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当父母身居高位,家庭显赫,其子女的成就不会太差。新中国成立后,综合来看,十大元帅、十大将的后代,绝大多数成就还是很高的,大部分人是继承父业,在军中当上了将军,成为新一代的将门之后。
不可否认的是,一般情况下,身居高位的父母,子女的起点要比普通孩子要高很多。尤其是当子女还立下大功,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情况下,会得到组织的重点培养,将来升官的可能性会很大。
可凡事都有例外,如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她的父亲是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家庭地位显赫,又在1949年和平解放北平为国家立下大功。可即便如此,新中国成立后,傅冬菊为何没有受到组织重用,在基层当了十几年的记者?
傅冬菊——和平解放北平的功臣
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是国军华北地区的最高长官,手握几十万大军,兵强马壮。自从傅作义在张家口和大同集宁战役大胜我军后,他本人态度十分嚣张,一度还调侃我军领导人。
可傅作义并没有“嚣张”太久,自辽沈战役结束后,四野南下,陈兵百万直指华北,傅作义的处境显得非常微妙了。自四野入关后,傅作义在北平城内犹如一只待捕的鳖,手下的几十万大军被我军包围了,无路可退。
展开全文
城外有我军百万大军,家里有女儿傅冬菊苦口婆心地劝说,傅作义到底作何抉择,这不仅关乎自身的未来,更关乎整个北平城内百姓的生死和他手下几十万大军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了他的家人今后以什么样的身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傅作义的子女有好几个,傅冬菊是为我们熟知的一个,根据资料显示,傅冬菊是地下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跟随母亲来到了大后方重庆,在南开大学读书期间,加入了由中共领导的青年组织。
一年后,傅冬菊考入了昆明西南联大,在学校攻读英语专业。期间,傅冬菊在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积极参加爱国运动,成为党地下组织吸收和发展的主要成员。1946年,傅冬菊从西南联大毕业,在天津的大公报担任副刊编辑。
解放战争爆发后不久,傅冬菊加入了共产党,继续在天津工作。傅冬菊的父亲傅作义公务繁忙,对自己的女儿在思想方面的变化缺乏一定的关心,再加上战事紧张,傅作义又被蒋介石委以重任,成为华北剿总司令,更没时间关心子女的思想教育问题了。
平津战役期间,傅冬菊接受了党组织的任务,来到北平,回到家中接触自己的父亲傅作义。傅作义大致知道自己女儿的身份,对她的一些言论也有一定的思考。平日里,傅冬菊劝父亲要顺应历史潮流,希望他能够率部起义,保存这座完整的古都。
傅作义在官场几十年了,他对自己的处境也十分了解,对女儿傅冬菊的话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傅作义之所以最后会宣布起义,有女儿傅冬菊平日劝说的一份功劳,但是更多的还是形势所逼,傅作义本人知道怎么做对自己更有利。
不可否认,傅作义率部起义,我军能和平解放北平,傅冬菊是立了大功的。傅冬菊用自己特殊的身份,来完成这一艰难的任务,这份功劳不可谓不大,再加上她特殊的身份,按理来说,建国后官职步步高升,当过管理层领导不是什么难事,可事实却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傅冬菊的官职为何不高?
前面介绍了傅冬菊的专业,她主要是擅长文字类工作,在报社当过编辑,从事一些基础职位,没有当过管理层。新中国成立后,在主席和周总理的支持下,傅作义成了第一任水利部部长,这份工作干了二十年。
傅作义起义后,他本人不想再从事军事领域了,因此主动向中央请求修建水利工程,造福百姓。如果傅作义有从政、从事军事领域的想法和建议,根据他的能力,上级肯定会安排一些适合他的岗位,发展前途有可能要更好一些。
傅冬菊有一个影响力很大的父亲,自己在建国前为北平的和平解放立了大功,按理来说,她完全有可能施展政治抱负,成为国家干部。可傅冬菊对此似乎不是很感兴趣,她一直喜欢从事一些文字编辑的基础岗位,在出版社工作,也当过新华社的记者。
建国前后,傅冬菊一直在从事编辑工作,可以看出她对文字工作的那份热爱。即便在为北平的和平解放立了大功后,她本人也没有要求到什么部门去上班,没有要求什么职位,而是继续做一名基层编辑。
1949年,解放军解放大西南,傅冬菊被调到了云南,参加了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在那里服务了两年后回到北京。自1951年开始,傅冬菊在新华社担任记者、编辑等职务,工作勤勤恳恳,职务并无大的调动。
直到1982年,傅冬菊被借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从事统战工作,担任编辑部副主任。整个职业生涯来看,编辑部副主任是傅冬菊当过最大的一个官了。可考虑到傅冬菊的身份和功劳,编辑部副主任这个官职也不是很高,显得有些平平无奇。
建国后,傅冬菊的官职之所以不高,主要是她本人喜欢文字工作,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发光发热,成为新闻界的一名战士。傅冬菊的官职不高,并不是如网上所说与父亲关系破裂,导致自身发展受到限制。
傅冬菊无意让自己进入政治圈发展,这不是她擅长的领域,相比一些将军的后代,傅冬菊的官职的确低了一些,但她对此并不在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一个对新中国建设有用的人,傅冬菊以自己为例,告诉大家自己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