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了凸现日本作为G7轮值主席国的“领导力”,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特意选择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前夕,对外高调承诺将向乌克兰提供高达370亿元(约合55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值得注意的是,岸田文雄在公开记者会上强调,日本将会领导全球“正义力量”,坚决支持乌克兰反击俄罗斯“侵略”的努力,以此来维护“现有”国际秩序。
西方媒体认为,岸田文雄高调宣布对乌援助计划,实际上是对俄罗斯的一次“不信任投票”。
日本突然高调宣布加码援助乌克兰到底是何用意呢?俄罗斯又会如何回应日本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呢?分析人士认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日本精英层将俄罗斯对乌的“特别军事行动”视为其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机遇期”。
对岸田内阁来说,俄乌冲突虽然不是发生在东北亚的安全事态,但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在俄乌冲突中积极表态,很可能成为展示日美军事同盟关系的重要契机。日本想通过这种同盟展示来恐吓周边国家。
近期,日本媒体已经开始造势,声称岸田文雄将追随拜登突访基辅。
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日本并没有第一时间与欧美国家一道对俄实施制裁,岸田文雄政府一边对事态变化进行观望,另一边也避免自己充当“出头鸟”,被俄罗斯针对或者实施反制措施。事实上,日本在对俄实施激烈的外交行动之前,一直在计算利弊得失,生怕因为出格的制裁行动可能会激怒俄罗斯,干扰日俄正常的能源交易。
展开全文
然而,当俄军在乌克兰境内的闪击战未能取得成功,冲突逐渐呈现胶着化,俄军深深陷入与泽连斯基当局进行长期地面战的泥潭之后,日本决策层认为俄军被迫转入战略收缩态势,已经无暇顾及远东地区。岸田内阁立即“调转枪口”,追随欧美国家对俄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和出口禁令,而且这些制裁行动还“层层加码”,并频频就俄乌冲突话题“借题发挥”。
一旦俄军在俄乌冲突战场上落于下风,日本落井下石的速度超过了他们鞠躬的速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来,日本并未屈从于美国的压力而加入西方反俄联盟,也没有谴责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军事行动并对俄实施大规模制裁。因为“北方四岛”问题和能源合作的缘故,在对俄制裁领域,日本明里暗里一直有自己的盘算。有分析认为,俄乌冲突期间,普京当局曾期望日本采取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但事实证明这种预期是错误的。
在日本看来,只要能拆周边大国的台,做什么它都有收益。
分析人士认为,日方主动升级日俄矛盾、积极“选边站队”,主要是因为日本希望充分利用俄乌冲突的外溢效应,从内政外交等多方面推进国家战略,通过与欧美国家的协调同步,期望大规模全方位制裁来削弱打击俄罗斯,并营造紧张气氛,渲染东亚局势,意图将国际焦点吸引到亚洲,从而在地缘政治上牵制其他大国。岸田文雄在国际场合上一再警告,“今日乌克兰可能是明日东亚”。日本一直希望将俄乌冲突的“边际效应”引流到亚洲来,甚至还企图将周边大国裹挟进俄乌冲突的国际舆论漩涡,以减缓日本对俄制裁所产生的反作用。
岸田文雄政府急于向美国表忠心,让日俄之间已经毫无转圜空间。
日本将日俄关系“付之一炬”,立即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弹。岸田文雄刚刚宣布将对乌实施大规模援助,俄罗斯就开始亮出自己的“底牌”。据俄罗斯媒体披露,俄军正在距离日本北海道不远处的堪察加半岛修建大型核潜艇专用码头和地下洞库设施。这个核潜艇专用码头将用来停靠世界上最大的特种作战核潜艇,俄罗斯海军的“别尔哥罗德”号。
“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是世界唯一的特种作战核潜艇。
“别尔哥罗德”号特种作战核潜艇被外界誉为“水下母舰”,该艇可以搭载代号“波塞冬”的大型核动力无人水下潜航器,也可以搭载“大键琴”1R、“大键琴”2R等多种无人水下潜航器,以及“大陆架”水声监听系统。该艇还可搭载大型拖曳式声呐阵列,以完成绘制海底地形图的任务。
总体上来说,“别尔哥罗德”号特种作战核潜艇可通过释放各种水下无人潜航器实现核伏击、海底水文和地形测量、阻断敌方水下油气管道、监听水下通信电缆等多样化作战任务。引人关注的是,该艇搭载的“波塞冬”潜航器实际上是俄海军“状态”6水下核反击系统的一部分,该作战系统可以通过在“波塞冬”潜航器上安装核战斗部,实现对敌方海岸城市群和工业区的快速核打击。
“波塞冬”水下潜航器携带核装药后杀伤威力极大。
携带有200万吨TNT当量核弹头的“波塞冬”水下潜航器,实际上就是一枚直径达到1.6米的巨型核鱼雷。其造成的核污染以及引发的海啸将产生巨大破坏力,对于严重依赖海上贸易的日本来说,俄军将“别尔哥罗德”号特种作战核潜艇派遣到远东,其震慑意味十分强烈。可能俄罗斯就是要通过手里的“大棒”来警告日本切勿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