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蜀 峭壁 石窟 活动报名 地上

峭壁千龛:发现巴蜀大地上的石窟艺术丨活动报名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3 18:30:02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峭壁千龛:发现巴蜀大地上的石窟艺术丨活动报名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多次报道巴蜀石窟,从大足石刻、安岳石窟到隐秘田野间的隋唐遗珠。这一次,“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将带你寻访散落在巴蜀大地上的石窟艺术,一览山野石窟背后的繁华巴蜀。

寻访安岳石刻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11期

展开全文

大足石刻——中国南方最大的石窟群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8期

石窟文管员——巴蜀大地的国宝守护者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第9期

供养人——巴蜀石窟的缔造者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第11期

山野遗珠——大量隋唐巴蜀石窟散落田野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第5期

本次活动随队专家袁蓉荪老师历时十余年,足迹几乎踏遍中国大江南北,倾其全力寻觅石窟,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石窟艺术照片,给人以独具特色的审美享受。上述专题报道都源自袁蓉荪老师的实地采访与拍摄。

从印度孔雀王朝开始,佛教传播的洪流便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蔓延。南传佛教主要影响了缅甸、泰国、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地。北传佛教又分为两支,一支从印度抵达西域,在汉朝时传入中国,称为汉传佛教。另外一支则主要在西藏地区传播,称为 藏传佛教。而从西域到达河西走廊,再由河西走廊传入中原的佛教传播又称为 佛教的东传。这条与古代丝绸之路相融合的佛教传播之路,浸染了民族文化的色彩,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这条传播线路上的众多石窟,不仅是佛教史上的奇葩,更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一座座屹立千年的石窟,构筑了佛教传播的路标。

说到石窟,世人无不赞叹莫高窟之瑰丽,龙门石窟之雄壮,云冈石窟之鬼斧。然而这绝世风华的背后,是西域的几代财帛,是北魏皇室的几世庇佑,更是地方数年盐税的支撑。集天下英华于一域,必然耗资不菲。直到石窟沿着蜀道进入巴蜀,画风忽转,帝王将相的巍峨堂皇,变成了百姓的虔诚低诵。

川北巴中石窟

川西邛崃石窟

位于毗卢洞的观音经变窟水月观音像是安岳石刻的代表作之一,刻于宋代。不少人认为这尊观音像是依据安岳民间女子的面容刻的,并且姿态随意,袒胸露怀,故有人称之为风流观音。这个题材出自《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由于该石刻浮雕有观音救八难图,故称观音经变。

这三尊佛像是华严三圣,正中为毗卢遮那佛,两边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身后为千佛。

通常认为,石窟艺术沿着 金牛道、米仓道进入四川,早期龛窟往往出现在蜀道沿途的广元市、巴中市等地,但诸如蒲江县漏米寺、彭州市灵石村等石窟的发现,暗示着石窟艺术传入巴蜀的范围,远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宽广。

巴蜀石窟分布图

人们很难想象巴蜀大地上石窟数量之多。根据2020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全国共有石窟寺2155处,摩崖造像3831处,共计5986处石窟造像文物。 其中四川和重庆共有2850处,接近全国数量的一半,四川省共2134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和大足石刻更是远近闻名。石窟造像汉代由印度传入中国,其中一条主要线路是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河西走廊,再由河西走廊传入中原。从北魏至明清以来的1000多年,巴蜀石窟造像的历史链条清晰, 既与北方石窟一脉相承,又形成独具一格的世俗化和生活化的石刻艺术,是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典范。

随队专家

袁蓉荪

《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旅厅四川文化专家库专家。倾注了十数年时光,寻觅拍摄石窟造像,用影像记录华夏大地上几乎所有的古代佛窟。出版有《佛窟中国》《空山-静寂中的巴蜀佛窟》《空谷妙相-时光里的中国佛窟》《巴蜀石窟-藏在乡野的中华文明》等图书画册。

活动亮点

01

安岳石窟——中国石刻之乡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全县 69 个乡镇无一没有石窟,如果将境内的佛像首尾相连,足足有 5 公里长。这些石窟的开凿年代从五代、唐宋延续至明清,甚至现在还在开凿,是鲜见的继续生长着的石窟群落。

安岳石刻群位置图

观音堂内的观音(左)、大势至菩萨(右)立像,系北宋时期所造,持续千载的风蚀作用,像是将流年刻入了肌骨,美得别具一格。

这是唐代规模最大的释迦牟尼涅槃造像,卧佛全长 23 米,头东脚西,左胁而卧,改变了佛经中关于释迦牟尼“北首右胁卧,枕手累双足”的描述,估计是施工工匠根据地势而改变的形象,在国内很少见。

扼守成渝古道要冲的安岳,是个面积只有六分之一个北京大小的小县,却拥有数万余尊大小造像(含圆雕石刻)。无论是石窟总量、分布密度,还是造像技艺、文物价值,都堪称全国之最。与其它石窟最直接的不同在于,安岳石窟并不是一座石窟,而是一个包括了207处石窟寺在内的石窟群,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卧佛院、千佛寨、圆觉洞、华严洞等八处。或倚崖取势,大窟大像雄伟壮观;或因地制宜,小龛小像密如蜂房。全县32个乡镇之中皆有分布,不说随处可见,也算得上是星罗棋布了,安岳石窟就是这样一个散落在荒郊、乡野的佛国。

华严洞辨音菩萨和普觉菩萨

华严洞的大洞石窟造像依据《华严经》内容而刻,正壁主佛毗卢佛,头冠中刻有柳本尊坐像,左右为文殊和普贤,两边各有五菩萨。五五相加为十佛,表示大乘菩萨十地 。整个洞窟的艺术价值很高。

这是毗卢洞第 18 窟千佛洞的 300 余位捐资建造的功德主中的一部分。他们的形象千人千面,神态各异,甚至还有怀抱小孩的妇女形象。

纵观全国,由统治阶层出资建造的官营石窟,一般选址在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或交通要道的附近,其背后往往是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僧营石窟则仰赖寺庙经济水平和当地的信仰风气,有时也会和官营结合。而民营的安岳石窟就不同了,它的背后没有王侯将相与朝代更迭,只有一些本地的“富户”和工匠。这里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洋溢着“市民”阶层对于美的追求和表达,亲切温暖,活泼生动。哪怕是严肃的涅槃像,也流露出些许“随意”。除了这些历史文化因素,我们还将考察安岳当地天然外露的红砂岩、泥岩,了解地质条件为安岳“中国石刻之乡”打下的坚实基础。

千佛寨西方三圣造像,开凿于唐,改修于宋,窟中“天宝”为唐玄宗年号 ;宋人将窟加深,在正壁上重新开凿“西方三圣”,中像阿弥陀佛,高 4.8 米,额部宽广,高鼻深目,下颚宽大突出。

中国飞天的形象多见于绘画之中,安岳石刻艺人大胆地将飞天用在了石刻中,并且把飞天的飘逸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石窟中的佛像也有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意蕴。

02

大足石刻——中国南方最大的石窟群

大足石刻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石窟群,也是南方唯一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石窟。重庆市大足县境内分布着75个石窟群,全县24个乡镇无一没有石窟分布,总数有5万尊之巨。石窟的年代,从初唐、中晚唐、五代一直延续至两宋、明清,又以宋代最为恢宏。

释迦涅槃图

这尊造像名叫“卧佛”,塑造的是释迦牟尼佛灭度涅槃时,他的弟子与眷属前来送行的场景。有意思的是,这尊卧佛并不完整,右肩隐入地表之下,双脚隐于岩体之中,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毗卢道场石窟造像

宝顶山毗卢道场是密宗主尊毗卢遮那佛设坛讲经说法之处,石窟的中心刻了一座六角五面攒尖飞檐双层亭,正中便是毗卢遮那佛。

中国北方的石窟,从外部看起来只是一个个洞口,内部却别有洞天,既有造像、壁画,又是僧侣修行的密所,朝拜者通过昏暗的甬道,一步步接近石窟深处的佛像;相反,大足石刻多是浅龛,源于古印度的兼有修行与礼佛功能的石窟寺已经退化,佛像不再藏于幽暗的洞窟中,而是直面芸芸众生。更多的细节则彰显着大足石刻的与众不同,大足石刻早已不是敦煌、云冈石窟中常见的异域面孔,而是地道中国人的模样。佛像的衣饰褶皱很多,显得厚实,不再像唐代佛像的服装薄若蝉纱。

警醒世人的地狱经变造像

这尊石窟造像几乎布满了整个山崖,高度直达崖顶,全长13.8米,高19.4米,规模巨大。

石门山三皇洞石窟造像局部

三皇洞是一龛道教造像窟,三皇,就是中国上古的天皇、地皇、人皇。三皇洞中有道教的二十八天人与六尊,上层为二十八天人局部,下层为六尊局部。

西方三圣与十圣观音窟

画面中,从左至右分别为数珠手观音、如意轮观音、莲花手观音、宝镜手观音。

不空羂索观音也称不空王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众多化身之一,其造像在密宗流行地区较为常见。

大足石刻展示着中国宋代石窟之美,也把中国石窟艺术往后延续了400年左右。

03

山野石窟背后的繁华巴蜀

四川石窟数目众多、分布广泛,一个县中的石窟点动辄几十处。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也许是因为四川盆地缺少成片的崖面,但小丘与落石星罗棋布,处处皆可造像,且小型佛寺流行,使得石窟不再局限于皇家寺院中,满足了百姓开凿石窟的需求。

潼南千佛崖

黑水县徐古摩崖造像

茂县点将台石窟

在整个巴中地区,摩岩造像石窟分布广泛,其中龙门山石窟在四川石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盛唐之后,巴蜀之地俨然佛国。这是巴蜀石窟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分布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时期,几乎在四川、重庆每个区县都有分布。隋唐巴蜀石窟所在的位置,不是寺院之中,香火缭绕;就是在古道沿途,地当通衢。在建寺之后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行政中心的改变与古道的变迁,寺院败落,古道废弃,石窟的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千百年后,繁华之地变作山野。从某种程度而言,山野中的隋唐石窟,背后隐藏着一幅繁华的隋唐巴蜀地图。在随队专家的讲述中, 我们将在欣赏石窟艺术的同时,回溯盛唐时期繁华的巴蜀大地。

04

供养人与守护者

今天人们说起佛教造像与石窟寺,总是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与品评,惊叹于其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多样外,还会赞美工匠们的技艺、设计者的智慧。很少有人想起,石窟寺开凿与佛教造像从来都不是以美术创作为目的,它们不是为了观赏而制作,更不是为了展示技艺, 它们是功能性的作品,承载着人们的信仰与愿望。

四川省巴中市水宁寺唐代石刻

重庆市大足区石门山

出钱开窟或造像的人叫功德主,也称石窟供养人,开凿洞窟与雕造佛像的工匠听供养人的,供养人的愿望决定雕造内容,供养人出钱财的多少决定洞窟或者造像的大小体量。巴蜀大地的山间河谷雕满了大大小小的佛龛,它们是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或者因故来往于这里的人们心愿的表述。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从汉代乐山麻浩崖墓上的佛像开始,到今天,巴山蜀水间有数不清的佛龛,数不清的佛像,也有数不清的供养人的心愿与故事。

石窟文管工作人员

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几乎是各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普遍遇到的难题。经费短缺使不少文物的管理、维修不能落实到位,有的石窟只能任其自然风化。我们将探访石窟文管员,了解石窟背后一群执著守护者的故事,在追溯过去石窟供养人故事的同时,也了解现今巴蜀石窟守护者所面临的困境。

古老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对自己文明最深刻的爱。我们将在随队专家带领下实地考察调研我国石窟、石刻艺术保护现状,了解石窟保护事业面临的困境以及石窟保护新渠道、新手段。

行程介绍

·行程安排:

D1- 4月1日 周六

成都集合

-欢迎晚宴,行前说明会;

-“发现巴蜀大地上的石窟艺术”主题讲座;

-宿成都市

D2- 4月2日 周日

成都市—安岳县

-安岳木门寺、卧佛院;

-走访造像工匠,“窥见”那些隐匿于石窟背后的大师群体;

-宿安岳县

D3-4月3日 周一

安岳县

-安岳千佛寨、圆觉洞;

-考察安岳当地天然外露的红砂岩、泥岩,了解地质条件为安岳“中国石刻之乡”打下的坚实基础;

-宿安岳县

D4-4月4日 周二

安岳县

-安岳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孔雀洞;

-探访石窟文管员,了解石窟背后一群执著守护者的故事;

-宿安岳县

D5-4月5日 周三

安岳县—重庆大足区

-大足宝顶山石刻、大足北山石刻;

-实地考察调研我国石窟、石刻艺术保护现状,了解文保事业面临的困境以及石窟保护新渠道、新手段;

-宿重庆大足区

D6-4月6日 周四

重庆大足区—重庆市区

-大足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

-宿重庆,欢送晚宴。

D7-4月7日 周五

重庆解散返程

活动线路图:

活动详情

·活动时间:

2023年4月1日—7日(7天)

活动地点:

四川

活动费用:

9800元/人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会员享9.8折

3人以上(含3人)共同报名享会员折扣

支付方式:

3月15日前支付订金1000元/人

3月24日前支付尾款

费用说明

费用包含:

食宿、门票、保险、活动内交通、讲解、领队等相关费用

费用不含:

往返活动地的大交通费用

不可预见和个人因素所产生的费用

报名方式

咨询电话: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部

(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