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作义 北平 功臣 潜伏 身旁

傅作义身旁的“潜伏者”,和平解放北平的功臣,傅冬菊结局如何?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4 06:17:03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牵线搭桥,比喻从中撮合,使建立某种关系。

古有张骞出塞打通丝绸之路使强汉与西域有了文化交融,近有何长工井冈山为朱毛联军牵线搭桥建立一代革命圣地。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之外还有一对传奇父女的故事:傅冬菊为我党和平解放北平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青少年时期的学习之路

傅冬菊,笔名傅冬,1924年12月在山西出生。

她是著名抗日将领傅作义的第一个女儿。因为受到了家庭环境的熏陶,所以傅冬菊从小就深知祖国统一的大业抗在每一个国人的心目中。

因为父亲的关系,傅冬菊与母亲一起来到了大后方重庆,在这里的生活相对安全稳定,受到全国新青年思潮的影响,傅冬菊也当仁不让的成为了进步青年中的领军人物。

在南开大学读书的期间她就加入了中共领导的进步青年组织号角社。在南开大学这个号角社也是非常有名气的社团,这里面都是一些思想进步的青年。

展开全文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来到社里来给同学们演讲,在台上激情澎湃的周恩来用自身魅力吸引了很多青少年炙热的目光,这炙热的目光中有着对我党的景仰。这其中也包括对着未来有些许憧憬的傅冬菊。

演讲结束后,周恩来得知傅冬菊是傅作义的女儿,还当着众人的面对她褒奖道:“你父亲是世人皆知抗日英雄,有你这么个爱国进步的女儿,他一定十分欣慰与光荣!”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傅冬菊不断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昆明西南联大,此时虽然还有大学可以念,但其实教室里连正经八百儿的桌椅板凳都凑不出几百套了。

这里环境艰苦,但是好在老师敬业,孜孜不倦地为祖国培养进步青年,傅冬菊在这里也进一步得到了思想的升华,品格的历练。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由于日战机的无情轰炸,货币的通货膨胀,师生们的生活情况很不乐观,师生们经常连一日三餐都不一定能保证。

但西南联大依然像一座精神丰碑,在寒风中指导着坚毅的年轻人们为祖国奋勇向前。

就这样,在这艰苦卓绝的情况下,中共西南联大地下组织应运而生,有着坚毅品质和忧国忧民之心的傅冬菊很快就被党的地下组织吸收为了据点新成员。

在求学之路上发生的这些看上去无关紧要的小事,在未来的日子里居然会成为一根导火索,倏地点燃了傅冬菊内心深处的共产主义新思想,从而为未来那一场没有流血的和谈奠定了基础!

更是因为学习时期打下的这些优良品质让傅冬菊在面临后半生的一次次危机中坚挺了下来。

和平解放:救了北平几十万人

作为非常有声望的抗日名将,如果傅冬菊想,那么傅冬菊在国民党政府也一定会身居要职。但是志不在此的傅冬菊没有心思与父亲一起为国民党政府服务。

傅冬菊在西南联大毕业后一直在天津大公报,担任副编辑的职位,并且在1947年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她的身份是秘密的。

在1947年以后,我党对国民党的战略部署从被动防御逐渐转变成全面反攻击战略,解放全中国的战略目标也自此拉开了重头戏的帷幕。

三大战役相继开展,作为国民党的北部重镇,北平的战略意义尤为重要,也成为了平津战役中比较特殊的一环。

在解放军对北平实施战略包围的时候,国民党政府已经遭遇多次大败,辽沈战役的失败,已经让天津和北平完全的暴露在了我军的行军目标之上。此时傅作义被蒋介石任命为北平最高长官。

天津被攻破,唇亡齿寒的忧惧时刻笼罩在北平的上空。每一位国民党政府官员心理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傅作义将军也不例外……

在北平的傅作义此时正是骑虎难下的纠结时刻,虽说此前蒋介石也给傅作义授意过,如若不行,为保留实力可带军南下。

但是傅作义知道南下带军,最终的结果是被老蒋的部队吞并;如果回到绥远抵抗,势单力薄的傅作义最终也只是会换来被全歼的结局。

在当时不少的将领都给傅作义提意见,不如直接据守北平,与我军拼个鱼死网破。

岁月的年轮让傅作义知道,北平作为中国多朝古都,这里的历史文化都是独一份儿的,他心知肚明,如若让战火彻底摧毁北平,那自己也成为了不可饶恕的千古罪人。

正在他百般焦虑之时,他的大女儿傅冬菊,回到了他的身边。

傅冬菊在天津深知北平对于我军的战略意义,对我国的文化意义。所以傅冬菊主动向组织申请,自己要去北平,做一做父亲的工作。

组织上得知这一消息,也非常高兴。于是傅冬菊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后就直奔北平,直奔自己的父亲。

常年不在自己身边的女儿突然回来,做父亲的肯定是喜出望外的,常常将自己的女儿带在身边。我们不知道这位平时泰然自若的将军,能否感受到女儿内心的抉择。

其实在傅冬菊来到北平前后,我党的地下成员,就多次的对傅作义将军进行了暗示与接触。

但是此时的傅作义内心并不坚定,他自己还没有做好万全的决定,此时的傅作义需要一剂强心针——傅冬菊!

在特务和我党地下组织的双面夹击下的一个夜晚,华北剿总司令官傅作义将自己的女儿带到了书房,这次的秘密谈话只有寥寥数语。

“你有那边的朋友嘛?”很显然这句话代表着傅作义内心的党派天平正在向我党倾斜,但是这种话只能让自己的女儿知道。

小心谨慎的傅冬菊以为是自己给组织泄露军事机密的事情暴露了!她只是回答:“当然有朋友,抗日的时候,爸爸不是也有朋友在那边吗?”

在这次的谈话结束后,傅冬菊立刻向我党进行了汇报,我党也当即给予反馈,可以尽快,安排人员进一步与傅作义接触,准备和谈。

经过几次接触后,傅作义的内心也清楚了傅冬菊的政治立场,在书房,他干脆和女儿挑明了说,自己已经下定决心了,“你帮我联系一下那边吧。”

得到父亲斩钉截铁地回答后,傅冬菊立刻拟了电报。就这样,在我党人员的积极努力下,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在《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上签了字。

北平和平解放了!没有经受炮火的洗礼,北平在多方的努力下和平解放。

其中傅冬菊对父亲傅作义的强心剂在这次和平解放行动中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后来毛主席也亲自称赞傅冬菊,解救了北平几十万的百姓。

深藏功与名,无畏下西南

解放北平后,所有人都知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傅冬菊有着功标青史的贡献,如果从政,慢慢的她也会成为我党的一线政治人员,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但是傅冬菊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深藏功与名,仿佛天上转瞬即逝的流星一般,将自己藏了起来,离开了大众视角。

那么,深藏功与名的傅冬菊去了哪里呢?

1949年的夏天,渡江战役刚刚结束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受命解放大西南,在这里组建了一个西南服务团,刘伯承和邓小平第一时间决定要吸收一些优秀的先进青年,随队伍一同挺进大别山。

消息一出,上海、南京、安徽等率先响应,万余进步青年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傅冬菊也在其中。

从名字上就不难看出,这支南下的干部队伍是以服务西南人民为宗旨的艰苦奋斗队伍,是实打实的一支敢于冲在第一线的坚毅队伍。

在这里傅冬菊也经过了三个多月的艰苦学习,有了充分的经验与政治觉悟。

不久后的一段日子,她与全团干部一同开始向大山里进发,经过了无数的困难险阻先后抵达山城重庆。

在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满目疮痍,傅冬菊知道,作为一名有思想觉悟的女青年,她将与各位战友在这里奋斗很长一段时间,此时她的内心为自己跟着队伍下西南的这个决定而感到骄傲。

为了加速西南地区的解放步频,进一步提高边疆地区人民的思想觉悟,坚决反对西南地区的反动武装,《云南日报》应运而生。

办报纸,这可是太对傅冬菊的专业了,为了能够扩大服务团的影响与服务范围,傅冬菊在组织需要报纸的时候,积极承接任务,与当时的办报领导一起完成了《云南日报》的创立。

为了能够让人民百姓也体会到革命战友的艰苦卓绝,傅冬菊多次来到危险的战争地带,做起了最一线的战地记者。

当炮弹在头上无情地飞掠,傅冬菊知道,自己就是那个及时向国内传达最新战况的勇士。

由于傅冬菊的坚毅品格,傅冬菊被调入了报纸行业的新一线。1951年傅冬菊被调入人民日报社,先后在记者部,文艺部进行工作。

我国正处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报纸行业的文化导向异常重要,就这样,傅冬菊又来到了自己非常擅长的报纸行业新一线。

傅冬菊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祖国哪里需要她的时候,她就会毅然决然地冲上去,填补空缺,为祖国发光发热。

建国后的后半生

建国后的傅冬菊因为功劳显著,始终冲在困难第一线,再次被人建议从政。

但是她本人并不愿意这样,文学领域才是能够让傅冬菊大展拳脚的舞台,所以即便有着种种辉煌的过往,她也一直在文化出版领域工作。

人人都认为本来凭借着在云南工作两年的履历回到人民日报社,会获得一个不错的职务。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调回来后的傅冬菊依然孜孜不倦,从事着最普通的编辑工作,她也时常和人说,人人平等,不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就搞起特权来。

这样沉稳低调的心态无不让周围的亲朋好友称赞不已。这一干就干了几十年,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被借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担任编辑部的副主任,从事统战工作。

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傅冬菊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在新华社工作期间,为祖国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报纸人。

除了在行业内积极发挥自己的能量,对于我国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事业,傅冬菊也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她工作的后半段时间里,不断地宣传和组织各种希望工程,在山西省内援助建设了好几所希望小学,有些学校旧址现在依然矗立。

傅冬菊早年的求学经历和下西南的奋斗回忆,无不在脑海里告诉她,这样做是正确的,是必然的!

90年代中期,傅冬菊在人民日报社的岗位上离休,她努力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最后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结束了自己的工作时光。

晚年的傅冬菊非常的快乐,她时常和后辈回顾自己的一生:

有光辉璀璨的时刻:孤身劝父,和平解放北平;有艰难赴险的时刻:积极南下,奋斗在革命战地第一线;

有刻不容缓的时刻:哪里需要奔哪里;有仁者爱人的时刻:组建希望新工程。

在这么多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时刻里,她最怀念的就是平凡的时刻,在国泰民安下过着充实快乐日子的平凡时刻。

在退休金和组织的帮助下,傅冬菊过上了自己安稳的晚年生活,在她八十三岁的那个夜晚与世长辞。

傅冬菊就像是一位战士,一位背负着伟大任务的优秀战士,待到任务完成时,她便深藏功与名,不带一丝丝的自傲与留恋,继续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

低调沉稳,脚踏实地,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自己热爱的文化出版与新闻领域。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万千世界中的一小粒尘沙,但沙聚则成塔,我们如果都能够脚踏实地地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的话,那么无数个小人物也能推动祖国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