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目前存有水井70多口,想必在明清时应该更多。人们印象中水井就是提供饮用水的,可故宫如此之多的水井竟然不是用来作为饮用水的来源。
据《清稗类钞》里的记载,“若大内饮水,则专取之玉泉山也。”也就说,清朝皇宫内的饮用水都是是玉泉山里取来的,当时宫内取水车上都插上专用的黄色小旗子,一路上都是畅通无阻。
玉泉山因玉泉出得名,泉水从山间石缝隙里流出,宛如玉虹,明朝以前就有“玉泉垂虹”的说法。玉泉山位于颐和园西边的地方,相传金朝皇帝看中了这里,曾在这里修建了玉泉山行宫和芙蓉殿。
从元明开始,玉泉山成为皇帝们的避暑圣地之一。乾隆即位后,这位自诩“十全武功”的皇帝,曾多次来到玉泉山巡幸。为了检验玉泉山的水质,乾隆命人从全国各大名泉取来水样作对比,对比的结果是玉泉水质胜出。
乾隆大喜,赐封天下第一泉,并亲自题字“玉泉趵突”。乾隆六下江南时,就有专门的运水车盛放玉泉山,供路上饮用。问题来了,玉泉水距离皇宫有20多公里,即使水质再好,也没有必要如此劳师动众,天天都命人去玉泉山取水。
展开全文
可能有人会说,皇宫里的水井有很多死尸,其实还真不是。明清皇帝、后宫妃嫔们之所以从玉泉山取饮用水,泉水好喝只是一个小方面,真正的原因是皇宫里无法保证水质的安全。古代皇宫里的政治斗争,无所不用其极,一旦有人往井中投毒,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皇宫的宫殿多为木质建筑,这意味着火灾是宫殿最先需要防备的。紫禁城自明成祖永乐年间修建,此后六百多年间,这里发生的大小火灾就多达了一百多起。
比如康熙三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光明殿东侧的柴场失火,大火延烧光明殿。康熙皇帝亲自来现场了解情况,发现巡逻人员消极怠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康熙十分恼怒,下令:今后各位都统,必须亲身巡察守卫官兵的执勤情况,若发现旷误者,一定严惩不贷!尤其是粮仓,须倍加谨慎,倘有疏忽,格杀勿论!
这也是北京故宫有如此之多水井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们充当着消防设施的作用。
参考资料:《北京故宫火灾疑云》、《北京玉泉山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