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飞豹会失事
“飞豹”坠毁或因飞控系统故障
针对14日“飞豹”战斗机坠毁事件,有军事专家指出,“飞豹”安装两台稳定、可靠性好的斯贝仿制型发动机,之前保证了9年1600架次定型试飞,因此发动机技术相对稳定,尤其是单台发动机即使有故障也不至于失速坠毁,而两台发动机同时故障的几率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推断是飞控系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民航西北局已介入调查此事。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执委会15日在西安确认,14日上午在陕西蒲城举行的飞行表演中坠毁飞机的另一名失踪飞行员已经遇难。坠毁飞机非现役军机,为中航工业试飞院所有,应邀在训练期间参与展示表演。据介绍,飞机失事时离地面很低,后舱飞行员弹射出舱,降落伞打开,没有大的问题,现正在医院检查;前舱飞行员确认遇难。
飞豹战机出现意外坠机原因是什么
官方公布的说法是飞行控制系统故障,极有可能就是电传操纵系统的故障!现代战机越来越依赖计算机而不是人力来控制复杂飞行动作,这样一来提高了战机的敏捷性和自动化。可是由于计算机故有的缺陷,飞控软件的不成熟,总会在有些情况下发生错误。导致控制失效或者崩溃,直接造成坠机。几乎所有的3、4代战机中使用了电控系统的,在试飞阶段都发生过控制事故,而电控系统也是借着一次一次失败和大量的实验逐渐成熟起来的。到了正式列装时,其控制系统已经很难出现意外事故了。而这次的飞豹战机并非正式装备空军的机型,是试飞院留用的测试机型。很显然,这是用来实验的飞机,其控制系统很可能和军队列装的成熟系统完全不同,或许正是以其作为平台在实验某种新的系统,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我感觉这个因素可能性最大。
这次飞豹坠毁,为什么新闻说未跳伞的送医急救,而跳伞飞行员反而下落不明
在陕西蒲城举行的“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出现飞机坠毁的事故。以往外国也有机毁人亡的纪录,但是在报导负面新闻的混乱方面,令我们在香港的媒体跟进无所适从,这点特别值得改进。
当天上午11点12分,据新华网快讯称:一架“飞豹”战机在飞行表演时出现意外坠机,人员伤亡不详。香港媒体在发布此消息后,渭南市蒲城县内府机场有关人员即纠正为“这架飞豹战机只是发动机出现故障,飞机并没有坠落。”当香港媒体急忙更正后,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1点35分证实;,一架国产歼7飞豹轰炸机在表演完成后返场时坠毁。飞行员跳伞成功。亦步亦趋的香港媒体不能在现场目击事件,被迫一再自我否定。
接着中央电视台11点45分报导了陕西蒲城在飞行表演时,一架战机意外坠机。但是据称“组委会”说这架战机是“枭龙”,坠落前有一个飞行员弹射出来,因为弹射的高度比较低,降落伞并没有完全打开。我们非专业人士从不太清晰的电视图像中,都能看出是“飞豹”战斗轰炸机而不是“枭龙”轻型战斗机,前者最大起飞重量27吨,后者不过12吨,而且“枭龙”战机保留米格-21的粗短机身,同“飞豹”战轰机较长的机头、明显的后掠三角翼可以轻易区别。
大会组委会称战机的飞行员在飞机坠毁前被弹射出来,但是由于距离地面过近,降落伞未全部打开。此说有破绽;先进的弹射座椅系统即使在零高度弹射也能保证飞行员升到安全开伞位置。莫非中国自行研制的超音速全天候歼击轰炸机没有达到这项国际1970年代的技术水平?
“通用航空大会”执委会何亮声称:飞机在表演完成通场任务,返航途中发生事故坠毁。但是“中新社”却报道说,战机在表演俯冲动作时没有拉起来,坠毁。中国空军机关有关部门证实,空军没有派飞机参加陕西这次飞行表演。星期四开幕的“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由陕西省政府、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主办。难道是飞机制造厂自己拿出来作广告?上述报导耐人寻味。
[附录]
俄罗斯和美国联合开发了К36Д-3.5轻型弹射座椅,采用电子控制装置和矢量姿态调整系统的К36Д-3.5弹射座椅.。К36采用稳定方法解决了三个自由度上稳定座椅的要求,保证了弹射后的座椅的姿态变化可以确保座椅在接近直立的状态下出舱并减速到救生伞开伞的速度范围内。
中国空军战斗机目前既装备有引进俄罗斯的К36ДМ弹射座椅,又装备有达到西方国家第三代标准的HTY-5/6弹射座椅,中国现役第三代战斗机目前采用的引进和国产弹射座椅都已经达到了国际第三代标准,但是国内装备的弹射座椅在通用化和标准化水平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危急关头能自动分析弹射时飞机的运动参数,特别是飞行速度、高度、俯仰角、倾斜度、角速度和其他参数,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最佳弹射方案,选择最为合适的弹射程式,弹射程式启动后,弹射炸药立即引爆,座椅轨迹控制程序随即启动,在以较大倾斜角脱离座舱后,侧转弯发动机启动,然后消除旋转角速度,启动升力发动机,爬升到足以打开降落伞的高度。如果在倒飞情况下升力发动机无法启动,降落伞会在椅舱脱离后直接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