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摘要: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有五位副手,为什么在这五位副手中是邓华成为志愿军的“二号首长”?
【本号原来关联公众号“老周的深度君事”被永久封冻,现已开新公众号“老周深度君事28”,敬请继续关注支持】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有五位副手,为什么在这五位副手中是邓华成为志愿军的“二号首长”?
抗日战争之后,彭老总已经进入我党我军核心决策层,但同时他还担任西北野战军(后来的第一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与另外四支野战军的主官相比,彭老总担任一野司令员,感觉有点“低就”,但是考虑到一野是中央直接指挥的部队,总兵力虽然不多,但其中大部分是老资历老革命,因此还有潜在的火种部队的意义,确实也应该由彭老总这样级别的大佬来挂帅。
不过也是因为刚刚建国,就需要到朝鲜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彭老总临危受命,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部队就是作为战略预备队的四野第13兵团,四野恰恰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四大野战军之一,虽然基本骨干和各路主官中有不少曾经是彭总老的部下,但是到了东北之后,发展壮大就是在林彪的指挥下了。并且通过四年解放战争,四野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大山头,其部队文化,战术风格,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容,当然,这些从白山黑水一路打到天涯海角的骄兵悍将,敢跟彭老总炸刺的基本上是没有,只是彭老总对这支部队具体细节的把控上,肯定没法像自己带出来的一野部队那么顺手,这时,给彭老总调派一个熟悉四野部队的副手,可以让彭老总省却很多麻烦。具体的说,彭老总是负责宏观指挥的志愿军总司令,下面专门调派来的二号首长,就是相当于企业的常务副总,由熟悉部队具体情况的常务副总,来把彭老总的各项指令具体化,再下达到基层部队。
展开全文
邓华就是这个专门给彭老总调派来的常务副总,但是四野和邓华差不多资历级别的将领也不少,为什么偏偏选了邓华?
这还要从志愿军的前身东北边防军说起,1950年7月面对朝鲜局势的剧变,中央未雨绸缪,组建东北边防军,以备万一。而东北边防军主要就是在四野13兵团的基础上组建,原来内定的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是粟裕,副司令员是肖劲光,副政委是肖华。但是由于粟裕因为健康原因一直在青岛休养,肖劲光忙于组建海军,肖华则在主持总政治部的工作,所以实际上这三人都没有到职。
而考虑到13兵团很可能会入朝参战,四野的领导林彪、罗荣桓都认为15兵团司令邓华比13兵团司令黄永胜更适合带领部队出国作战,所以就将13兵团司令部和15兵团司令部进行了对调。
所以,当13兵团改编为东北边防军时,13兵团的司令员是邓华,政委是赖传珠,参谋长是解方,政治部主任是杜平。随后为了加强领导,还抽调精兵强将加强给13兵团,这样又调来韩先楚任副司令员,洪学智任第一u司令员。
当东北边防军改编为志愿军,由于东北边防军司令部其实没有组建过,所以就由13兵团部直接升格为志愿军司令部。这样,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是彭德怀,原13兵团的司令员邓华就成了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另外洪学智、韩先楚、宋时轮、陈赓为副司令员,解方任参谋长,杜平任政治部主任。
在志愿军五位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宋时轮、陈赓中,虽然陈赓资历比邓华还老,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但陈赓不是四野出身,对四野部队不熟悉,显然不太适合当“二号首长”,而在另外四位副司令员中,资历级别都差不多,但邓华是原来的兵团正职司令员,自然要比洪学智和韩先楚更高一点,而宋时轮也不是四野出身,所以,邓华就成了志愿军的“二号首长”。
在1955年授衔的五十五名开国上将中,邓华排名第七,与邓华同样是正兵团级别的,有三十二位,邓华在其中还是比较靠前的。而且我们有一说一,开国上将当中,邓华之所以排名这么靠前,也正是因为抗美援朝期间曾经担任过志愿军的二号首长,这个因素的加持占了很大比重。
在这里说这些话,并不是要否认邓华的功绩,而是要告诉大家,当时我们国家,我们军队跟邓华一样优秀,甚至比邓华更优秀更出色的将领,还有很多。别的不说,1955授衔,在上将之上,还有十大大将和十大元帅。单就这个群体当中进行比较,在军事指挥能力上,邓华显然不能说是特别突出的。
所以说到底,邓华从15兵团司令员调任13兵团司令员,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
那么当时为什么中央会接受林彪和罗荣桓建议,把邓华调任13兵团司令员?就是考虑到邓华的性格更为稳健严谨,这一点对于出国作战就非常重要。之后没多久陈赓也被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员,这个时候,邓华就主动提出应该让陈赓担任志愿军的二号首长,但没获得中央批准。
其中原因,第一个就是志愿军的二号首长对四野部队的熟悉程度,在这点上,邓华显然比陈赓更有优势。第二个原因,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也就是红军时期,邓华是政工干部,长期担任政委工作,到抗战时期才开始转任军事主官,因此在军事指挥上,邓华未必是最突出的,但工作方式上,对部队具体细节把握上,邓华确实比一直担任军事主官的将军们更严谨更细致,考虑问题当然也更周全。至于军事指挥,有彭老总和陈赓、韩先楚,不太需要邓华操心。
众所周知,彭老总的指挥风格,就是大开大合、硬桥硬马,有时候这种指挥风格,会导致手下将士牺牲更加重大,但是抗美援朝之所以选择彭老总挂帅出征,就是要让彭老总这样指挥作风硬朗的主帅,带出一支最硬的拳头部队,来告诉美国,我们的态度!我们既然选择出手,就不会给自己,给敌人留任何余地!这个时候,彭老总的硬朗,就是中央的硬朗,新中国的硬朗!就是中央的决心,新中国的决心!
那么彭老总这种对外的刚强硬朗指挥风格,对内,对自己,对不是足够熟悉的部队指挥时,就需要一个像邓华这样熟悉部队,工作细致耐心的副手来协助。例如第一次战役后,彭老总对38军的严厉批评,就可以反映两件事,其一,是邓华在中间柔性了一下,这才让38军军长梁兴初不至于连待罪立功的机会都没有,以彭老总的脾气,中间没人打个岔,确实容易把事情直接顶到底,很有可能会将梁兴初撤职。
其二,梁兴初出身中央红军,是彭老总眼看着成长起来的干部,如同自家子侄,而38军老底子是彭老总平江起义的老部队,可以说是彭老总嫡亲的老底子,所以彭老总发火批评,把话说的很重,就很有点长辈对自家子侄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在里面,大家都很理解。但当时要是对39军、50军,遇事也这么直脾气说重话,性质和后果,对部队,对彭老总都肯定不一样,这就更需要一个邓华这样有过政工经验的干部去做工作了。
不幸的是,抗美援朝结束没几年,彭老总和邓华这对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好搭档,就在庐山会议上,一同遭到打压和迫害,不免世人唏嘘不已。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