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的名言
1、我们的生命是三月的天气,可以在一小时内又狂暴又平静。——爱默生《生命》
2、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暴风雨所诞生的》
3、人的一生,应当像这美丽的花,自己无所求,而却给人间以美。——杨沫《杨沫散文选》
4、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罗曼·罗兰《向过去告别》
5、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内心平静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6、生命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报应》
7、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忏悔录》
8、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9、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家庭与世界》
10、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报应》
11、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忏悔录》
关于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名人名言
1、那些常常在游戏的人,仍然还在那里游戏,生命总是如此地浪费。——[印度]泰戈尔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3、只要有生命就会有希望;只要有希望就会有欢乐。——[英国]查尔斯·里德
4、若得不到丰富的、充实的生命,那么活着与死亡又有什么区别?——[中国]巴金
5、人们说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认为是他们自己使生命那样短促的。——[法国]卢梭
6、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法国]罗曼·罗兰
7、浪费宝贵的生命力之人是一种最坏的败家子,这种人比那些浪费金钱的败家子更坏得多。——[美国]马尔腾
8、凡是认为他自己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是无意义的人,他不仅是不幸得很,而且难以适应生活。——[美国]爱因斯坦
9、我们得到生命的时候带有一个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应当勇敢地保护它———直到最后一分钟。——[英国]狄更斯
10、不知道怎样生活的人,应当把死当成好事。——[爱尔兰]萧伯纳
尊师重教内容名人名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让我们开启“时空穿越”之旅,感受古人尊师的礼仪和故事。“举手提问”“教师节”古时已有拜师,是古代新生入学礼的必要环节。据《礼记》记载,新生进入学堂,首先要双膝跪地叩先师孔子的神位,然后向老师叩拜,并赠送带有寓意的芹菜、桂圆等束脩六礼。到了唐代,拜师礼被归入国家官方礼仪典制。在清代,国子监学生初见老师要“自东阶升堂”。因为在古礼中,东阶为下为卑、西阶为上为尊,并且还需行“三揖礼”。除了拜师礼,古人在日常学习中也十分讲究敬师的礼数。春秋战国时期的“学生守则”——《弟子职》规定:在课堂上,“若有所疑,奉手问之”;若在路上相遇,学生也需立于道旁,待老师通过后再前行。实际上,古代也有“教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孔子。黄宗羲《与陈乾初论学书》记载:在汉代,每年孔子诞辰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祭拜孔庙,还邀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统一宴请,“为饮食之客,席间词赋其娱”。唐宋时期,不仅沿袭了祭祀孔子的礼俗,各地还会从学校的教师中选拔成绩突出者,报送朝廷。获“优秀”称号的教师,会得到奖赏和激励。到了清代,在孔子诞辰日这天,朝廷会给各个书院、学府教师“加薪”,成绩卓著者还能“升职”,最高被授予八品职衔。据《帝京岁时纪胜》载,北京民间在当天“禁止屠宰,祭文庙,各书室设供,师生瞻拜”,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些师生情成千古美谈除了孔子,历朝历代还有不少名师受到追捧和欢迎。胡瑗是北宋的“网红”老师,范仲淹、欧阳修的儿子都投其门下。他根据学生的才能和兴趣,创造性地提出“文理分科”;他还喜欢寓教于乐,讲解《礼记》时,就把礼器绘成图,制成教学卡片。他离开太学时,学生依依不舍,前来送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写下千古名篇《师说》的韩愈也是寓教于乐倡导者。他的课堂氛围很活泼,“恐不完美,游以诙笑啸歌,使皆醉义忘归”。他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写文章需“自成一家新语”,吸引了不少学子前来拜师学习。除了名师,还有不少名人尊师的故事也成为千古美谈。最广为人知的,可能要数“程门立雪”的典故:北宋大学问家杨时与好友拜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隆冬,程颐正在闭目养神。二人不敢惊动老师,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等候。待程颐醒来,发现二人仍在等着,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厚。古训有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岳飞幼年家境贫寒,私塾老师周侗免费收他为学生。周侗去世后,岳飞披麻衣、驾灵车,执孝子之礼。每逢初一十五,他都要拿起老师所赠的“神臂弓”,射出三枝箭,以示纪念。“隐喻”“婉约”的敬师妙语文人的笔下,总是不吝惜对老师的赞美。“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大诗人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让“桃李满天下”成为赞美老师的“爆款”流行语。人们还喜欢借用古诗词中精妙的比喻,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家喻户晓;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罗隐的《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也常被用来赞美老师。有“隐喻派”,还有“婉约派”。不少文人喜欢“含蓄”地表达对老师的敬重。比如李白在《寻雍尊师隐居》写道:“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通过对寻访老师居处周边景色的描写,倾诉仰慕之意,新意十足;郑板桥在《新竹》中写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也是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