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的现代含义是,它是一种自我价值的选择,保护人的良知和尊严不受侵犯,从而拒绝名利、虚荣和对荣耀的渴望。
01
害羞变得越来越稀缺
有网友曝光了一个10G的“简代宝”裸条压缩包,在网上广为流传。
有的笔记还可以裸聊,甚至“肉赔”。
在她们身上,没有了女性天生的矜持和害羞。他们放弃了尊严和耻辱,屈从于对物质的贪婪要求。
辜鸿铭曾经建议西方人如果想学习真正的中国文化,就去八大胡同看看。因为从那里的歌手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女性的端庄、羞涩和优雅。
对此,林语堂说:
辜鸿铭并没有大错特错,因为那些歌舞女郎,比如日本艺伎,会脸红,而现代女大学生则不会。
作家李婉说:
在这个被利益和欲望包围,在大量信息中高速奔跑的现代社会,害羞没有立足之地,甚至没有容身之地。
人们不再在意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生涩,而是将一切都暴露出来。所有这些快乐、痛苦、渴望和怨恨都源于欲望,最终流入欲望的洪流。
害羞,变得越来越稀缺。
02
害羞是有迹可循的文化遗产
展开全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保持羞涩内敛的生活态度,一直是儒家内心的选择。
《史记》里有个故事:吴国公子和季扎佩剑来找徐国出使,与徐俊一见如故。
徐俊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刀剑。他看上了少爷佩带的那把剑,却又不好意思说出口。
季札也明白徐俊的心思,当面说出来也不好意思。
出于礼节,他出使时必须佩剑。他心里想,等自己完成任务,就把这把剑交给徐钧。
不料,他回来时,徐俊却病死了。
他去拜了徐俊,然后把剑挂在了徐俊坟前。
随从们很不理解,觉得当时没有什么可答应的,现在徐钧死了,他又何必送剑。
他说我在心里暗暗答应过,这把剑是他的。
君子可耻于面,不可欺于心。
沉默寡言、内敛、内敛、腼腆,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的形象。
孟子指出:耻恶之心,义之根本。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懂得为难,就是正道的开始。例如,一个孩子小时候可能光着屁股在街上跑来跑去,但是当他学会害羞时,他就知道穿衣服了;比如一个大人,即使是夏天,出门前也会收拾一下自己。
孔子直接指出:“巧言美语不仁”。说甜言蜜语的人,一般都不会仁慈。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既不是孔武强横的子路,也不是能言善辩的子贡,而是最内向害羞、一言难尽的颜回。甚至孔子也曾认为自己有点“笨”。
在传统文化中,女人羞涩、内敛、贤惠更美。
如白居易的歌女《琵琶行》出场就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仍持琵琶半遮面”。
比如李清照的《点绛唇》中的一句“惭愧离去,回头看梅,却闻青梅”,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姑娘见有客人来,马上跑进屋里,却又不敢出门。帮忙偷看。
03
懂得害羞是一种高尚的品格
害羞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性格,往往被认为是可以改善和克制的。
但作家刘心武却说:
害羞是良心的产物,是一种自制力,是对外界事物的尊重。
所以,害羞往往能让人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孔子最喜欢害羞的颜回,但不喜欢颜回是因为他害羞。正是因为颜回害羞内向的性格,才特别豁达、勤奋、安于贫穷。
身高178的国际超模刘雯,私底下非常害羞害羞。
在《我们相爱吧》中,她和崔始源组成了情侣CP。她时常避开对方的目光,不知所措地笑,尴尬害羞,不知该如何应对。
本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一不小心就跌进了时尚的大舞台。我还是一个渺小的自己,背负着太多所有人的呵护。她凭借对人低调朴实,做事认真踏实,越走越远。
害羞的人更加脚踏实地和严肃。
另一方面,害羞源于对外在事物的尊重。怕让别人不舒服,怕打扰身边的人。
内心害羞的人,往往是精神上“洁癖”的人。他们不允许自己有不完美的表现、不恰当的行为和不合理的要求。他们往往对世界宽容,对自己严于律己。
害羞的人更严格自律。
MaxScheler在他的论文《害羞及羞感》中指出,
害羞是“爱的良心”,是人性中最高贵、最可贵的力量的内心感受。
它让我们在内心的呵护和外在世界的掌控中成为更美丽、更好的人。
04
社会的进步从保护害羞开始
不同的社会对害羞有不同的态度。
一般来说,东方人比西方人害羞。因为侗族的传统文化往往以群体为本,要求谦虚。西方人强调个体,追求自我表现,追求自我实现。
随着西方文化的普及和城市化带来的快节奏、高强度的竞争,人们开始希望通过竞争摆脱羞怯,脱颖而出。
但不害羞使我们远离内省、良知的丧失和高贵的缺失。让我们“羞愧”的东西越来越少,羞耻感的阀门也越来越高。乱扔垃圾没什么大不了的,抄作业抄卷子小事,短板是家常便饭,明目张胆地套用潜规则也无可厚非。
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学者”。孔子说“惭愧”,就是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感到羞愧,这是最重要的。
学者王振军指出:
害羞的现代意义在于,它是一种自我价值的选择,保护人的良知和尊严不受侵犯,从而拒绝名利、虚荣和对荣耀的渴望。
其实这个社会的进步,是从保护我们的害羞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