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外出做官,或者奉旨钦差出京办事前,都要到皇宫的午门叩谢皇恩。大致就是和皇帝打声招呼,说我要走了,我一定好好工作,皇上安心等着我胜利凯旋的消息之类的。这只是一个形式,官员在午门磕头,根本见不到皇帝,可以去,有些人不愿意去也没关系。可是历史上就有这么个爱较真的人,非要去午门谢恩,这一谢恩,谢出了一个天大的好处。
这个人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个官员,叫刘玉书,他的经历堪称神话。
刘玉书是无锡人,据说智商不高,很愚笨。他的父亲望子成龙,希望儿子将来能通过科举做官,光耀门庭,因此花了大价钱,请了不少名师教他。刘玉书也很争气,跟着先生认真的学习,一年下来能认识个十五六个字。教书的先生换了好几波,都没用,老父亲都要愁死了。
后来刘玉书长大了,他父亲心说,要指着儿子读书科考做官,估计没希望了。家里有点钱,不行就买个官吧。清朝是允许买官的,官职和商品一样,都有明码标价,什么官值什么钱,只要你有钱就可以买,除了皇帝,这个你有钱,人家也不卖。最后他爸爸出了点钱,给他买了一个巡检。巡检是多大的官呢?很小很小,俗话说七品的知县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他这个巡检比知县还低好几级,按照当时的官职品级划分,是从九品。这几乎就算不上官了,不能再小了。
巡检是在县衙门上班,知县是正七品,一个县不能只有一个县官,手下还要有帮忙办事的。按照现在来说,从九品就是县里的办事员,什么事都要干,比之普通衙役地位稍微高一点,是县衙门里最低档次的官。
展开全文
买的这个巡检在哪里上班呢?广东省惠来县,这是个极其偏僻的小县,要是说在富裕的地方做官,比如杭州、苏州,就是一下小官,也能有不少油水,可以在惠来县,那简直要穷死了。刘玉书刘大人,就成了广东省惠来县的从九品巡检。
买了这个官之后,刘玉书开心,高兴得都不行了。等了二十多年,终于做官了,这也算迈入国家公务员的门槛了。刘大人很知道感恩,感谢吾皇万岁,我要进北京,到午门叩谢皇恩。所有的人都拦着他,别去,皇上每天挺忙的,没空搭理你。不行,那也要去,没办法,就去吧。于是刘大人千里迢迢赶赴京城谢恩。
谢恩要赶在黎明,文武群臣上朝的时间去。到了北京后,刘玉书一早就起来梳洗打扮,穿好了官服,带好了帽子,出发了。整个北京城没有这么小的官了,到了午门更是如此,能够上朝的都是四五品起步,午门值班的士兵都比他有气质。到了午门后,刘玉书恭恭敬敬磕头,刚跪下,天变了,电商雷鸣,天降大雨,人刚跪下全身就湿透了。刘玉书不管这些,恭恭敬敬的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这时候正是上朝的时候,一个王爷路过,正好看到了,很纳闷,指着问:这个疯子是谁啊?傍边随从赶紧去打听是怎么回事,回来都乐的不行了,回王爷:这是广东惠来县从九品巡检刘玉书在叩谢天恩。王爷一听,高兴的不行了,一路笑到朝房。正好当时的两广总督在京述职,也在朝房,迎面遇到了王爷。王爷很高兴,把他叫过来说:我跟你说哈,你们两广,广东的惠来县有个从九品的巡检叫刘玉书。刚说到这里,也巧了,正好来人叫王爷,说皇上找,王爷赶紧去见皇帝,这后面的话就没来得及说。两广总督述职结束,要赶回两广,这期间也没有碰到王爷。
刘玉书叩谢天恩,回到住处,把湿衣服换下来,又把感冒治好了,去惠来县上任了。初到任,要跟着知县去见总督。到了总督衙门一禀报,哪里的官叫什么名字前来拜见。总督就想到了王爷说的惠来县巡检刘玉书,心想这刘玉书是不是和王爷有什么关系,这个要小心,以免得罪了王爷。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没有见,只是单独见了见刘玉书,进来刘玉书磕头,磕头磕得可好了,在官场,会说不如会磕头。起来总督就问,最近王爷挺好的。刘玉书不知道怎么回事,随口答应,是是,挺好的。总督也嘀咕,两人是什么关系?但是不敢多问,聊了几句就让他回去了。
刘玉书回去了,总督就琢磨,不能让他白来,王爷还特地给我提过他,现在做个从九品的小官有点不合适了,那就升他做个道台吧。这可了不得,道台是正四品的官职,一下子连升多级,比坐火箭还快。
就这样过了半年,正巧王爷过生日,总督要给送礼,派谁去呢?刘玉书啊!他和王爷有交情。准备好了礼物和信,在信里还特别提到,这个刘玉书是个好官员,工作很认真,工作能力也强,各方面都很好。刘玉书就带着礼物和信到了京城。王爷见了刘玉书,他早就把刘玉书午门谢恩的事忘了,只看到信里一直夸这个人很有能力。刘玉书送完礼就回去了。
过了没多长时间,这王爷进宫见皇帝,皇上和他探讨,广东缺一个布政使,你看看谁合适?王爷一想,有一个刘玉书不错,可以做布政使。皇上一听,那当然没意见了,就他了。下圣旨升刘玉书为广东布政使。这可是一步登天,从二品的大员,算得上封疆大吏了,掌管一省的财政、民政,也就是说当时广东11个府,77个县都归刘玉书管了。
不得不说真是傻人有傻福,刘玉书原本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官,就因为一次傻的行为,一步登天,成为封疆大吏。不过这种好事翻遍史书也只有这一个,旁人只有羡慕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