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沉,当皎洁的月光洒满凉山,一场全省民族艺术盛会在美丽的月城西昌精彩拉开序幕。3月31日晚,西昌市金鹰大剧场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开幕式在这里精彩上演。身穿民族盛装的兄弟姐妹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共同奏响“共圆天府艺术梦,共铸中华民族魂”的时代乐章。
尽展彝族风情,绚丽民族风引燃全场
少数民族历来能歌善舞,热情豪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风格浓郁,特色鲜明。活动现场,一首首歌曲、一曲曲舞蹈的精彩呈现,让本届艺术节的精彩演绎完美载入了观众的记忆。
作为暖场节目,凉山州喜德县的孩子们带来的月琴弹唱节目《指语心弦》以明快的表演节奏演绎出了淳朴的喜德彝族风情,唱出了新时代大凉山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彝族月琴是彝族历史悠久的传统乐器,近年来,为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月琴这一代表着彝族独特民族文化的音乐以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走进了喜德的学校,为发展传承凉山彝族文化做出了有益尝试。据悉,该节目在凉山州第六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上亮相便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当火堆升起,滋滋的声音萦绕在剧场时,由凉山州歌舞团精心排演的民族歌舞《火塘》重磅开演。女声独唱《祖源》,用深情的歌声唱出火塘边的爱恨离别;男子舞蹈《岚》,用豪迈飒爽的舞姿演绎了彝族男人们跨越山海成为光明磊落的英雄的故事;男女对唱《暖秋》,用婉转的歌声唱出了彝族男女对美好爱情的珍视与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男女群舞《大山之子》大气磅礴,展现着彝人同群山起舞,与江河齐唱,高举火把追随着太阳的光明,表达着彝人传承荣耀的志向……作为本届艺术节第一场展演的精品剧目,《火塘》是凉山州歌舞团精雕细琢的彝族歌舞剧。《火塘》执行导演尼哈介绍,该剧目围绕神圣的火塘,讲述了彝族先民与火相生相伴的故事,展现了彝民族的诞生、发展与崛起,创造了彝族的灿烂文化与辉煌历史,体现了彝族人民对火、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全文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当《爱我中华》激动人心的音乐响起,200多名身着特色民族服饰的少男少女涌进剧场,彝族、苗族、羌族、傈僳族……他们欢笑着、呼喊着,将全场氛围推至高潮,这股炫丽民族风展现出了一幅民族大团结的美好画卷。
共享文化盛宴,多彩民族文化润泽人心
四年一次的民族盛会,是四川奉献给祖国的厚礼,更是四川省民族文化精髓的一次展示。在这次盛会中,21个市州、4个民族自治县、83个民族乡的民族艺术精髓齐聚凉山,民族艺术之花在这里竞相开放,艺术气息空前浓厚。借助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的举办,凉山州将持续推动地区民族团结、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州,打造四川文艺副中心。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这里,彝族文化、藏乡文化、摩梭风情等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近年来,凉山民族文艺创作成果丰硕,以诗歌和小说、电影和电视剧、戏曲、话剧、交响音乐会、美术和摄影等丰富的形式展现着大美凉山的时代风采,书写着新时代凉山的艺术篇章。其中,《彝红》《生在火塘边》《永远的诺苏》《山岗上的歌与舞》《听见索玛》等民族歌舞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
“少数民族艺术节再次来到凉山举办,作为西昌人,骄傲自豪之感自然是有的,同时也十分期待这场艺术节带给我们惊喜。”作为一个观看过多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的观众,西昌市民樊文舟认为活动用艺术的表现形式将少数民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展现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活动的举办加深了群众对于少数民族艺术的理解,让更多人爱上少数民族文化,更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有幸参加并观看到这次盛会,只觉得很精彩、很震撼!这种民族艺术值得我们所有人热爱!”花子恒是凉山卫生学校的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如此近距离欣赏到璀璨的民族艺术,他相信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艺术节就像一条纽带,不仅将四川美好的民族艺术连缀在一起,更将民族团结的思想铭刻进每个人的心中。接下来的四天里,在凉山西昌,所有的艺术都将得到完美呈现,民族文化将一一发出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