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塞山怀古作者 王睿楼船下益州 刘禹锡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睿楼船下益州》?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5-04 10:07:07 浏览39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睿楼船下益州》

全文:

作者:唐代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翻译:

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大火溶毁了百丈铁锁沉入江底,石头城上举起了降旗东吴灭亡。

人世间有多少叫人感伤的往事,西塞山依然背靠着滚滚的长江。如今全国统一四海已成为一家,故垒已成废墟只有芦荻在飘摇。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比较严重。唐宪宗时期,唐朝曾经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长庆元年(821年)至二年(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此诗即为作者结合当时形势而作。

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

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开头4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

最后一句写景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

刘禹锡浪淘沙全十首诗句有哪些

刘禹锡浪淘沙全十首诗句:

1、《浪淘沙》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浪淘沙》 刘禹锡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暗迎神三两声。

3、《浪淘沙》 刘禹锡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4、《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5、《浪淘沙》 刘禹锡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6、《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7、《浪淘沙》 刘禹锡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8、《浪淘沙》 刘禹锡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9、《浪淘沙》 刘禹锡

鹦鹉洲头浪起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10、《浪淘沙》 刘禹锡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