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咏梅的一段采访,引发了轩然大波。
她说她很愤怒,因为市场给中生代女演员的机会太少,观众只爱看年轻漂亮,无法欣赏中年女性的美,这种审美的背后是教育问题。
我第一反应是,她大部分话都说得挺有道理,敢直接指出审美问题就很不容易,但背后是否是教育问题,就值得商榷——
如果说教育影响审美,那又是什么影响了教育呢?
归根结底,还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与经济发展和思想认知都有关系。
但没想到,网友觉得她是在甩锅、在教育观众,觉得女208万和普通女性有阶级之分、没有资格卖惨、不要指望得到普通女性的同情与声援,觉得她一个女演员竟也一身“爹味”,并质问她为什么只想坐享其成、为什么不自己去“造饼”?
展开全文
甚至,网友开始轰轰烈烈地套路起曾经“造饼”、或者有能力有潜力“造饼”的明星。
网友的话,也有道理。
毕竟这几年,大家对明星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大家知道他们即便过得再惨,也比普通人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所以日薪208万的明星永远不值得月薪3000的人心疼,女明星也大可不必利用女权来为自己开脱或卖惨。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这是一种相对的【第二性】,所以在阶级的鸿沟面前,即便是生理上的女性,也不再是女性,因为她首先是从优越的特权阶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非从弱势女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但我始终觉得一段采访,不知来龙去脉,就这样掐头去尾地拎出来批判,不是很好,于是去搜了一下全文。
这很难搜,我就说她最近好像没什么新作品新动态,为什么无缘无故地接受采访并且谈起女性话题,果不其然,是2019年咏梅凭借《地久天长》拿了柏林电影节最佳女主角之后做的采访。
那也应该是她迄今为止最春风得意的时候,目前网上能搜到的她大部分专访,都是那一时期的。
那段她表示愤怒的采访,来源于GQ报道。
这篇文章里写道,大概是因为父亲的影响,她有点淡泊名利的意思,她的手机是呼叫转移,不接电话、只看短信,在浮躁的娱乐圈里努力压抑欲望、保持清醒。
《中国式离婚》热播后,出演女二号的她走在路上会被认出来,她觉得不自由不舒服。
她说她从来没有主动争取过任何角色,她性格里没有这个东西。
因为父母接连去世、加上行业巨变,从2012年到2016年她休了四年。
她认为从2006年开始,电视剧的商业味就变得很重,大家都在赶时间,所以她有意往电影圈转,因为电影“更纯粹一些”。
有片方邀她出演科学家的妻子,因为她一直就是这种贤妻良母的形象,她会想为什么没人让她演女性科学家?如果她真的演了,又真的有人愿意看吗?
通篇读下来,我其实不太喜欢这篇采访里的她,因为我更喜欢那种正视欲望、想要就去争取的鲜活的充满野心的形象,而不是假装不在意地回避和压抑欲望。
娱乐圈里的人淡如菊,最终往往会被证明只是人设罢了,即便她的人淡如菊可能是真的。
而且,我不喜欢自我标榜的“电影咖”,当然,即便只是几年前,电影圈可能也比现在要纯粹不少,不知道咏梅看着如今越来越抱团、几乎明晃晃地写着“非资源咖不得入内”的电影圈,会作何感想?
但是她的愤怒,放在这篇文章里确实一点都不突兀。
她在前面说得十分明白:“我没有能力创作,不会写,不会导,也没钱投资,没有能力去改变的话,就别困惑了。”
能够正视自己的能力有限,不做无用的抱怨和徒劳的努力,也是一种成熟和理智。
毕竟,能者多劳,而对绝大多数普通人,努力不做无能者、专注一个领域干好一个专业就不错了,其他的,纵然有心也无力。
而她之所以表达了愤怒,是因为她认为现在发声,会有人愿意听了,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无名小卒,无人问津。
可能因为那段时间中年女性集体发出的声音太响亮,那一年最有名的是海清在first电影展闭幕式上就“中年女演员危机”发声呼吁,因为现场太过戏剧化所以淹没了其他人的发声,以至于咏梅这段采访,竟然在四年之后的今天才被如此大肆讨论。
但相距四年,网络环境已经不同。
这四年来,中年女性已经受到了很多关注,浪姐已经办了好几届,就在这两天,新一届的姐姐们已经在长沙集结了,女性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即便是女性主义知识储备量为0的编剧和宣传,也懂得如何在这方面制造话题。
甚至,“女权”在某些时候,成为某些女明星及其粉丝的遮羞布,女明星本身并未为【改善女性生存环境】呼吁发声,却在遭受攻击时非常自然而然地扮演起【弱势的女性形象】,娴熟地运用着【拒绝外貌审判】等工具。
社会上,各种性别对立更是屡见不鲜了。
老实说,已经有些看腻了,因为这样的“虚假繁荣”,着实令人生厌。
这几年来,普遍的女性意识确实在进步,有些方面确实有改善,虚假繁荣也比冷落萧条好,但是,现实也确实远远没有看上去这么好。
电影圈甚至比任何时候都更“厌女”,除了2021年的《你好,李焕英》之外,连续多少年都无法在贺岁档里看到女性为主的电影了,即便是靠李焕英大爆的张小斐,在刚刚过去的贺岁档里,也只能在《交换人生》里给两个男演员当镶边女主,马丽等女演员,也不止一次说过女演员的困境。
咏梅的愤怒,放在今天也并无不妥,我不觉得她是在向观众甩锅和卖惨,只不过,作为自视过高的文艺片影后,沉迷在自以为是和自我感动的呼吁中,因为习惯了眼高于顶,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伤害了观众。
若真的是公认的老戏骨,呼吁一番,网友或许也会买账、或者至少不予计较,遗憾的是,她自诩是实力派演员,可因为在《风起洛阳》中对武则天失败的塑造,网友也并不认可她的演技,反而会觉得她是在为自己的时运不济找借口。
其实,我理解她的意思,她是在陈述她自己看到的现状,并给出了个人分析推断的原因,可能不正确,但至少也是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群体呼吁】,而不是像现在的很多人,只把女权当做一种【为个人谋利的工具】。
好像很多人都觉得,面对困境,要么干,要么闭麦,似乎只有这么两种选择,但,总免不了有很多【想法很多、行动很少】的人,会想要说两句,即便自己不能干,也要帮能干的人吆喝两声,就像咏梅,她自知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要对畸形的现状表达愤怒。
单从咏梅的采访来看,她也确实不是能造饼的那类明星,别说她的交际看上去是游离于娱乐圈之外的了,就她的老公,也很难给她提供这方面的助力和指导,因为他不仅不是导演制片人,甚至连同行的演员都不是。
贾玲的成功,很重要的一部分来源于圈内多年的耕耘与观众缘的积累,即便如此,这些耕耘与积累也不知能撑起多少票房,下一部电影还不知在何处。
已经凉了的某燕子,除了交际能力之外,我当初看《演员请就位》时就曾经感慨过她作为导演的智慧,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天赋。
还有网友时常拿来举例的林心如,她的国民度,也是47岁才第一次出演电影女主角的咏梅无法相提并论的。
你当然也可以说,男演员自己“造饼”也不都是那么顺利,别说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的邓超了,就连吴京,在《战狼2》之前,也有过不那么成功的尝试,为什么女演员不可以有这种魄力呢?
但是在这个社会上,女性的自信,本身就比不上男性,更何况,咏梅从各方面来说都没有吴京和邓超那么厚的底子。
举个侧面影响的例子,吴京当初要卖房拍《战狼》,谢楠表示大力支持、大不了我养你,传统对女性的教育就是“嫁鸡随鸡”“夫唱妇随”,所以全力以赴毫无保留支持丈夫的妻子,自古有之并不新鲜,可是,有几个丈夫,愿意掏空一切去支持妻子闯事业?
算了,我也不再为咏梅开脱了,因为看完采访,我确实也对她欣赏无能,明白不红都是有原因的。
我只是觉得,可以批判她,但也不必揪着“教育观众”这个点去做多么刻意的揣测,让后来人因此噤若寒蝉、害怕说错话就不敢呼吁,更不要因为对她的愤怒感到愤怒就矫枉过正。
现在的网络,实在太二极管了,太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了。
硬要说中年女演员的危机都怪她们自己不努力改变现状,甚至否认她们存在困境……
这种发言,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最可怕的困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