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我党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在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纠正了以前的错误,实行拨乱反正,而且还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对以后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一位曾经受到错误批判的人被任命为副总理,主管农业生产方面,他就是王任重。那么,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身居要职的人,王任重身上有什么故事呢?他后来过得如何呢?
王任重出生于1917年,河北景县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不过,家中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虽然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坚持送王任重读书,让他接受教育。稍微长大后,王任重进入当地的师范学校读书,家人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王任重将来能当个教员谋生,当然,如果有更好的前途,那就光耀门楣了。
也是在读书期间,王任重接触到进步思想,于1933年加入我党,开始在我党的指导下从事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任重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不久后,他被分配到陕北工学担任教员,在陕北工作一段时间后,组织考虑到他熟悉河北的形势,于是派他返回河北,让他在家乡宣传抗日活动。
展开全文
在这之后,王任重陆续担任了冀南第四地委书记以及冀南行署主任等职务,1945年,他见证了抗战的胜利,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投降。解放战争时期,王任重继续在冀南地区从事革命宣传,1949年,解放军南下时,王任重作为南下干部前往湖北,担任了湖北省委常委等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王任重长期从事宣传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文字功底了得,他也被毛主席称为“华北第一才子”,足见领导对王任重的评价是很高的,因此,建国后,王任重受到重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1954年,年仅37岁的王任重成为湖北省委第一书记,主持湖北省委的日常工作。毛主席爱好游泳,王任重也爱好游泳。建国后,毛主席曾经多次畅游长江,王任重也多次陪同,毛主席极其欣赏这位年轻有为的才子。
不过,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那场运动中,王任重也受到牵连,先后被关押在监狱以及咸阳市武功县的一处农科部门,一直被关押了八年时间,直到1975年才恢复自由。重新复出后,王任重被调到了陕西省委,陆续担任了陕西省委第二书记以及第一书记等职务。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成为主要基调,对于像王任重这样之前受到错误对待的人,组织是极其重视的,而且王任重也有能力,不仅是“华北第一才子”,而且建国后多次身居要职,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因此,组织部门把王任重调离陕西,让他进入中央,担任了副总理。
担任副总理后,王任重接手了以前纪登奎负责的工作,主管农业、财经委员会等,此后,王任重又被任命为中宣部部长,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宣传工作。1983年,王任重被任命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之后他又担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王任重曾长期在湖北工作,后来调到中央,不管是在湖北工作期间,还是在中央工作期间,王任重都是三峡工程的坚定支持者,他也一直呼吁修建三峡工程,并多次参与三峡工程的论证会。可惜的是,1992年,在通过修建“长江三峡工程”议案之前的半个月,王任重因病去世,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