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白鹿原》正如这位法国大文豪所说,就是一部大历史之作。这部二十多年畅销不衰的小说,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一部家族史小说。
有每个时期的时代印迹和不同的时代色彩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创作在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时代印迹和不同的时代色彩,他从初中时期就开始涉入文学之路。1958年,16岁的陈忠实就开始发表自己的诗歌创作,并曾经一度在报纸上刊登。1964年,高中毕业的陈忠实选择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
因家境不好,而一直发愤自学,想要用文学寄托自己的理想以求改变命运。陈忠实在几年内便发表了数篇散文和诗歌创作,这在当时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1979年,他的短篇小说《信任》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当时在文坛上就引发了强烈的轰动,而此后的每篇短篇小说几乎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在那个文学荒凉的时代,陈忠实的创作格外引人注目。
由于受到时代政治风潮的影响,他当时的创作特别是小说都有很强的政治概念痕迹,不过小说中也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小说的人物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能很好地体现当时的生活特点,因此后来一度被借以解读研究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及精神文化。
展开全文
《白鹿原》是代表当时文学思潮的一部史诗作品
陈忠实创作《白鹿原》的时候,当时文学社会上有一股"反思文学"的创作热潮,而受到这种文学潮流的影响,八零年代的文学创作普遍充满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而《白鹿原》则到达了这种反思的新高度,是代表当时文学思潮的一部史诗作品。
创作《白鹿原》之前,从小在白鹿原上土生土长的陈忠实,依旧下了很大功夫走访白鹿原的老人,通过收集每个老人的记忆碎片,了解白鹿原每个家族的历史记忆。陈忠实也仔细查阅过有关白鹿原的县志。
然而,陈忠实发现,当地关于白鹿原的县志,有四分之一是关于"贞妇烈女"的卷本,这令陈忠实十分费解。
那些简短的介绍中,无一不是讲述着某女十五六岁出嫁、十七八岁生子却不幸丧夫,独自一人侍奉公婆,将自己的孩子抚养成人。
这些县志昭示着贞节的沉重和崇高,那些守节守志的妇女,终了的时候族人和亲友感念其高风亮节,送予烫金大匾牌。而县志里这些坚守贞洁的女人,用鲜活生命坚守道德规章给她们设置的"志"与"节"。
这些女人用这样漫长而艰辛残酷的煎熬,往往也只换来了县志里几厘米长的记载,这样的现实让陈忠实心中产生了逆反性的怨念。
也正因此,陈忠实脑海里开始浮现田小娥这样一个形象。1988年,陈忠实只身从城里回到老家祖屋,开始潜心写作,一直到1992年,陈忠实才完成了这部近五十万字的巨作。
四年之间,陈忠实额头上增添了数条深刻的沟壑,这是由于他每天都要在脑海里较量自己笔下的各种人物、纠结每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皇天不负有心人,自1992年开始,《白鹿原》刊登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名下的杂志《当代》,此后这部巨著便开始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大江南北。
让莫言也十分震撼的小说
家族小说这样充满现实主义、站在寻根文学脊背上的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直以来都不同一般,好比最典型的即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白鹿原》不是简单存粹地还原生活和历史,而是通过各种势力之间的冲突,揭示古老事物的走向。还原了白鹿原上原生态的生活,也带给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出路的深深思考。
莫言一直以来也想创作一部了不起的家族史小说,读到《白鹿原》的时候他怔住了。莫言还记得自己第一次阅读《白鹿原》时的感受,可以说这是一部让莫言也十分震惊的小说。
当时的莫言正在为自己的下一部小说做准备,也就是《丰乳肥臀》。尽管莫言因为这部小说惹了不少麻烦,但是《丰乳肥臀》也再现了一段时期的历史,真实也不带任何偏见。
陈忠实的《白鹿原》带给莫言许多启发和震撼,也让他对历史及家族小说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而后在《丰乳肥臀》中,莫言也实现了自己对于百年历史的概括,实现了自己在小说里的突破。
写出了正史无法言谈的情与欲,也透漏着复杂的人性
假设从总体结构上来看《白鹿原》,可以发现它的主题其实并存了其他多种主题。不过,这部巨著依旧在涵盖情感的同时保持了历史的现实和丰富性,算得上是一部浓缩的民族命运史。
小说主要讲了白鹿两家之间的矛盾和纠葛,用白家和鹿家两家人的故事反映了那些在时代变迁和政治运动中坚守的宗法家族制度及伦理道德。
全书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八十多个,包括军阀、官员、游击队员、裁缝、士坤、掌柜、农民......《白鹿原》的故事中心里面活跃着一群普通的关中大地群众,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讲着土话、遵循着自己老一辈的规矩。
小说写出了正史无法言谈的情与欲,也透漏着复杂的人性。这样一群人,并不像以往小说里塑造的人物一般绝对崇高,《白鹿原》的人物并没有被符号化,也没有被虚拟化。
例如一直大度、充满仁义的白嘉轩,也有自己心狠手辣的一面。而黑娃、白孝文、田小娥等人更是一直以来都游走在善恶之间的灰色地带。不过,白鹿原上的他们有着各自的欲望也有各自的信仰和立场。而最首要的,他们都有共同的立场:活着。
陈忠实给《白鹿原》设置了六个转折点,小说前五章简单交代了白鹿原整个社会群体的常态,即旧时代的生活常规,包括白鹿原百姓们娶妻生子、兴办学堂、翻修宗祠等一系列生活琐事。
而从第六章开始,陈忠实开始设置整个白鹿原社会的境遇,包括改朝换代没有"皇帝"、"交农事件"等一系列白鹿原群体与外界社会的抗争事件。这也是白鹿原此后每个人命运的种因,包括初级群体的演生和黑娃、白灵、兆鹏、孝文等人的社会化。
陈忠实在十一章的时候为白鹿原设置了第二个转变点:白腿乌鸦兵围城事件。在这个围城事件中,尽管在表面上白鹿原是作为一个群体对外抗争外界社会,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从每个人不同的抗争方式上面看出群体分化的预兆。
一直到陈忠实设置的第三个转折点:农民运动及国共分裂,白鹿原群体已经完全分化为三股不同的势力,而族长白嘉轩在这个时候为了维持群体稳定而做出的各种举动已经是回天乏力了。
小说的第四个境遇是当时的年馑与瘟疫。这是整部小说最重要也最出色的十章,大自然的参与加剧了社会变动的进程,每个已经长大的年轻人都开始以各自的方式投入社会行动中。
而随后的抗战、解放战争则是交代了民族命运决定着白鹿原群体的命运。结局充满了悲剧气氛,包括朱先生和黑娃的死,白嘉轩的残疾,鹿兆鹏的下落不明,但是这也恰恰有声有色地反映着当时的历史现实。
《白鹿原》带给读者的冲击很大,一个人的一生注定需要经历许多痛苦又绝望的时刻,然而,这样的时刻往往也是我们人生改变的最重要的转折点。
陈忠实让我们发现,历史未必是螺旋上升、遵循一定规律的,它可能是毫无规律、随即发生的。《白鹿原》补充了反思文学和寻根文学之间的空隙,打造了属于陈忠实本人自己的文学王国。
对于作家而言,一辈子耗费一段时光倾注心力创作一部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作品则圆满至极。对曹雪芹而言是《红楼梦》,对普鲁斯特而言,是《追忆似水年华》,而对陈忠实而言,《白鹿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