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两大枢纽“归位”,民航客运加速回暖,多地机票预定超越疫情前
(王潇雨 摄影)
华夏时报()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即将在3月26日开启的民航2023年夏秋航季注定将成为中国民航彻底走出三年疫情阴影的里程碑时刻,不仅仅是因为诸多国内航空公司都将从新航季开始重新恢复或者开启大批新航线和航点,更因为在疫情期间受困于防控需求而被迫做出的诸多重大调整也将在新航季开启之后重新回到疫情前的状态,尤其是中国最重要的两大航空枢纽北京和上海四个机场都将受益于这种变化,这才显示出中国民航真正意义回到正轨。
国际业务全面回归
随着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机场”)宣布将从3月26日起,恢复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下称“虹桥机场”)的国际、港澳台航线运营,这也意味着在经过三年的中断之后,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大的两个航空客运核心枢纽北京和上海所辖的四座重要机场终于将全部重启国际和地区航线业务。
按照上海机场方面发布的公告,虹桥机场从3月26日开始的2023年夏秋航季将有包括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航”)、上海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航”)在内的国内航司,包括日本航空、全日空航空、大韩航空、韩亚航空等在内的外航,以及包括国泰航空、香港航空、澳门航空、中华航空和长荣航空等港澳台航空公司在内的多家航司将进驻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运营。
此前,由于受到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影响,虹桥机场的国际和地区业务中断已近三年时间。根据上海市政府新闻办2020年3月公开发布的通报,从当年3月25日0时起“虹桥机场暂停所有国际、港澳台的进出港航班业务,并将虹桥机场此前所有国际、港澳台航班转场至浦东机场运营,保留虹桥机场国际、港澳台航班备降功能。”
与之命运相似的还有在疫情前才投运不久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下称“大兴机场”),2020年初,在北京市疫情防控统一部署下,大兴机场从当年3月14日起将全部的国际航班转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下称“首都机场”)运营。
如果说虹桥机场早已经搭建起了成熟的国内外航线网络,并且在疫情前已经与浦东机场一起建设成为中国吞吐量最大的航空客货运枢纽港,那么大兴机场在刚起步阶段就遭遇疫情,也对预设的发展计划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
展开全文
按照大兴机场开航时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在2019年冬春航季计划开通116条航线,其中国内航线101条,国际航线15条;覆盖全球112个航点,包括国内航点97个,国际航点15个。预计到2022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4500万人次,国际航班占比20%;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7200万人次,国际航班占比有望达到30%。
据大兴机场副总经理孔越在不久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受到包括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之前设定的目标要往后延,大概到2027年左右才能达到7200万人次吞吐量,其中国际旅客在1700万左右。”
孔越对本报记者表示,“相比国内航班,国际航班恢复是一个比较的复杂的过程,因此在预测吞吐量目标方面也比较困难。”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从年初开始调整,今年1月17日起,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航”)、东航、首都航空、喜马拉雅航空等都已经陆续开始恢复在大兴机场的国际和地区航线业务。2月16日俄罗斯航空SU204航班飞抵大兴机场之后,也成为大兴机场恢复国际航班后开通的首条洲际航线。从3月26日开始,大兴机场也将迎来新一波国际航线开通的热潮。
同样回到疫情前的还有首都机场,据官方发布的公告显示,从3月26日开始3号航站楼D区(下称“T3-D”)将恢复使用。位于首都机场T3航站楼国际和国内区中间地带的T3-D此前曾经是用于部分国内航线的运营,2020年3月10日零时起设置为集中接受重点地区和国家进港航班的处置专区,分区分类、精准实施旅客和行李的集中转运。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T3-D又承担起涉奥相关人员抵离的区域,并为此进行了专门的改造。在冬奥会结束之后,随着国际航班逐渐回归首都机场运营,这部分区域又开始用于入境航班旅客从下机到转运至隔离酒店中间诸多流程的处置。
而随着今年1月8日起首都机场入境客运航班恢复至T2及T3-E运行后,T3-D暂停使用并实施改造。按照首都机场方面的说法,T3-D恢复使用后,除保留国际进港功能外,将主要用于国航及深航部分国内进出港航班使用,同时将为首都机场恢复10个近机位的运行资源。
关键词“恢复”
随着像京沪这样的核心枢纽逐渐恢复,航空公司也开始在3月26日开始的夏秋航季投放更多资源,以应对客流增长的需求,同时也逐渐开始回到疫情前的运营规模。
根据国航最新发布的航班计划,其计划执行国内航班日均1547班次,国际及地区航班日均101班次。国内航班计划日均投入班次量相比2019年夏秋季实际日均投入班次量提升51%。同时,国航将新开北京-西安-阿斯塔纳航线,增班35条国际及地区航线。3月26日起,国航将陆续恢复北京-罗马、北京-大阪等航线,计划恢复台北松山、仰光、首尔金浦、伦敦盖特威克等航点,此外,吉隆坡、釜山、慕尼黑、奥克兰、巴塞罗那等航点也将在季中陆续恢复。
国航方面介绍,将在枢纽网络方面合理安排北京“一市两场、一场两区 ”航班计划,积极推进首都机场时刻优化、航线调整等工作。夏秋季,国航在首都机场T2航站楼计划执行53条航线、通航55个航点、日均班次量152班次,通过优化时刻和飞机衔接,避免跨区混接问题,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在北京大兴机场计划执行日均105班次、通航46个城市,时刻分布和班次进一步优化。
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也宣布计划于4月7日起恢复长沙—伦敦直飞国际航线,此前已经恢复或新开运营的国际航线包括北京—布鲁塞尔、北京—莫斯科等国际及地区往返客运航线,另有北京—台北、广州—曼谷航线即将开始运营。2023年海南航空将继续加快国际及地区航班的复航及开航工作,以进一步满足旅客出入境的市场需求。
按照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去哪儿网的数据,2023年3月以来(3.1-3.21),国内多个城市机票预订量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3月预订量前25名的城市中,三亚、成都、杭州、广州、沈阳、海口、哈尔滨、长沙、重庆进出港预订量已超过2019年,南京、北京、武汉、大连等城市恢复至2019年的九成以上。
去哪儿方面表示,2023年夏秋航季的关键词是“恢复”。根据《2023年夏航季航班时刻配置政策》,国内客运周计划航班量已超过疫情前(2019年),增密较多的城市线多为成都线,在去哪儿平台上,京蓉、沪蓉线较疫情前更繁忙。从各航司公布的新航季计划来看,国际航线计划航班量有望达到2019年的七至八成。
从去哪儿平台数据来看,2023年3月1日-20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韩国等国家机票预订量环比增长明显,机票平均支付价格下降。上海、广州、北京、成都和厦门是热门出发地,泰国曼谷、中国香港、韩国首尔、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澳门是热门目的地。根据目前旅客需求来看,泰国、马来西亚等目的地,航班量有望恢复至疫情前。
航空数据分析机构飞常准的数据则显示出民航业目前恢复的状况已经接近或者局部超越疫情前。飞常准数据显示,3月13日—3月19日,国内民航周执行客运航班8.4万班次,同比2022年增长165%,恢复至2019年的95%。周运输旅客量1050.9万人,同比2022年增长258%,恢复至2019年的87%。截至3月19日,今年全国累计执行国内客运航班88.29万班次,同比增长26%,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6%。
国金证券3月15日研报指出,民航恢复趋势向好,静待板块业绩反弹。防疫政策优化,航班量持续复苏,且国际增班亦加速。未来两年运力增速放缓较为确定,而中国民航需求具备韧性,届时供需缺口显现,票价有望上行,航司业绩将大幅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