宗面前进谗言,试图废黜他的太子之位。
那时候张说正是唐玄宗的伴读,二人携手度过了那段峥嵘岁月。
有一天,太平公主让一名术士向唐睿宗“告密”:天象显示,五日内宫中将有外兵闯入。
唐睿宗早就被太平公主灌迷糊了:坏了,看来孽子等不及了,想要夺位了,张说,你们几个赶紧做好准备。
张说却一脸正色:“陛下怎么听信小人的谗言,这明显是有人想挑拨您与太子的骨肉亲情。臣建议,陛下莫不如下旨让太子监国,君臣名分大定,流言自然消失。”
经过张说的开导劝慰,唐睿宗终于清醒了,也避免了唐睿宗与唐玄宗之间骨肉相残。但张说也因此深深得罪了太平公主,不久就被太平公主罢黜宰相之职,赶到洛阳任职。
临行前,张说还悄悄地赠送唐玄宗一柄利刃。唐玄宗立刻就明白了张说的心思:太平公主早晚会对您动手,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唐玄宗也不例外。九公主轻松击中了他最脆弱的部分,于是张说逃脱升天了。
姚崇和张说的这次“死掐”搞得刀光剑影,却没人留意到躲在阴影里冷眼观察的李林甫,他其实才是最大的赢家。
首先,李林甫再次躲过一劫。如果他不摔那一跤,以张说的精明,肯定一眼就能看出他与姚崇是一伙的。如此一来,张说极有可能在李林甫羽翼丰满之前就干掉他。
其次,李林甫摸透了皇帝的心思。唐玄宗是个既理性,又感性的人,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情谊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很重。
其三,李林甫看透了朝争的本质。大臣们之间的争斗其实无所谓对错,只要操作得当,黑的能变白,白的也能变黑。
其四,李林甫获得了一个教训。朝廷斗争容不得心慈手软,该痛打落水狗的时候就要乘胜追击,否则就会被反噬。
一个八面玲珑的奸相就这么慢慢养成了,难怪蔡东藩先生说李林甫是个“阴狡之徒”,一个跟头就早早地将他摔出了原形,可惜没人有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