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剃度 暴富 出家 更快 起床

他36岁年入百万,却选择剃度出家,每天3点半起床,0收入,住破房,却比暴富更快乐!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3 22:56:02 浏览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一人一城(ID:yirenyicheng01)

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谈起出家之人,人们常常会觉得他们已看破红尘,或是在逃避现实,为不好的境遇寻求避风港。

有的人或许是,但有的人恰恰相反,选择出家,是为了直面现实。

因为“直面自己的内心,就不用逃了。”

遁入空门

The choice of life

越来越多的人想“出家”了。

这不,不久前有个寺院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公开招聘文史资料整理专员、厨师、园林绿化维护员,其中文史资料整理专员这个岗位是朝九晚五,周末双休,月薪一万。

图源:网络

消息一出,寺庙在短短时间内就收到了几百份简历,不少网友直呼,冲这待遇就“想出家”。

工作待遇优渥,工作环境与世无争,年轻人一时有冲动的想法可以理解。

但那些不再需要为生活、工作问题而烦恼,已经事业有成的人又为何想要出家呢?

都说每个“看破红尘”的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今天这个故事来自香港的一位法师。

展开全文

之所以只叫他法师,是因为他觉得佛道追求无我,不想突出自己的角色。

他24岁就获得MBA学位,也曾年入百万,却在46岁时削发为僧,自此过着念经耕田的农禅生活。

往事或悲或喜,都成过眼云烟。他选择的也不过是另一种生活方式。

01

法师修行的地方在香港大屿山昂坪,自清朝起,就有很多僧侣聚集在此清修。

1906年宝莲禅寺建成,不少人剃头出家后,顺道也来到这里落脚,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出家人村”,也成为了很多僧人心目中的圣地。

尽管如今僧人的数量比不上从前,但仍有不少人来这里过着念经耕种的农禅生活。

法师住在一间金字顶屋的精舍中,通常里面的空间会像板间房一样隔成三个部分,中间是佛堂,左右两边是生活空间。

清修的生活很艰苦,物资也很薄弱。所谓生活空间,其实是只有一张床和一个柜子的小房间。

对于僧人来说,他们整个老病死都发生在这里。

人一旦去世,床会留给下一个人住,衣柜就锯掉柜脚,清掉里面的东西用作棺木,然后运到火化场火化。

他们生的时候过得极简,死时就更加了简化了。

精舍外,有可以供僧人们耕种的地方。他们虽然各自清修,但也会在生活上有一些联络,比如法师精舍外的这块地,就给了邻近的越南僧人过来耕种。

法师说,一个僧人个人拥有的财产就只有几件衣服及一个钵。他们没有收入,衣食住行全靠信众的赞助和供养,有时讲完经,听众也会送上利是(红包)。

在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中,僧人处处都受到限制,极其不自由。但在昂坪,他们可以用智能手机,还会在网上购物。

像他身上穿的僧袍,在网上很便宜就能买到。

他们也并没有与亲友断绝来往,法师反而因为学佛,重新建立了与家人的联系。

不过他说刚出家时确实不可以常常说想回家见亲人,“现在有点毕业了的感觉”,很多事情不再需要获得批准才可以做,但是离开寺庙还是要请求准许的。

比如这天,法师就陪着姐姐去看了中医。

于法师而言,出家是24小时的修行,是彻底将一个人的性格改变。

02

如果在十多年前,法师无论如何都不会选择出家,“你叫我出家,我会说你都傻的。”

他之所以会出家,其实是一场“自我救赎”。

1971年,他生在香港一个并不和睦的家庭,6岁那年,就知道父母不要他,要将他抛弃。

要不是年长的姐姐心疼,将他接过去抚养,小小年纪可能就要流落街头。

也因为受到了创伤,法师从小就很叛逆,小学6年级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中学时又常常跟同学打架闹事。不听话似乎成了他唯一发泄的方式。

好在“坏小孩”这个标签没有一直伴随着他长大。

1995年他在英国获得MBA学位,后来开了一家做市场顾问的公司,2007年时月收入有10万左右。

那时的他有自己的房产,也有很好的婚姻,在很多人眼里算是成功人士了。

只是好景不长,他把所有钱都砸进股市,亏损了上百万,接连着婚姻失败,加上工作压力大,一度要吃抗抑郁药才能维持正常生活。

在迷茫与痛苦之际,他去学习了打坐,常常失联就为了去山上静坐,寻求片刻的安宁。

“打坐我可以面对自己,就不用逃避了。”坦然接受所有遭遇,以往的遗憾与失败,似乎都没有那么重要了。

后来法师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出家,无需考虑,也无需挣扎,似乎只有这条路能让他不再继续“浪费”生命。

他把大部分的资产都用作慈善,一切都打理好之后,才孤身一人遁入空门。

03

法师的一天是从凌晨3点半卧禅、做瑜伽开始的,“优质静坐一小时,等于你睡了三个小时。”

每天早上6点左右,不同寺庙的僧人和比丘尼会一起“行禅”散步,一边静静地走,一边观察自己的呼吸及周围的环境。

下午时分,他不是在室内休息、打扫卫生,就是室外耕地种植。

到了晚上,又开始做晚课。

若他不在山上修行,便是去山下不同的佛堂念经弘法。

这样的生活看起来似乎有点枯燥乏味,但法师却乐在其中。

“分分秒秒都是娱乐、吃东西是娱乐、做瑜伽又是娱乐、打扫卫生、听雨、晒太阳都是娱乐。”

不过修行了五六年,若要问他修行是什么,他依然说不出个所以然。

一阵沉思之后,才说:“修行就好像修理,你有什么坏了就修哪里。所以你问修行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就像你问一间维修厂修什么,什么都修。”

如今51岁的法师,仍然在继续他24小时的修行。

然而昂坪这个地方,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变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看见僧人穿插在其中,有时会有种走错时空的反差感。

法师对此多少有些无力,但他也明白,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发展变化之中。

“学习内心的专注要明白事物不假外求,你用不着想这样多好还是不好,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是啊,不管 ‍‍出家与否,选择何种生活方式,都会面临一些不可改变的事,若总是为此而忧虑,反而会让人陷入焦虑的泥潭。

或许,回归自我,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活成最想要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除标注外,本文图片主要源自:

YouTube@MM - Mill MILK《700萬种生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人一城(ID:yirenyicheng01),带你探寻美好空间,认识更多有趣的人、事、物。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 E N D -

点 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民宿!

请点个在看,鼓励一下勤恳写稿的打工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