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侦 香港 共鸣 抑制 人性

香港刑侦影片的剧情,反映了人性的多面,更抑制了观众情感共鸣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2 11:58:04 浏览3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固守与靠拢——碰撞中的刑侦题材合拍片症候

新世纪以来,香港电影的产量逐年下降,最后终于在下滑至五十部左右的时候成功维持住了这一数值,而自从CEPA协议签订后,在这五十部影片中至少有四十部为陆港合拍片。

不难看出,在香港电影产量持续缩水的同时,合拍片正在快速侵占着“香港电影”的所知范围,也许并不需要太长时间,合拍片就将彻底取代香港电影。

当然这其中不乏市场的作用,以2005年上映、徐克执导的武侠合拍片《七剑》为例,该片在内地上映时曾取得了八千万人民币的票房,而在香港仅收获八百万港币票房。

无独有偶,2011年由李仁港执导的古装历史合拍片《鸿门宴》在内地电影市场斩获过亿票房,香港仅为两百万港币。

票房成绩上的悬殊差异,使迎合内地市场、并向其作出Ḁ些妥协成为了一种单向的、不可逆的必然性。但不管怎样,合拍片仍是从香港电影深厚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花朵,因此在由港片向合拍片转向的过程中,香港电影中所蕴含的“港味”元素并不会即刻消失。

商业至上与深掘人性

展开全文

纵观刑侦题材合拍片的发展,2005年—2010年期间,由香港影人北上所带来的,是他们将电影视为一种释放及净化大众生活郁闷和生存焦虑,并产生情感共享和社会认同的常规娱乐手段的理念,并因此形成了“泛港化”的刑侦题材合拍片现象景观。

《门徒》、《大搜查》、《枪王之王》、《火龙对决》等影片都带有很强的香港商业电影风格,暴力炫技与明星阵容是他们用来包装影片的重要元素。

此外,

“港味”娱乐美学中的港式人文理念也被迁移了过来,在刑侦题材合拍片中表现为对真实个体的关注、对罪犯叵测心理的解读、对侦查者复杂本性的分析和对受害者生存状态的关怀等形态,挖掘人性的深度与日俱增。

2007年上映的刑侦题材合拍片《门徒》,是由导演尔冬升通过八年焚膏继晷最终奉献给观众的一部“心血”之作。影片中由刘德华饰演的林昆表面上是一个电器店小老板,私底下却是香港最大的D枭。

或许是因果报应,林昆的身体开始屡屡出现问题,而他的下一代不是性格叛逆便是身患恶疾,加之妻子(袁咏仪饰)再次怀孕,使他萌生了退意,林昆在移民前的一个月开始为自己物色“门徒”。

卧底阿力(吴彦祖饰)跟随了林昆七年,收集了无数证据,包括录音、交货渠道、及手下活动轨迹等,但林昆本人疑心太重,

一直没让阿力接触D品的核心产业链,比如制D工场、拿货渠道和背后老板,导致阿力的上司(尔冬升饰)一直无法将整个贩D集团一网打尽。

好在阿力表现不错,林昆有意在移民前将生意交给他。制D工厂的偶然事故让阿力第一次直面生产过程,他开始一步步接近背后的真相。正在此时,阿力邂逅了住在他隔壁的吸D女阿芬(张静初饰)。

阿芬生活拮据常常求助于阿力,在相处的过程中两人产生了感情,但当阿力发现对方吸食D品的痕迹后,好景不长,阿芬老公(古天乐饰)也是一个瘾君子,他的归来,令阿芬再次堕入地狱,直至死亡。

反观D枭林昆,渐渐对阿力放松了警惕,他带阿力去了泰国,将自己的关系网逐步介绍给阿力,并对外宣称阿力是自己的门徒。从泰国归来后的阿力,面对阿芬死亡的惨状,终于下定决心要将林昆绳之以法。

该片中,尔冬升导演启用了刘德华、吴彦祖、古天乐、张静初、袁咏仪,甚至包括尔冬升自己在内的大陆香港顶级明星;不仅如此,摄影师姜国民、剪辑邝志良、音乐金培达等幕后制作团队的名字,同样对观众与市场具有着明星效应。

这些明星影人们带来了广阔的“明星议题”,满足了观众的娱乐要求,令电影《门徒》未映先红。此外,尽管该片并非是以动作戏著称,但影片依然将尔冬升导演写实的暴力美学展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暴力的动作场面,导演想让我们看到的是扭曲的心灵、凶残的人性和生命的脆弱。尔冬升素来是一个富有敏锐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导演,在这部影片中,他则表现得更像是一个社会观察家和一个“问题”记录者。

《门徒》由两条叙事线索同时展开:一条讲述了警方卧底阿力潜伏在D枭林昆身边七年,逐渐获其信任,搜集到了完整的制、贩D集团资料,沉重打击了香港的“D瘤”。

另一条是辅线,

通过卧底警察阿力与吸D女阿芬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示了D品的可怕性和摧残性,双线之间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互为依傍。

关于D品,本片当然给予了其重点的关注,不乏对种植、采收、初级加工、运输、成品加工、再到分销至吸D者这一过程的全面细致,仿佛一部制、贩D的“百科全书”。但故事的讲述并不能仅在D品上做文章,还是要依靠影片精神内核和对人性的深入挖掘。

刘德华饰演的D枭林昆是带着一头白发和孱弱身体出场的,而非以往香港电影中眼戴黑墨镜、口叼香烟、身边帮众与美女环绕的黑社会老大形象,他与“门徒”情同手足、怜爱妻儿。“有需求,我们才供货。”作为一代D枭,林昆却非常厌恶吸D者,他认为贩D没错,要怪只能怪那些自甘堕落的“瘾君子”。

但每当看到吸D者的惨状时,林昆又显得极为焦躁不安,“关我什么事?关我什么事?根本就是怪他们自己。”这神经质般的反问与告慰似的回答,正是他内心负罪感的欲盖弥彰,再配以气急败坏的神情,无疑都在暗示他那尚未泯灭的良知与人性所承受的煎熬,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这与我们往日在电影作品中看到的D枭存在着极大差异,仿佛在他的罪恶、冷血面目之下又掺杂着人性的亮光,真实且鲜活,或许这就是该片能够吸引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同样体现影片人文关怀的角色设计还体现在由张静初饰演的D品受害者阿芬身上,

她是这部影片中最能彰显人性反抗与沉沦的鲜活标本。

导演尔冬升通过镜头将关怀与怜悯投向了这个女人,使我们能感受到她对女儿的疼爱,能察觉到在她内心深处对生命与爱情的渴望,也能看到她对戒D与否的纠结,以及D品对她灵魂的侵蚀、对她人性造成的异变,这一切都完完整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最后阿芬死亡时“老鼠噬尸”的恐怖场景,则更促使观众在一种“将一切美好都撕碎给人看”的悲剧氛围中,去感悟影片“珍爱生命,远离D品”的主题。而对吴彦祖饰演的卧底警察阿力来说,他也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精神上的痛苦与分裂。

在面对隔壁的阿芬时,热情善良的阿力时常接济阿芬,二人在相处的过程中逐渐生出了特别的情愫——彼此相依、抱团取暖又各得其宜、各取所需。出于职业的责任感与个人的同情心,阿力开始帮助阿芬戒D,但这一切都因阿芬丈夫的回归而以失败告终。

愤怒取代了阿力曾给予的信任与温情,失去认同的阿芬也因此对人生存的本义产生了怀疑。阿芬死后,当她无人照顾的女儿因饥饿找到了阿力时,阿力亲眼目睹了阿芬被鼠啃咬的尸首,他声嘶力竭、毛骨悚然。

那一场面对阿力心灵产生的冲击与震撼,使他彻底感悟到了D品对人的危害是无以复加、捶骨沥髓的。在面对林昆时,阿力对他有着亦师亦友的深挚情义,林昆亦将阿力视为手足、选定为接班人,

这让阿力始终在亲情与良知、个人情感与法律秩序中徘徊彷徨。

最终选择将林昆绳之以法的力量,不仅来源于他作为警察所肩负的责任与道义,更来自阿芬惨死对他的冲击,来自他对D品销蚀人性、覆灭美好的痛恨与反击。

影片《门徒》将人心和现实的真相摆在了观众眼前,通过真实的细节处理与恳切的人文关怀传递了醒聩震聋的心灵颤动和润物无声的宣教意义,因而也被誉为一部“社会学教科书”。

这种商业至上、深掘人性的“港味”特点在本时期的其他刑侦题材陆港合拍片中亦有存在。

如2010年由林超贤执导的《火龙对决》,该片以一场车祸和一桩妓女被杀案交织在一起所牵连出的复杂人物关系及案件的侦破过程为故事主体框架,将叙事视角对准了警队内两位有“症结”的警察身上,通过他们或沉溺于心魔,或挣脱出自身迷阵的人生经历,来透显人性的多面与生存的困境。

该片不仅邀请了黎明、任贤齐、叶璇、徐若瑄、谭凯、王宝强、廖启智等两岸三地明星共同出演,在取景上更是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处处标榜着香港的城市风情——颇具特色的旧式茶楼,车水马龙的轩尼诗道及五光十色的大厦广告等香港特有意象皆出现在了影片中。

同时,导演还将香港大坑舞火龙的民俗传统嫁接进了影片的主题表达中,相传一百五十年前,香港爆发了一场大瘟疫,在药石罔效的情况下,香港民众最终依靠舞火龙驱散了疫病,这项活动也就此延续下来,成为了港人庆祝中秋节的传统项目。

舞火龙的故事让林超贤联想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瘟疫”,他也意图通过“火龙”来驱散人们心中的“瘟疫”。发生在茶餐厅中的那场杀气腾腾的Q战戏被很多人视为经典,狭窄逼仄而又局势复杂的空间里,各路人马狭路相逢,我明敌暗,一触即发。

也正是通过这场戏,

使人物的性格、命运开始渐渐明晰。不过,该片所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也许是被先它一个月上映的科幻片《未来警察》抢占了风头。

妥协与改变

事实上,在很早以前通过盗版光碟流入内地市场的香港电影中,香港影人们从未考虑过内地观众的喜好,却总能带来令内地观众惊喜的、迷恋的亚文化效应。

而在面对蒸蒸日上的内地电影市场、香港影人真正开始考虑内地市场后,却又有些无从下手,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南北之间文化的差异、殖民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差异,在香港与内地之间掘取了一道鸿沟。

香港影人几度北望神舟,必然要对内地的电影环境与文化环境作出恰当的妥协和改变,

体现在刑侦题材合拍片上则表现为对以往率性而为风格的放弃。

于2010年上映的影片《枪王之王》从片名到人物设定、情节铺陈均不难看出对2000年版《枪王》“致敬”的意味,而本片的导演尔冬升正是当年《枪王》一片的监制。

影片的开始就是I.P.S.C(实用射击)比赛,古天乐饰演的基金经理关友博结识了同为射击高手的警员庄子维(吴彦祖饰)。

夺冠返程途中,关友博在经过南湾隧道天桥时目睹了有人Q劫押款车,交通警员徐伟光前来执法,却在Q战中受了重伤。关友博被迫违反Q械使用条例,以精湛的Q法击毙了三名劫匪,剩下一名劫匪逃跑。

这一“见义勇为”让他成为了焦点,警方控告关友博非法使用Q械和谋杀,市民们则都认为关友博是英雄,

陪审团也一致决定罪名不成立,关友博被当庭释放。

警察庄子维亦是出于对“Q王”称号的执念,而不愿正视关友博的作案嫌疑,他更愿意在比赛中赢过对方,甚至在拜见了师哥苗志舜之后依然没有改变这个想法,还好心派人跟踪关友博保护他不被逃走的劫匪报复。

但关友博却对此非常厌恶,因为他身上藏着秘密。整个抢劫计划就是他与方志和及逃跑的彭涛合谋犯案的,三人是发小。

彭涛经营着一家亏损的玩具商店帮人组装玩具Q,而方志和虽然工作体面但炒股亏空了600万,看似精英的关友博因为金融风暴亏掉客户将近7000万元,三个缺钱的人一拍即合。

关友博拿着债券找到江老板变现,并且一再降低价格,最后以对方抽八成的比例成交。但也正是由于关友博着急脱手,导致江先生给了他连号的8000万美金。

拿到“烫手山芋”的关友博与彭涛发生了争执,关友博杀死彭涛,掩埋了尸体,

但这一切罪恶最终都被一场大雨冲刷了出来。

而与此同时,庄子维也调查到了关友博和两名死者的关系,再次将关友博拘捕。拘捕之前,庄子维又去请教了苗志舜,让师哥模拟了关友博的内心活动和行为。

由于目前掌握的证据不足,庄子维决定按照苗志舜出的方法对关友博施压,步步紧逼打破他的心理防线。影片的结尾处,关友博潜入交通警员徐伟光的病房,企图再次射杀他,

此番行为使早已在此蹲守的庄子维终于找到了关友博犯罪的直接证据。

布局成功的庄子维给予关友博两种选择:拿着枪出来还是放下枪出来”。接下来的场景便切至医院大楼入口处,关友博拿着Q射杀数名警察后被狙击手爆头身亡,场景再次跳回门口,原来刚才的Q战与死亡都是关友博臆想出来的。

关友博再次端起Q冲出医院,这次他仿佛如有神助,击毙所有警察后逃出生天,场景再次回到医院大楼门口,还是臆想;第三次,关友博终于真的冲出去了,然而外面的场景与他刚才臆想出来的画面完全不同,空无一人的医院里只有射灯照得他无处遁形。

关友博拿出Q与庄子维决斗,这是“Q王”之间最后的比赛,两声Q响后,二人同时倒地,庄子维因身穿防D衣而免于一死,关友博则被站在楼顶上的狙击手击毙。从文化上来说,每一次陆港合拍都是一次内地文化与香港文化的碰撞。

既然是碰撞,那么必然会有所损益、有所改变。倘若不是合拍,也许《枪王之王》还会保存传统港片一贯肆意妄为的风格,

通过聚焦和展现主角的极端情绪和极度冲动来引起观众的共鸣:片中古天乐饰演的关友博可能会拿起Q冲出去,大战群警,最终和吴彦祖饰演的庄子维决斗十几分钟直至悲壮战死或同归于尽。

由此可见,碰撞中的刑侦题材陆港合拍片正在经历着艰难的适应过程,无论是场景的反复跳转,还是关友博的两次臆想,都像是香港电影在走向合拍后不知该如何收场的踌躇。

导演似乎也在此处纠结再三,他既不愿令关友博毫无反抗、束手就擒;也不能让关友博酣畅淋漓、放手一搏,最后他选择让庄子维与关友博开展不合逻辑的对决,本应在此得到升华的剧情突然就归于平淡,在削弱了动作场面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抑制了观众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