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生 佛教 通史 净土 故事

【佛教通史(续)】-125-(净土)-本生故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3 18:15:03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感谢】

佛教通史专题课,文字基础稿由群主【安端】及群友团队整理、校对提供。群友团队名单如下:

【安端】、周志华、恒审、兰花草、双林居士、王增惠、厚朴、陈贞云、辛昕、MI8、Edward、李润、

净土祖庭,玄中寺的照片由 南迦&黄燚 提供

上线稿文字、资料注释由群主【安端】整理、校对、提供。

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2018-12-5

上一课,我们最后说到了——大乘思潮和净土思想,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印度那种宽容的文化自信的形式下竞争出来的。

首先,冲出来的是大乘思潮!大乘思潮的核心任务是什么呢?之一……我们不是说——它的任务有很多,重要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要把佛陀从一个“觉者”变成一个“神”。我在“佛教哲学”课里曾经有一课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佛陀是人……是人……是人!但是,历史走到了佛教要弃“暗”投“明”的时候啦!嗯……当时,为了争取信众,上座部和大众部这两拨儿人,都不得不在教义上有所发展,而大众部越走越远,最终就形成了以大众部为核心而兴起的大乘佛教。

在小乘佛教……部派佛教向大乘转变的这个时代,就是……它们共存并向大乘转变的这个时代,是佛教理论界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最有名的一个论题,我们在“佛教通史”课,上来的课里……前十几集就讲过,叫作——“法、我、有、无”的四大争论。这四个基础理论争论——法、我、有、无。

上座部和大众部,它们在对佛陀的认识上,或者说——它们的宗教理想上,在这个时候儿出现了根本性的分裂!上座部觉得,或者说上座部认为——佛陀是人……是人……是人!不是神!上座部,它也没有否认佛陀有神通,嗯……因为佛陀有神通,当时就有很多这种例证啊!但是,上座部认为——这个神通没有那么大!佛陀,他是有神通,但是呢……他的肉体有限、寿命有限!佛陀,他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让我们怀念、让我们追思……是因为他理想崇高、他思想正确、他精神纯洁!换句话说——佛陀伟大,伟大在他的人格!是因为他的理性、他的智慧、他的道德!如果用我们中国角度看,或者说我们中国话说,就是——当时的印度诞生了一位印度圣人乔达摩先生。

展开全文

而且,上座部认为——从解脱的角度讲,成阿罗汉和成佛,他没有区别!因为,佛陀本身还有一个称号……佛陀有好多称号,什么应供啊……他有一个称号,就叫“大阿罗汉”!就是,别人叫“阿罗汉”,他加一个“大”字,叫——大阿罗汉。他们的解脱,都是断尽一切烦恼,不再生死轮回!没有什么区别。这是上座部的认识。

这其实已经非常GLORY GREAT CORRECT了!但是,大众部觉得——那还远远地不够!为什么呢?因为在同时代传法的……我们说——他们处在一个宽容的竞争环境里,在同时代传法的婆罗门教也好呀、达罗毗荼人的土著教也好呀……但都有一堆、一堆的神通广大的神!佛陀如果只是这个等级……一个圣者,那……远远不够啊!所以,大众部提出来了“超人间的佛陀”这一概念。

超人间佛陀!什么叫超人间佛陀?这段话,所有的历史书、教科书都是一模一样的啊!就是定义——什么叫超人间佛陀?就是说——佛陀,祂断尽漏失,根绝烦恼!祂的法力呢,这个无限!寿命威力无限!所言句句皆是真理!祂所点化的有情、众生……无不尽信!佛陀一生,祂就没有睡梦;回答问题就不带思维;一刹那心可知一切法!我们世人所能见到的佛,其实都只是佛的一小部分……佛的一部分。没有人能见佛的全部!世人都以为佛陀是在向……用语言向我们说法?其实,NO!佛陀常在“定中”,祂并不言说!那都是我们的感觉……佛陀只在“定中”。

同时,大众部提出来了——佛陀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等等等等!这就是后来诞生的……嗯,佛教艺术啊、雕像啊、绘画……都是根据大众部的这些理论出来的!比如说祂的样子啊……嗯,各种特点啊……总之,佛各种微妙庄严,那不待言说啊!一句话,大众部塑造了一个超自然的神——佛陀!这个时间,在历史上就是公元前三世纪早期。

这其实是佛教发展的过程中,要去跟其它的宗教去争夺信众的一个必然阶段!而且,它的理论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也是在这种和其它宗派的竞争中……其他宗教的竞争中,去吸收其他宗教的思想——欸,你什么好?我要借鉴!最后导致出来的一个必然结果。所以,站在历史的角度看——不是“神的佛陀”选择了历史,是历史必须选择一个“神的佛陀”!大家听懂了我这个,这个句子了吗?是历史必须了……在这个时间点选择一个“神的佛陀”。

佛陀从“觉者”走向“神”的路,祂不光是有历史的必然性的,祂还有历史的一个必须性!还有祂的客观性!因为佛陀如果不走向“神”,佛教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型的宗教!世界型的宗教必须是有神教!这是没有例外的。因为,只有“神”才能统一和融合不同的文化形态。

佛教,它走向世界的脚步呢……是从阿育王开始的!这个,我们在“相忘集”里讲过“(简明)印度史”——从阿育王开始大概六代帝王,都曾经向更广泛的世界传播佛教——嗯……东亚、西亚、南亚、小亚细亚,甚至远达地中海地区!这个……无论是今天的阿富汗呀、伊朗呀……这个,马其顿呀……都,都去过!

不同的民族、种族、文化、原始宗教……你想,尤其是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那个地儿,那各种原始宗教都在那儿,对吧!没有“神”,这么遥远的路走得了吗?你去讲“法”,你讲法的过程你还得带个翻译吧?你还得翻译你的“法”吧?翻译完你的“法”,还有一个当地人接受不接受的问题……有跟当地习俗合不合的问题?对吧!所以说——单讲“法”是不行的!要讲“神”。你可以不信神,但是你敢亵渎神吗?对吧……谅你也没这个胆子。

阿育王的“一带一路”政策就向整个儿东亚……亚洲——西亚、南亚、小亚细亚……输出着佛教!带着“法”和“神”一路走来,佛教已然成为一个世界型宗教了。没有阿育王的话,佛教现在就跟中国的道教一样,就圈在南亚次大陆这么点儿地方。所以说——世界型的宗教,有“神”,它是必要条件!但它还要有个充分条件,就是——不光有“神”,你还要走出去!佛教,它在这个走出去的过程里,这经历这么多民族、这么多地区……要吸收当地的民俗、当地的宗教思想,还要适应当地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所以,必须要产生“神”,而且要扩大“神”的能力!不光是要扩大“神”的能力,它还诞生了多神系统!其实,这、这步走得对不对?我们不说啊……就是,它诞生了多神系统……为什么?因为它要去融合当地的本土宗教。我们在讲“藏传”的时候就说过——多神系统一大好处,就是可以迅速地吸收本土宗教的这个神灵。所以说——佛教走向有神化、走向多神化,这是宗教学上的一个势所必然,不需要争议!历史就是这样,没有“为什么”!

我们没有充分的证据去证明——佛陀,祂在成为超自然的“神”的这个过程里,是否和中东地区的犹太教——就是后来基督教的上帝,产生了某种关联?我们没有充分的证据!但是,有很多零星的证据,可以证明佛陀和上帝之间的关联——基督教的天堂和佛教的净土,祂们之间的关联性、相似性和互相影响性,这是现在国际宗教学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我们就顺便提一下儿。

佛陀,祂被神话了!那,祂这人生经历也是一定要被神话的,对吧?佛陀,祂被神话是一个“不得不”的事情……大家要记住啊——不得不!因为,你的所有竞争对手都是“神”!一个赛一个的牛!你孤单一人去讲法,你赢得了吗?皿煮它战胜獨䌨,它也是要分阶段的!在历史的不同阶段里,在有的阶段里,獨䌨它就能战胜皿煮!对吧……你们看看古罗马,对吧?你们看看……对吧?能看的很多了!对不对?

历史大潮是浩浩汤汤,最终的结果,“法”是肯定要胜利的!但是在胜利的过程里……“法”最终要胜利,佛陀最终要胜利!但是,在这个过程里,是要出现反复的,就象我们说——在不同的阶段里,独裁是要战胜民主的!“神”是要战胜“法”的!在这个阶段……什么阶段呢?就是——要发展有神话特色的新印度主义佛教。大家听懂这词了吗?新印度主义佛教……有神的!

那么,既然有“神”,佛祂就经过了多世的修行……祂前世的种种修行,不同世的修行都是什么呢?都是菩萨行。没有成佛,你这一世的修行就叫“菩萨行”——你这一世、一世都是“菩萨行”。佛陀,祂努力实践“菩萨行”,他每转生一世,就会积累出很多在这一世里积德行善的故事……他每转生一世,就会积累很多在这一世里的积德行善的故事……佛陀一世、一世地转生,也越发精进!而这一世、一世积累起来的故事,就叫——本生故事。

佛陀的本生故事,就在印度这块南亚次大陆上流传!这些故事都属于“佛教四框架”中“佛教文学”的部分,它表达的就是——佛陀在不同的世间……不同的前世,种种世间中,如何去践行“菩萨行”的故事。这些文学故事……这些由文学驱动的本生故事,最终诞生了佛教的神学。

我们说啊——是佛教文学里的本生故事去驱动了佛教神学!那,这些本生故事在哪儿呢?它本身是在印度这块大陆上流传的。最早把它收集起来的……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早收集的本生故事,最多的,是巴利文的《本生经》……这本儿书就叫《本生经》。它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里头记载的大多数都是当时印度民间流传的一些故事。印度这个民族在文学创作上有,有一特点……有俩特点:

一个特点是——爱写史诗;

一个是……特点是——爱写寓言。什么寓言?就《伊索寓言》那个“寓言”,就是——借着故事说理的意思啊!这是印度这个民族文学的一大传统,就跟那个上来就要跳舞是一样的。

佛教,就根据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需要,对这些印度的民间故事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对它的内容、格式……啊,韵味……进行了这,二次加工吧!汉传佛教翻译这类的书非常地多……就是,这类故事性质的书非常地多,比如《譬喻经》啊、《法句经》啊、《杂宝藏经》啊、《菩萨本愿经》啊、《六度集经》啊……很多!这些……刚才我说的经,都是特别有名的——“譬喻”啊、“六度集”啊……这都是很有名的。

在这个喜马拉雅……就我这个课的排名里,有一个课永远排在这个佛教类的第一个的,就是收听最多的,叫——佛教故事。它就是以《譬喻经》和《法句经》为蓝本的……就,都是属于佛教文学部分。而我们这个课呢?就属于佛教历史部分。历史和文学,大家是一定要分开的!

在本生故事性质的这些书里,传到中国的……嗯,在印度最有名的,是那本儿这个《本生经》!传到中国汉译本儿最有名的是《六度集经》。《六度集经》翻译到中国,已经从本生故事出现……《本生经》出现,已经过了六百年了!它翻译到中国是在中国的公元三世纪,康僧会翻译的。是在南京。而第一本儿《本生经》,它出现是在公元前三世纪!这前前后后,本生类故事已经从印度到中国流传了六百年!我们就说啊——这个佛教神学也好呀,这个净土思潮也好呀……它们也不是一天创造出来的!就,就光在佛教文学里孕育这已然六百年了……

而这本儿在中国非常有名的《六度集经》呢,是由九十多个本生故事构成的。它所谓叫《六度集经》,它就是按六类——六度……按六类组织起来的,称之为“六度无极”。这个“六度无极”它是怎么分呢?“六”,“度无极”。“度无极”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个“波罗蜜”的意译,简称“度”!所以呢……“六度无极”就是“六度”。我们呢,一会儿展开讲一下儿“六度”……因为,只要有佛教基础的同学一说“六度”马上就知道了——大乘嘛!上来,大乘……大乘思潮嘛!六度嘛!

这些大量的本生故事,孕育了佛陀成为“神”的过程,孕育了大乘思潮,它也孕育了净土思想!净土思想也来自于这些本生故事。它在印度是从哪儿发展起来的呢……净土思想?它是从印度五天竺的南印度发展起来的。印度五天竺划分出来呢,它是有三个发展中心的。《六度集经》……刚才我们讲的这本儿《六度集经》,它主要体现的是南印度的大乘佛教思潮。

南印度呢,它这个案达罗王朝,本身就是净土思潮——易行乘思想的发源地!最后,南印度的易行乘和西北印度发端的大乘,以及中印度发端的金刚乘,最终并驾齐驱,形成了后来佛教的三大巨流。密教,就是“第四大”,它也是从中印度发展起来的。就……我们讲这个,就是说——净土思潮它最早是从南印来的。

佛陀的本生故事,就是……这么多本生故事,它始终要表达的是它的一个基础思想!什么思想呢?就是——慈悲精神!所以说——它的本生故事都是以慈悲精神为基础的。这些故事,它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充满了自我牺牲的一种精神,并且呢,情节……嗯,就是故事性很强,情节很丰富,语言呢……也很朴实,深受老百姓的喜欢,很有感染力!有的故事看起来确实很让人这个激动!嗯,它自古以来就深受这个信徒的崇信啊……深受民众的崇信。

因此,驱动这个佛教本生故事——它又驱动了“四框架”中的“佛教文学”,把这个“佛教文学”给扩展了!这个故事的情节很多,故事表达的东西很多,最后它就突破的文学的范畴!进入了什么呢?进入了绘画领域、雕塑领域、建筑领域、甚至音乐领域等等其他来……艺术来表达佛教的这个崇信的这种艺术形式。这些,都是从本生故事衍生出来的。

因此,佛教文学透过佛教的本生故事的不断演绎,最后提升成了“佛教文化”这一新概念!这个新概念就包罗万象啦……除了文学故事,诗歌、绘画、雕塑、建筑……它全打……一网打尽了!因此,佛陀本生故事引发的佛教文化,它就在整个儿世界文化史上,或者世界文化之林里,占有了一个重要地位。所以说——这个(本生)故事还不是白来的!这个(本生)故事对世界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