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遥 悲剧 这部 其实 电视剧

浅谈《人生》:路遥这部小说,真实内容其实比电视剧里悲剧太多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2 12:18:04 浏览3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序言

——影视剧《人生之路》热播,跌宕起伏的剧情、演员们入木三分的演技,令许多观众看得颇为动容。或为男主高加林坎坷的经历唏嘘;或心疼刘巧珍的痴情一片。

其实这样,还是编剧心底仍对角色有几分不忍,通过改编让观众多少收获些慰藉,要知道原著作品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

这是以路遥先生的小说《人生》改编而来。

原著中,路遥用中立且淡然的笔触,将惨淡无望的人生一一撕裂、展开在读者面前,让大家读完犹如旁观了那一代人的前半生。

我看完后,也是默默然许久,觉得好似再来一遍,结局也不会有太多改变,又感到人物虽各番选择,哪怕让自己的良心受到日夜谴责,可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又说不上不对。

这正是《人生》被万千读者称赞的原因,它将“悲剧”的底色诠释的淋漓尽致。在剖析《人生》到底有多悲之前,首先得大致介绍一下故事所在的时代背景。

——由于正处于城乡二元格局泾渭分明的局势,人很难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不比当下,出生于贫瘠农村,但可通过考学、务工、做生意等多种方式将人生再次洗牌。

理解了时代背景,就来看看身处交叉地带的高加林,以及其他角色到底有多悲剧......

展开全文

一、灵魂跟肉体的割裂

高加林出生于大西北,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人本分且勤劳,对于儿子也是相当疼爱。或许因看孩子自小就聪颖好学,二老勒紧裤腰也要攒钱供他读到高中毕业。

老话常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稻粮谋,书中涵盖万物、无所不包,就让高加林打开了眼界,用他的话为“洗去了身上的泥土味”。

从精神领域来看,高加林热爱阅读,内心敏感且丰富,有一颗诗意的灵魂,时常在地区杂志上发表散文作品。

可回归现实,却是一眼看不到头的黄土地,与自己没有半分共同语言的乡亲邻居们。

高加林关注的诗歌、哲学、时事等,其余人一概不关心......

他们要么沉浸在家长里短中,要么就是勤劳的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就打算把种地、攒钱、生娃、再让娃种地、攒钱这样无限循环下去。

正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彻骨的孤独,高加林式的绝望,就是肉体跟灵魂的割裂。

他的魂早已够格拥有份体面的人生,过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畅快生活,可肉体却被禁锢在闭塞的农村。

代入一下,就会发现高加林的每一天都很悲剧,他无法按着心意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过上更文明的生活。

也退不回对世界一无所知,大字不识,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很快乐的平淡日子,就卡在中间,硬生生被拉扯的浑身都难受。

但《人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悲剧,最初总会给高加林几分甜,用这份希望来让他对未来充满期待,最终所有的甜通通失去。

高加林的未来只剩悲剧,而他也认命般的麻木,向人生彻底卑躬屈膝。

高中毕业后,人生给予高加林的甜头,则是让他成为村里民办小学的教师,薪水虽不丰厚,可总归让一肚子的学问有施展之地。

高加林此时坚信,只要自己敬业本分的做事,就有升迁或调到城里的机会。

但现实给了高加林一个响亮的嘴巴子,打得他几乎崩溃......

二、残酷法则的獠牙

高加林当教师好景不长,村里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就盯上了这个岗位。

他不费吹灰之力,一番暗箱操作,高明楼的儿子就顶替了高加林的位子。巧取豪夺的连解释都懒得给,高加林就重新回家种地,靠努力堂堂正正改变命运的梦想彻底破灭。

离开三尺讲台,再度拿起锄头,高加林内心是不甘、愤怒、无助百感交集......

可来自村霸权势的碾压,让他对高明楼父子没有半点办法,只能对着黄土地发泄,书中描写,高加林拿出拼命的姿态在田地劳作,双手起泡流血到把镢把都染红。

站在高加林的立场,他的人生已然毁了,再无改变命运,成为城里人的机会,一辈子都只能对着土地耕种,一眼望到头的人生,让高加林绝望。

但满腹才华与梦想,又像蠢蠢欲动的小虫,日夜钻得他的心疼痒难耐。

偏偏这份压得高加林痛不欲生的情绪,邻里还不甚理解,估计觉得不过是份工作而已。却不知,对于高加林来说,民办教师的岗位,曾是他暗淡人生中唯一的希望。

有过孤注一掷经历的读者,大约能对高加林此刻的痛苦感同身受。

——比如考研,连战几次,家人朋友都劝解算了,可只有当事人知道,这是悬崖两头架起的铁索桥,一旦彻底断了,就会坠入喘不上气的平庸人生。

《人生》依然给予高加林几分甜头,那就是在他绝望无助的生活里,出现了一位叫做刘巧珍的姑娘。

这个女孩子虽然没有文化,可却有纯真善良的性格,真诚的爱上了高加林,犹如盛夏暖阳一般充满激情,在保守的时代、生怕传闲话的农村,毫不遮掩自己的满心爱意。

窘境下的高加林面对刘巧珍,很难不动心......

毕竟刚经历人生的挫折,早已把热血跟信心都打没了,却在刘巧珍的眼睛里,看到完美无缺如神灵的自己,这份单纯如小鹿一样赤诚的崇拜,让高加林收获了慰藉。

谁料,人生再度给高加林出了一个难题,一次进城卖蒸馍时,偶然跟高中女同学黄亚萍重逢,俩人忽然开始有聊不完的话题......

从文学梦想、哲学时事无所不谈,黄亚萍才智敏捷的模样,深深打动了高加林,在她的身上,能看到跟自己相同的灵魂。

正好有一个走后门的机会,高加林借此进城拥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并跟黄亚萍有了更多接触的契机,那痴痴等着他的刘巧珍怎么办呢?

——高加林逐渐进入极致的两难局面。

三、温柔乡中的纠结

黄亚萍是跟刘巧珍截然不同的女孩,她更开朗,并因才华跟家境的底气,行事风格会霸道任性一些,相当有主见。

高加林每次跟黄亚萍聊完天,就觉得仿佛被另一个性别的自己吸引,两人在三观方面非常投缘,总能妙语连珠,话题不断的聊个不停,道别之际都能感到抒发的酣畅和不舍。

高加林涌起想跟黄亚萍在一起的想法......

可念头一升起,刘巧珍的影子就如影随形的出现在脑海里,有天真无邪的笑颜、有温柔缱绻的爱,搅的他烦躁不安。

纠结之下,高加林打算就先这么拖着吧,毕竟心乱如麻也没个办法。

刘巧珍在故乡思念着高加林,数次进城探望,都因高加林下乡采访扑了个空,这让悲剧成为一个将爆未爆的悬浮点。

刘巧珍依然对爱人满怀信任,高加林也没有正面选择,可残酷的那一天终将到达......

高加林见到了刘巧珍,一见面二人都十分开心,刘巧珍像欢快的小鸟一样,将高加林不在时,邻里间发生的事情讲述着。

高加林却越听越烦,因有黄亚萍作对比,就显得刘巧珍这般小家子气,说得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不像跟黄亚萍聊天,都是国家大事。

刘巧珍浑然不觉高加林对自己的嫌弃,看到对方褥子太单薄,心疼的表示:下次再来会带一床狗皮褥子。

谁料,却戳痛了高加林,城里人谁用狗皮褥子,这不是招人笑话,并且每日提醒自己总不是一个到位的城里人。

这次会面,高加林决定跟黄亚萍在一起,当他跟刘巧珍说分手时,女孩泪水涟涟,并未怨怼责怪,只叮嘱多照顾自己,就伤心的离去了。

高加林做出了选择,看似离梦寐以求的城里人身份更进了一步,内心却也失去了淳朴跟善良,用当下流行的话,就是高加林“黑化”了......

四、价值观的颠覆

哪怕搁在如此日新月异的当下,为新欢与前程抛弃旧爱的男人,也得招来一箩筐的口诛笔伐,更何况是民风保守的当时。

在伦理约束极强的环境中,女孩的声誉甚至比生命都重要,书中描述,所有人都认为刘家二女子这下子算彻底毁了,不寻短见,也得成个精神病人。

高加林是怎么想的呢?

他自欺欺人的强迫自己不想这件事,自嘲道:已经不要良心了,还想良心做什么,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混蛋。逼迫着心变得越来越硬,安慰为了远大前程,必须有所牺牲,对自己也要残酷一点。

可以看出,高加林的自我剖析,角度完全以自身出发考虑,压根没想到刘巧珍才是受害者。

打小长在农村,却仿佛对严苛的伦理道德约束浑然不知,但其实,高加林已经默认背负了刘巧珍寻短见或精神失常的风险。

明知此举,会让他连累全家都在村里挨骂,甚至刘巧珍的家人打上门讨说法也是有可能的,自己更再无脸面回家乡见所有人,可前程面前,家人、口碑、邻里关系都被牺牲掉了。

再用一个流行词来形容的话,大约高加林是一个纯粹的个人利己主义者,颇有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魄力。

因为在他追逐“城里人”身份的路上,不光牺牲了刘巧珍及父母多年勤劳淳朴的名声,还以打不过就加入的姿态,找后门获得了工作。

看来,在高加林那段锄地锄到鲜血淋漓的日子里,他认可了高明楼这种权势碾轧的黑暗丛林法则。

若他能如愿在城里步步高升、站稳脚跟,彻底摇身一变跟黄土地告别,娶黄亚萍,再把父母接到城市的话,换一个圈子生活,骂名也就远去,也不枉用良心铺路,狠心走到这一步。

可路遥先生笔锋一转,就让高加林沦入无边无际的悲剧深渊,那就是他走后门找关系的事情被告发了,城里工作被免职,需要再回到那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

用晴天霹雳来形容高加林此刻的心情一点不为过,他此刻具体什么感觉呢?

五、努力却回到原点

相信高加林在得知工作没了,要再度回到故乡时,他整个世界都崩溃了。

抛弃良心、牺牲刘巧珍的终身,换取的成为城里人的机会,就这么离他而去。家乡的邻里该以怎样的态度“迎接”他回来,是指责、谩骂、亦或是嘲弄。

避之不及的黄土地,又成为高加林人生的归途,这次他终将带着才华跟不甘,对着泥土作诗写文了......

而此时黄亚萍也与高加林分手,万般绝望之下,高加林回到了故乡。

若迎来的是预料之中的如暴风雨一般的谴责,或许高加林内心还能好受一些,谁料乡亲们并未讥讽他,反而安慰关怀,并告知刘巧珍已经嫁人了。

来自四面八方的善意跟淳朴,就像镜子一般照出了高加林心底的不堪。

他前半生都自认有文化,心态上总高大家一头,以鹤立鸡群的姿态蔑视着愚昧的邻里,可到头来,愚痴贪婪的却是自己。

将“城里人”身份化为执念,硬要在城乡对立的局势中突围,却依然挣扎不过人生。

但高加林的不甘,又让读者觉得理解,毕竟见识过广袤无垠的世界,谁又心甘情愿对着黄土吟诗呢?

——高加林最终做了更为悲哀的一个选择,让他彻底失去了尊严。

那就是他依然无法接受锄地耕种度日,不惜找刘巧珍姐姐的公公,曾经用权势抢走他民办教师的大队书记高明楼,求他给自己安排一份教师的工作。

此刻,高加林在家乡算彻底“社死”了......

任谁也不会觉得他有骨气,因而当书中的德顺爷爷感慨的对着高加林说,多好的娃娃啊,寥寥数语就让高加林痛哭流涕,他也很想知道,自己那般的好,为何偏偏拥有如此悲剧的人生。

求不得,成为高加林人生梦魇一般的折磨,而苦心孤诣牺牲一切换取来得前程,也留不住。

他只能无路可走的回到最让他想逃离的黄土地,还得跟当初压迫过自己、且跟辜负过得女孩的亲戚哀求一份工作,着实悲剧。

六、全员悲剧

而悲剧的人物不光只有高加林,《人生》里的两位女主角,各有各的悲剧......

——刘巧珍不顾伦理约束,执着勇敢的遵循内心奔向真爱,却被抛弃成为笑话。

虽坚强的站了起来,没被暴风雨击垮,可在对女性那般严苛的时代,刘巧珍婚后将受到怎样的冷眼和待遇,也是让人毛骨悚然的。

——而黄亚萍,虽颇有现代女性的雷厉风行,可从契合的灵魂来看,她对高加林也有真情。

那跟其分开,即使收获一段门当户对、符合世人眼光般配的婚姻,也大有可能是虽举案齐眉,但终究意难平,毕竟得不到和已失去的,才是最好的。

就跟当下很多无疾而终的初恋,成为许多人平淡生活里那抹刻骨铭心的朱砂痣。

再加上跟高加林的一段故事,也是众人皆知,若黄亚萍生活在当下,那大家对她只会关怀跟安慰。

可保守的时代里,与不择手段的男人产生感情,且因其没了前程又跟他分手,将受到的世俗苛责也不比刘巧珍少。

正因《人生》的悲剧是被命运裹挟的无可奈何......

所以在小说发表一年后,城乡二元格局就逐渐松动,相信会有许多有才华有能力的年轻人,可以凭借努力过上理想中的生活,从而不落入“高加林式”的悲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