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流浃背 将士 盔甲 古代 为何

古代将士打完仗,为何汗流浃背也不能脱盔甲?你看常遇春是咋死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4 00:38:03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导语: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科学技术不发达,在当时战争都属于冷兵器比拼,将士们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为了防止受伤,都会穿上全套的盔甲,甚至在军营中官阶越高盔甲的品质和等级也会越好。

但我们也会有一个疑问,古代的将士在打完仗之后为何已经汗流浃背,热到不行却依然不能脱掉盔甲,看一下常遇春是怎么死的,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古代的盔甲

说起来盔甲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在古代各个国家都曾经出现过盔甲,我们国家比较出名的是锁子甲,除此外再有这类似的盔甲。

这些盔甲在当时也是整个国家稳定的根基。中国的盔甲最早出现在夏朝,他还是由当时的国君发明的,在那个时候冶炼技术并不发达,盔甲略显轻便,大部分都是由竹藤甚至是兽皮制作而来,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实际效果并不是特别好。

随着整个时代的发展,盔甲的制作材料逐渐由自然原始材料过渡到了金属材质,到了宋朝时期,他们的盔甲大部分是由精铁铸造而成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将军的一身铠甲重量几乎可以达到九十斤。

展开全文

在史书中也有记载,在当时盔甲是由1000多片甲叶组成的,再加上6斤多重的头盔重量已经接近60斤了,除此外战场上将士还需要拿着武器。这一身装备加起来大概在70~80斤左右。

虽然防御能力有所提升,但整个重量也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所以到了后期各个朝代也开始对盔甲做改进,改进的方式就是尽量减轻它的重量,保留它的防护能力。后来它的重量大概保持在30~40斤左右。

身穿这么重的盔甲在战场上奋勇拼杀,冬天还好,如果是夏天一场战争结束,汗流浃背或者是中暑,都是很常见的。

但在当时一些军营中还专门设定一条律法,下令所有的将士在战争结束之后不能够立马脱掉盔甲。因为在当时这样的行为非常危险,特别容易招来一种疾病,名字就叫卸甲风,甚至明朝时期的常遇春就是因为这种病症是去性命的。

常遇春早些年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立下很多战功,史书记载在洪武二年,这年夏天他又一次带兵出征,因为感觉太过燥热,于是干脆就将自己的盔甲脱掉了,但没一会儿就开始觉得不舒服,四肢无力,甚至最后从马上掉了下来,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后来医生检查后发现他就是得了卸甲风,也就是如今我们经常提到的中风。

士兵在战场上身穿盔甲,体内的热量无法散发出去,如果贸然脱掉盔甲,就会让外部的冷风瞬间侵入人体,影响到我们的血管,让经脉不畅,气血不通,最后出现中风的症状。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某一种细菌或者是病毒,而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所以也会出现士兵卸掉盔甲之后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就突然发病,古人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下令士兵无论在战场上有多热,打完仗之后都不能立即脱掉盔甲,就是防止他们染上卸甲风。

其实在古代卸甲风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症,中招的不仅仅是常遇春一人,在战国时期还有一位贵族也非常出名,他曾经被项羽封为西魏王,在与韩信交锋的时候,因为太过燥热在战场上休息的时候,干脆就脱掉了盔甲,当时也因此丧命。五代时期还有一位名叫做李存孝,他也曾经中招。

这个人在历史上名头不大,但其实战斗力也很强,他曾经一天之内打败将士28人,有15人都死在了他的武器之下,也是因为这场战斗让他大汗淋漓,热到不行。所以在战争结束后,他立马就脱掉了自己的盔甲,而且连喝了三杯酒,喝完之后就突然口吐鲜血倒地不起,染上了卸甲风。

不过好在他的运气比较好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在治疗之后不仅没有影响到性命,甚至连战斗力也丝毫不差,不久后他还在战场上立下大功。

在冷兵器时期为了保住性命,士兵要穿上数十斤的铠甲在战场上与敌人拼杀,即使保住性命之后,下了战场连脱掉盔甲这样的动作都不能有,不然就有可能危及性命。相比较如今制作精良的防弹衣来说,我们现代人更加的轻松,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战争对于全体人类的伤害还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