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为了夺回被越南步步蚕食的中国领土,我国在中越边境发动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狂妄自大的越南部队在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我军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将越南侵略者全部赶回了老家,成功维护了我国的领土完整和边境安全。
但是,我军在结束战斗之后,越南方面并不想就此罢休,他们始终“坚持不懈”地在我国边境进行骚扰。
因为当时我国决定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当中,针对越南方面的骚扰,我军决定不再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而是采用了各主力部队轮流作战的方式,也就是之后持续十年之久的“中越边境轮番战”。
在这十年时间里,越南国力遭遇到了长期的消耗,他们非但没在战争当中捞到一点好处,反而令他们在对美战争中获得的资本也损耗殆尽,最终只能灰溜溜地撤出战斗。
而我国通过这十年的作战锻炼,不但保持了我军的战斗力,还维护了边境的安全,更重要的是我国在这十年内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了足以影响全球的经济体。
在这十年的时间内,我军当中也涌现出了非常多的战斗英雄,其中有一位侦察英雄名叫李民勤。
他在对越作战的过程中,一共发现了22处敌军阵地、100多个火力点,引导炮兵完成了30多次精准打击。
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他却从未借助过任何仪器,仅仅靠眼睛和耳朵以及大脑的分析,他就能准确发现敌人的踪迹,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展开全文
一、精准的听声辩位能力
李民勤是我军某部榴弹炮连侦察排的排长,他跟随部队于1985年来到中越边境参与战斗。
由于中越边境是一片茂密的热带雨林,越南的士兵们通过这一地利,伪装成树木花草,令我军难以发现,在实际作战当中,经常会出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情况。
不过,李民勤却拥有一对常人没有的“顺风耳”,他对声音极其敏感,不光可以通过敌人的枪炮声判断方向,还可以通过风声、水声的细微不同判断出敌人的位置。
1986年8月29日夜晚,我军的炮兵阵地突然遭遇到敌人的炮击,我军立刻准备反击,可是看着漆黑一片的夜色,以及密密麻麻的森林无所适从。
这时,李民勤立刻向上级汇报了自己辨识出来的位置,上级立刻下令对他所说的位置开炮。
果不其然,在我军的密集火力下,越军损失惨重,只能慌忙撤退。
之后,我军侦察兵在该处发现了5门被我军炮火炸毁的大炮以及30余具敌人尸体,从而应证了李民勤的判断。
二、强大的动态视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员,李民勤的这对“顺风耳”为我军立下了不少功劳,也使越军苦不堪言。
但是,如果越军按兵不动呢?他又如何观察到敌人呢?
好在,李民勤还有另外一项“超能力”,那就是强大的动态视力。
作为在热带雨林中作战经验丰富的越军,他们的伪装能力自然不用多说。
当年在越南战争中,美军每到一个地方,都先要把每一棵树都射击一遍,因为他们不敢确定某棵树是否是越军假扮的。
对于静止的东西,李民勤与正常人一样,别人看不清,他也看不清。
然而,眼前的东西一旦有一点运动,哪怕只是有一丝动作,他都能立刻敏锐地观察到。
越军作为人,他们如何训练有素,都不可能纹丝不动,而李民勤就是依靠这一点辨认出他们的位置的。
1986年9月12日,李民勤带领着侦察排观察着附近的情况。
那一天山上刮着微风,对面山头上有一排树正随风摇曳,突然李民勤观测到有一棵树的摇曳动作与其他树不太相同。
根据那棵树的动作,他判断极有可能是越军假扮的,那么这个山头上必然有越军的阵地。
他立刻向上级汇报了这一情况,根据他提供的方位,我军立即对那个山头进行了炮击。
之后,事实证明,那个山头上驻扎着越军的一个通讯营,我军的这次炮击成功破坏了敌人的通讯系统!
三、将地图印在脑子里
我们如果经常看战争电影的话,就会很容易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炮兵在射击前都必须收到一个准确的方位数据才能开炮。
一般情况下,侦察员们在观察到目标后,都会用测量工具与地图相对照,然后算出具体数据,这样炮兵才能准确命中目标。
但是,这样做的话,往往就会产生延迟,在战机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有时候几秒钟的延迟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于是,李民勤就决定将地图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只要一观察到目标,就可以直接在脑海里运算,然后第一时间上报。
他每到一个地方就会以我军的炮兵阵地为中心,目光所能看到的最远距离为半径,然后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圆形的地图。
为了方便记忆,他将看到的场景,划分成6000多个小块,一个个地对应到地图上,然后将每一个小块的方位牢牢记住。
当他观察到某个小块上有动静之时,就可以直接条件反射报出那个小块的方位,炮兵也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射击。
有了这个方法,再加上他的“千里眼”、“顺风耳”让他成为了我军历史上无人能及的侦察英雄,成为了战友们口口相传的“人体雷达”!
李民勤跟随部队在中越边境战斗了两年时间后,被兄弟部队换下。
之后,随着侦察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高科技设备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侦察兵,侦察部队也逐渐向现代化发展,李民勤也难有用武之地。
不过,他的英雄称号以及“人体雷达”的威名一直都留在中越边境那茂密的森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