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官断案必冤情,刀笔师爷唯利行。认错妄称为认罪,罪和非罪辨不清。法官断案尚如此,百姓冤情孰可鸣。公正公平为自诩,担当正义是真经。”自古以来,人们都热衷于对财富的追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很多读书人入仕途后,却再也不是君子,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财富。苛捐杂税、恶习陋习已经无法令人容忍,最令人可恨的就是拿人钱财,制造冤假错案,就犹如关汉卿所著的《窦娥冤》中的主人公窦娥,虽然她只是文中的一个人物,却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状态。
如今到了当代社会,随着制度的完善、科技的发展进步,对于案件的侦破帮助很大,很多几十年的积案都破获了。不过在二十多年前,却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当时一位男子因被判定为杀害了自己的妻子而获刑15年,谁曾想11年后,“被杀”的妻子突然出现,向众人打听丈夫的踪迹,那被错判的丈夫后来怎样了呢?
壹
故事中的丈夫叫佘祥林,他是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人,就职于当地的治安巡逻队,是一位巡逻员,工作比较稳定。他与妻子张在玉育有一个女儿,在外人看来,佘祥林为人踏实、照顾家庭,妻子贤淑良德,女儿的学习成绩也非常好,这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
但知情人不以为然,原来妻子张在玉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不犯的时候照顾丈夫和女儿,但是病情一犯,情绪不稳定,疑心疑神,与佘祥林大吵大闹,有时还会离家出走,每次都是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才把她找回来,可以说他们家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展开全文
1994年的1月2日,母亲一通电话打到佘祥林的单位,一听家里的电话,他就有种不祥的预感,果然这次妻子又犯病跑了出去。佘祥林赶紧找领导请假,领导知道他家的情况,虽然批准了他的假,但也流露出不耐烦的神色,佘祥林也只能当做看不见。
在乡邻、亲戚、同事的帮助下,前前后后找了十几天,一直没有妻子的踪迹,最后也只能先这样了。大家一直期望张在玉能够在精神恢复正常后自己回家,但是等了好几个月还是没有消息。
贰
没想到到了四月份,事情有了转机。当地农民在一水塘打捞出了一具女尸。由于高度腐烂,已经看不清面容了,但经过法医的鉴定,此人是被钝器打伤头部昏迷后,被推倒水里淹死的。
出了命案,警察除了向周围民众打听各种情况,也从失踪人口查起,没想到这女尸与张在玉无论是在失踪的时间、年龄、还是身高方面都吻合,特别是遇害时间,可以推测为一月初。
种种证据指明此人就是失踪数月的张在玉,张在玉的娘家人也认定了这个事实。最后百口莫辩的佘祥林被扣上“杀妻”的罪行,1994年被判刑15年。
当时大家都认为是佘祥林忍受不了生病的妻子,而做下错事,对他家的事议论纷纷。法庭上张在玉家人也在现场痛斥佘祥林,最可怜的是他的女儿,父亲“杀害”母亲后,她也成了学校的焦点人物,最后因无法忍受同学们歧视的眼神和态度,而退了学。
佘祥林的父母不相信儿子是杀人犯,一边整理材料向上申诉,一边去各地寻找儿媳的消息,但花光积蓄也没有任何结果。女儿佘华容也不愿在家乡待着,而是去了外地,在没有人认识她的地方打工。
叁
没想到在佘祥林入狱11年后,被他“杀死”的妻子竟然回到了村里,还到处打听丈夫的消息。众人听她说,当年她犯病出走后,不知怎样竟流落到山东,后来被一位好心人收留后,并与他组建了一个新家庭,婚后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些年,在第二任丈夫的照顾和寻医治疗下,她的病情也痊愈了。这些年她也想这里的家,特别是自己的女儿,这次是她思虑好久才下决心来这里探亲,她的想法也得到了丈夫的支持,这次他们是一家三口一起来的。
妻子的回来,证实当年佘祥林受了错判,后来他无罪释放后,也向国家提出了赔偿,最终获得70万元的赔偿款。
结语
虽然这笔钱在十六年前可是一笔巨款了,但是当年的错判,改变了佘祥林一家人的生活状态,改变了他的人生,他的家人也跟着他受到了很多委屈,甚至母亲去世的时候眼睛都是睁着的。
但幸亏是张在玉的回来,让真相大白,佘祥林的冤情得以昭雪,虽然以前的人生路已经这样了,但他以后还有几十年余生去生活、去闯荡,他会尽快回到生活的正常轨道,去创造自己的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