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牧 国宝 好好

国宝|杜牧《张好好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1 12:38:03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今天我们要看的,是此次展览中的最重量级作品,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张好好诗卷》。看它面前的人潮汹涌,就知道这是明星展品了。这件作品为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列管文物之一。

此卷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仅存墨迹,也是稀见的唐代名人书法作品之一。从书法来看,全卷用笔刚劲,很多地方都有叉笔。这是唐代有心笔的书法特征。其纸张也是唐代流行的白麻纸,制作精良。

展开全文

那么如何确定就是杜牧所书呢,从作品的内容来看,抄录的是杜牧的诗作,且这首诗在他的传世文集中也有出现。诗中出现的张好好,是江西洪州乐籍,唐朝官伎。色艺双全,十三岁流落风尘,以善歌舞来乐籍中,为官吏所倾倒。大和三年(829年)杜牧在南昌沈传师的江西观察使幕府任职时与张好好相识。杜牧对她的不幸寄以无限同情。大和九年(835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年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诗中描述她在“吴娃”的扶引下羞怯登场,“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但从卷中并无杜牧本人印鉴或者第一人称书写的描述。最早将此卷归入杜牧名下的,是北宋时期的《宣和书谱》。书中称杜牧书法“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今御府所藏行书一:《张好好诗》”。可见此卷是宣和内府旧物,前还有宋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钤有宋徽宗御府的诸玺印,保存着北宋内府装潢式样。

然而《宣和书谱》只做了结论,并没有给出理由。前面已经讲到,这件书法的用纸及用笔均是唐代风格,因此是唐人书写无疑,怎样进一步确定是作者本人书写,或许可以从文本入手。

《张好好诗》有被收入杜牧外甥裴延翰编纂的杜牧作品集《樊川文集》中,但是集本和墨本之间的文字颇有异同,达二十多处,且部分异文不像是传抄讹误,有明显的润色痕迹,裴延翰在《樊川文集序》中也讲到,杜牧曾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过删改编订。那么集本当是作者修改后的版本。

图自胡可先《杜牧〈张好好诗〉真迹与异文》

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某位唐人抄录此诗,那么他所依据的底本应该是公开发行的集本,而这件墨本明显不符合,因此极可能是此诗的初稿,即由杜牧本人所书。

此卷自宋代进入宣和内府之后,又曾递藏于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张孝思、清代梁清标等人,乾隆年间入藏内府。1924年,逊帝溥仪将此卷携出宫外,流散于东北。1950年,琉璃厂论文斋老板靳伯声的弟弟在东北得到此卷,带来北京,转手持往上海。著名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得知此消息后,急托墨宝斋马保山先生追寻此卷,以免此卷流失海外。幸得上天眷顾,诗卷寻得,张伯驹先生以重金购回,内心狂喜,每晚睡觉都置于枕边,如此数日,爱不释手。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此杜牧所书《张好好诗》卷捐赠政府,珍贵文物重为故宫博物院收藏。

此卷拖尾很长,但是上面的题跋很少,好像和这样的神品有些不太匹配。仅有元代观款数则,张孝思、年羹尧观款,张伯驹《扬州慢》一阕,且清人张孝思、年羹尧的跋在元人之前,有些混乱。

清人观款

元人观款

元人观款

张伯驹题词

徐邦达先生指出,这些观款乃妄人从《赵模集王千字文》卷后移配。《古书画鉴定概论》云:“拆掉一些真迹题跋等,移配到另一件书画真迹上去,以此补缺,这也是经常见到的一种情况。对这类情况也不可不知。有查考的例子,如唐杜牧《张好好诗》卷后面的元吾丘衍等题名一纸,原是在唐赵模书《千字文》卷后的,曾见明朱存理《铁网珊瑚》书品记载,因知原委。据说卞永誉经常来这一手。”

《张好好诗》是杜牧的名作,这又是一首和“妓”有关的唐诗。唐代文人的一大爱好就是流连青楼,并且还创作出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全唐诗》收录唐诗近五万首,其中有关“妓”的诗篇就有2000多首,而所收入的妓女作品有21人的诗篇计136首。以大诗人白居易为例,他描写风月场景的诗多达20余首,其中《琵琶行》还选入了中学课本,是千古名篇。

杜牧更是保健达人,在青楼创作出很多名句,今天文艺青年常用的句子“春风十里不如你”,其最初的来源是杜牧写给青楼女子的赠别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他在另一首诗中还写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此句看似自嘲,实则点出了其薄情的本质。《张好好诗》也不例外,虽然在诗中,杜牧表现出对张好好的深情缱绻,并对她流落市井的不幸经历寄以同情,但他似乎并未对张好好伸以援手。这样看来,前面的深情就多少有点儿虚伪,按现在的标准,这是妥妥的渣男。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参加了进士考试,以第五名的成绩考取进士举。后在皇帝主持的制举考试中被录取,在大和三年(829年)随外放江西观察使的沈传师做幕僚。当时在州府举办的酒宴上,都会有官妓出场助兴,供官吏玩乐。也就是在这期间的一次宴会上,年仅十三岁的张好好展现其歌唱天才,一鸣惊人(江西多善歌者,名不虚传,张好好的前辈许永新也是江西人,堪称唐代歌后级人物)。

杜牧在诗中夸赞张好好:

吴娃起引赞,低徊暎长裾。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下无袖,一声离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引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主公再三叹,谓之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由此二人相识。杜牧当时正值春风得意,风流倜傥,与张好好情投意合,二人经常见面。张好好倾慕于杜牧的才情,杜牧爱上了张好好的色艺双绝。他们湖中泛舟,执手落日,才子佳人,无限美好。甚至到了“自此每相见,三日以为疏”的程度。

然而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也看上了好好,并将她纳入府中,于是张好好成为沈府中的首席歌姬。据说临别之际,张好好写了首诗,以表心迹:

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

“从今而后谢风流”,只是张好好很傻很天真的想法,她的身份只不过从“官妓”变成“家妓”而已,命运还远不到自己可以决定半分的程度。果不其然,短短不过几年,开成元年(836年),杜牧担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竟然偶然于洛阳的一个酒肆中遇到了当垆卖酒的张好好(“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阳重相见,绰绰为当炉”)。

当时杜牧三十四岁,而张好好不到二十岁,也就是好好正值丰艳之年而又遇到某种变故被抛弃而沦落为酒馆女。此时二人多年不见,话短情长,相拥而泣(“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偶。撒尽满襟泪,短章聊一书”)。但杜牧也只是仅此而已,自此以后,张好好的后续情况不得而知,想来不会好过到哪儿去!

从诗中描述来看,杜牧一再错过机会。自大和三年(829年)杜牧到江西见到张好好;大和四年(830年)九月,沈传师调职到宣州,还特意把张好好“移籍”宣州,杜牧随调任的沈传师到宣州,他和好好又过了两年神仙日子,但这些年时间杜牧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导致张好好被沈传师的弟弟“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而杜牧对她情深意切,念念不忘,后来在洛阳酒馆遇到被扫地出门的好好竟然还是没有出手相救,他就这样痛哭一场,在眼前旧好怀内失常,仅此而已……这么说来,杜牧的爱,完全是口惠而实不至,张好好的悲惨经历,最终成了他多情人设的文学素材。

作品收藏、上拍、商务、展览合作与宣传投稿。

如有疑问,请电邮至 jjswangjie@163.com

版权声明:本媒体号除原创外也注重分享,精选推荐好文。同时尊重原创者的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