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曼 分享

欢玺娇诗曼——脑雾分享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1 02:32:03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新冠阳康

新冠“阳康”后心率快该怎么办?

身边很多朋友都反应,“阳康”后感觉身体大不如同前,最常见的除了咳嗽外,就是稍微一活动,心脏就砰砰直跳,甚至还有胸闷、气喘的症状,无法恢复到正常活动甚至是运动。

心率指的是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常被称为安静心率。通常为60~100次/分钟,通常老年人的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的心率比男性快,肥胖的人心率快,长期运动的人心率慢,所以平时的心率会因为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而存在个体差异。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开始“阳”的时候,因为发烧,所以心率都快一些,这个和急性期感染有关,比较容易理解病因。但是为什么现在都已经“阳康”了,怎么一活动还心跳这么快呢,甚至有些人从躺着到坐起来,就会心跳加快。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我们该怎么办?

心脏问题是新冠感染后除了肺部之外其他脏器受累中比较常见的

心脏受累主要分为急性感染期的心肌炎或其他心肌受累,以及急性期之后的心脏问题。

我们大部分人表现出的“心率快”,主要是属于感染后综合征,一般被称为long COVID(长新冠),更正式的说法是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PASC),这玩意儿怎么翻译呢,我就翻译成“SARS-CoV-2急性感染后的后遗症”,虽然拗口,但容易理解。据估计,成年人有长新冠的比例高达40%。

展开全文

PASC有很多,几乎几大系统都有累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

PASC的心血管病变分为两类,PASC-CVD和PASC-CVS,上图中红色的部分:

· 心血管病后遗症(PASC-CVD):新冠感染4周后仍存在心血管异常的患者,包括心肌炎、心包炎、新出现或恶化心肌缺血、微血管病变等。

· 心血管综合征(PASC-CVS):检查结果正常但有症状,最常见的是心动过速和运动不耐受,其次是胸痛、呼吸困难。

好了,我们现在就明白了,大部分人出现的“心率快”,是属于新冠感染后恢复期的心血管综合征,不是心肌本身病变引起的。关于心肌炎或心肌受累,大家已经都有耳闻,这次就不展开讨论了。

引起“心率快”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目前具体的病变医学界还没有明确答案。主要考虑和感染后的免疫异常、炎症、代谢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有研究认为,新冠后心动过速以及低血压,和一个叫做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临床表现非常像,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引起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所以该文章通过对新冠后患者进行自主神经功能测试,发现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患者非常相似,甚至无法通过这次检查结果来区分两者。

/

所以,“阳康后心率快”就高度怀疑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其实这个也有很多佐证,比如咳嗽也表现为晚上入睡时加重,这个和迷走神经兴奋有关,也是一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我们该怎么做?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了新冠后”心率快”可能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非常相似,那就可以借鉴POTS的治疗方式,

同时可以参考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了《ACC:成人COVID-19心血管后遗症决策路径专家共识2022》

我把这些文献都读了,把我们实际生活中可以做到的部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如下:

1,根据自身情况,如果怀疑有心肌炎,比如心律不齐、突然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需要去医院完成心肌炎的筛查,避免延误病情。

2,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要熬夜。长时间睡不好,该吃安眠药就吃。

3,不做非常剧烈的可能会引起心跳加快或者心脏负担的事情,比如长时间洗热水澡、短时间内剧烈运动。

4,增加血容量,避免血容量的快速丢失,多喝水,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不适用于患有高血压的人)。

5,避免服用引起心率加快的药物或者食物,不要喝酒和含有大量咖啡因的饮料。

6,健康平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限制碳水化合物,补充适当蛋白质和坚果等,进行多样化饮食。

7,控制体重,肥胖是引起心率快的一个原因,也是引起新冠后恢复期猝死的重要原因。

8,适度恢复性锻炼,不要因为害怕心率快,就完全在家躺平,这样不利于恢复,需要进行恢复性锻炼,循序渐进。

关于药物的使用,我们不应该私自使用控制心率的药物比如β受体阻滞剂,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等,应该去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何循序渐进的恢复锻炼

大家可以参考我自己是如何恢复锻炼的,我是如何在感染新冠后恢复锻炼的,就是一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过程,基本上通过2周左右,就可以比较接近之前的身体状态了。

指南里面推荐刚开始进行卧式或者半卧式的运动,比如骑自行车或者拉划船机,一开始时间不能太长,5-10分钟,之后逐渐增加。如下图:

室内自行车或划船机等,需要相应的设备,不适合大部分人。我觉得可以从散步开始,然后逐渐过渡到快走,然后可以适当的慢跑,就可以达到逐渐加量、循序渐进的过程。运动过程中随时关注自己的感受,能有个可以测量心率的手表那是最好,就可以客观的评价心率的变化,心率太快了后要及时休息。

我相信,积极的恢复性锻炼对新冠阳康之后是非常关键的,很多人都说不能运动要静养,而我的观点一直是,适度的运动会加快恢复过程,可以更快的恢复到原来的身体状态。

随着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阳康”,在新年伊始逐渐出现了这样的“普遍”现象,即转阴后自觉全身疲劳、全身酸痛……。目前看大多数人在“阳康”的同时,更担心的是新冠后遗症的出现,即临床提出一个新名词——长新冠(Long Covid)综合征。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在新冠感染后3个月仍存在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且无法用其他诊断来解释;最为常见的是疲劳、呼吸急促和睡眠障碍或失眠。

重视新冠病毒感染后神经精神并发症

长新冠综合征包括广泛的身体和神经系统症状。对于大约20%-70%从急性感染中康复的患者来说,持续的神经精神症状对他们的健康是一个重大损害。

医学期刊JAMA研究结果显示:在感染新冠的3个月后,有6.2%仍存在至少一种症状;到感染的1年后,有0.9%还在经历新冠后遗症。最为常见的长新冠症状包括三种:约3.2%存在持续疲劳,并伴随身体疼痛或情绪波动;3.7%的具有持续的呼吸道问题,主要症状为呼吸急促和持续咳嗽;还有2.2%的出现认知问题,健忘或注意力难以集中,即最近常听到的“脑雾”。

与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相关的各种神经和精神长期并发症一直存在。多个地区数据库报道,在新冠感染2个月后患者有持续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疲劳感、肌无力、失眠、肌肉酸痛和头痛等。失去嗅觉和味觉也是“长新冠”的一个特殊表现。为期2个月的随访发现,11%~13.1%“康复”患者会丧失味觉和嗅觉。

对于长新冠期间神经精神症状的发展,也已经有许多不同的作用机制假说。目前的文献表明,炎症途径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更严重的新冠肺炎感染形式可能与更动态的免疫反应有关。这导致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升高的细胞因子风暴可能导致脑损伤,并加剧现有的神经精神疾病和/或引入新的疾病。

根据英国数据,每5名患者中就有1人症状持续时间>5周,每10人中就有1人症状持续时间>12周。新冠患者中痴呆症、心力衰竭、情绪障碍和脱发的发病率较高。持续长达6个月的长新冠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运动后不适和认知功能障碍。

“长新冠”综合征也会经历各种长期的精神心理症状,比如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失眠等,或原有基础症状复发或加重。

神经心理/精神症状评估与处理

(1)应了解新冠的心理后遗症,并可进行社会心理评估,如有必要,可转诊精神心理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2)有严重精神症状或有自残或自杀风险的患者,应立即转诊给精神科医生。

(3)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对精神症状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但是,可以通过这些检查来排除其他器质性原因或用于研究目的。

(4)既往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主诉与长新冠对应的其他器官相关症状(如呼吸道症状)时,不应在诊治中加以歧视。

新冠病毒感染后,持续存在的症状和体征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大多数人在第12周时都会改善。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一项新研究显示,75%的长新冠患者表示,在首次出现症状1年后,病毒的迹象就完全消失。

对于临床而言,当感染者前来就诊时,需要优先明确其感染时间,了解相关症状,综合判断当下情况,避免漏诊、误诊,促进患者恢复。目前选择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长新冠”综合征的症状,各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仍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来验证。关于长新冠综合征目前并未被研究透彻,而对于患者认为症状可能被错误归因于精神疾病的担忧,临床应重视。

近期在门诊上听到不少感染新冠病毒后的患者会抱怨,自己虽然“阳康”了,怎么感觉脑子却变笨了,经常昏昏沉沉的注意力不集中,记性变差,感觉脑子“不转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脑雾”?

什么是“脑雾”?

2022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更新版的《新冠肺炎个人康复指南》里,引入了一个新的新冠后遗症名词——“脑雾”。

在新冠患者康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维能力(称为“认知”)的各种困难,包括记忆力、注意力、信息处理、计划和组织方面的问题,这种情况也被称为“脑雾”。一时间,“脑雾(brain fog)”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也冲上了各大媒体的热搜。

其实,脑雾并非一个医学专业术语,更不是一个新名词。在美国Medline数据库里关于“brain fog”的文献报道已有1万多篇。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817年,德国医生Georg Greiner首次提出“Clouding of Consciousness(意识的云雾)的概念,描述一种近似于谵妄表现的认知障碍。

20世纪90年代,“脑雾”被用来描述患有慢性疲劳综合症和一些自身免疫疾病的状态。这些患者总是觉得大脑迷迷糊糊的,好像笼罩在一层雾气里,有种“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朦胧感,有学者将这种情况称之为“脑雾”,其实是一种主观感受。

新冠感染后真的会有“脑雾”吗?

在新冠流行后,“脑雾”的概念被再次提出。很多新冠患者虽然核酸或抗原已经转阴,但是总觉得有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或者执行力下降。根据Medline数据库的收录情况,全球已有1000余篇关于新冠感染后脑雾的报道。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在2022年8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认知障碍诊治和管理共识》,提出新冠感染后认知减退发生率可达22%-35%。约80%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初始症状出现后的14到110天内,至少会有一种症状持续一段时间。这些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表现出明显的疲劳感(58%)、头痛(44%)、注意力难以集中(27%)、记忆力下降(16%)、焦虑(13%)、抑郁(12%)、睡眠变化(11%)。即使感染仅为轻症,也难以幸免上述表现。

一项针对新冠肺炎后神经精神症状的荟萃分析显示,“脑雾”约占32%,记忆障碍28%,注意力障碍22%,说明认知障碍在长病程新冠肺炎患者中广泛存在。

迄今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关于新冠肺炎后认知障碍的临床定义或明确的诊断标准。目前可根据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技术优化研究所(NICE)提出的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

1. 经实验室检查确认的新冠肺炎感染;

2. 在新冠肺炎感染期间或之后出现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力、语言、定向力、应用、注意力、知觉和执行能力等减退),持续超过12周;

3. 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认知障碍诊治和管理共识》指出,目前可将新冠肺炎后3个月新发的认知障碍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仅表现为认知障碍,具有记忆、语言、定向、应用、注意力、知觉(视、听、感知)和执行功能障碍等症状(Ⅰ级证据),提示新冠肺炎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第二类则为“脑雾”,是一种“大脑模糊状态”,是新冠肺炎后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脑雾”是一系列症状的集合,表现为认知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失语、健忘等),同时可能伴有疲劳、缺乏动力和睡眠障碍等。“脑雾”并不一定伴有大脑的结构性损伤,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Ⅰ级证据)。

新冠肺炎后认知障碍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其发病的危险性是由自身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初步证据表明,自身因素(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新冠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药物因素以及隔离、医疗支持缺乏等环境因素都与新冠肺炎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相关(Ⅰ级证据)。2022年发布于国际权威期刊《Cell》上的报道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后脑雾与机体炎症之间的关联,为“脑雾”的发生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如果出现第一类认知障碍的表现,那么需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的神经内科进一步就诊。自2022年12月底至今,仁济医院神经内科已接诊众多新冠肺炎后认知障碍的患者,经系统检查及评估,最后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脑脊髓炎及脑血管病等。经过积极治疗,这些患者均有好转并顺利出院。

如果出现第二类“脑雾”的情况,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这部分损失应该是可以恢复的,大部分患者的脑雾症状会在1个月到1年内逐步缓解。绝大多数人的这个恢复时间为3个月,在充足休息后“脑雾”症状就会出现一定的好转。

如何拨散新冠感染后脑子里的“团雾”?

世界卫生组织在《新冠肺炎个人康复指南》里对如何缓解新冠感染后的“脑雾”症状提出了9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