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参加救亡运动则已,既参加救亡运动,必尽力站在最前线,个人生死早置度外。”这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记者和出版家邹韬奋所说的话,他也最终践行了这一番言论。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他力主抗日救亡,与极力想要扑灭国内抗日烈火的国民党反动派形成了“立场上的冲突”,并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作为,遭到了逮捕甚至是暗杀威胁。
但他始终没有改变抗日的立场,遗憾的是,1944年,在中国抗战还未取得最终胜利的时候,他因罹患耳癌、医治无效在上海病逝,临终前只来得及留下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
中共中央追认他为正式党员,而紧跟他脚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还有他的儿子邹家华。他代替父亲等来了抗战的最终胜利,也代替他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工作。
投身革命
1926年10月,邹韬奋到《生活周刊》任编辑,开始积极投身到对正义舆论的引导。同年同月,他的大儿子邹家华在上海出生。
受父亲的影响,邹家华早早地树立起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养成了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
展开全文
邹韬奋作为“人民的喉舌”,不肯为蒋介石所用,时常被特务跟踪,受尽威胁。作为邹韬奋的儿子,年幼时期的邹家华也不得不跟着母亲到处躲避,在颠沛流离中和父亲聚少离多。
和邹家华有类似遭遇的还有他的弟弟邹竞蒙和妹妹邹嘉骊,他们都避不可免地度过了漫长的担惊受怕的时期,这让他们尤其是邹家华,都迫切地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不是以妥协的方式,而是以抗争,以革命的方式。
1944年,邹韬奋因病在上海逝世,同年,18岁的邹家华在淮南加入了新四军。
携手叶楚梅
邹家华参加新四军后,在组织的推荐下,到华中新四军建设大学进行了学习,此后被安排到了山东省政府实业厅建设科当干事。
1946年到1948年,2年的时间里,他从中共松江省哈东地委秘书,当到了中共宾县常安区委副书记、书记,升迁速度令人感到惊讶,可见其能力之出众。
因为一些原因,党的队伍里知识分子的“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党组织也一直有意识地组织优秀青年外出学习。邹家华就得到了其中的一个名额,到了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机械制造系进行了深造,这也为他后来回国投身工业建设进行了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也是在这段时期,邹家华在苏联结识了叶剑英的女儿叶楚梅。他们相识、相知、相恋,在长辈的支持下,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也携手踏上了未来漫长的人生路。
学成报国
完成在苏联的学业之后,邹家华第一时间返回了祖国。
在组织的安排下,他进入沈阳第二机床厂工作,用接近10年的时间,从普通的工艺师一路当到了厂长,为机床厂的发展贡献了很多力量。
此后,他辗转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国防工业办公室、国防科工委、兵器工业部等单位,以所长、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党组书记等身份参与到国家的机床研究、机械研究、兵器研究工作中,为国家工业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
1991年,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扛起了更大的重担。
到了今天,96岁的邹家华依然健在,且早已过上了他的晚年退休生活。尽管这个时候,他已经不会再出现在台前,但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幕后,一直都有他的影子。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