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无念
转眼间,3月过完,2023年第一季度正式结束。
截止今天,整个一季度,大盘累计近160亿,同比去年第一季度(139.78亿),上涨了14%左右。相比2021年同期(181.06亿),则下降了11%左右。在这近160亿的票房里,光是春节档七天的票房贡献度,就超过了40%。
过去的这三个月,我们经历了开年时大多数人“阳在家中”,电影院一片冷清的景象;也目睹了春节档超出预期的小爆发,实现影史第二的好成绩;更有像2月底3月份以来市场的不温不火,上映的片子不少,但盘子就是热不起来。最终,一季度结束,160亿的成绩,谈不上特别好,但也算是合格发挥了。
2023年,人们都说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全面复苏之年,甚至情报君也看到了不少“重回600亿”的口号。能不能回到600亿这个咱暂且按下不表,但至少,过去几个月里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恐怕是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以及未来,我们所有人需要认真思考的。
票房前十名,
进口片只占两席
首先看一下目前的票房排名情况。
毫无疑问,作为一年到头最重要、体量最大的档期之一,春节档的影片自然是第一季度里最大的贡献者。票房榜(新片)的前五名,无一例外均是春节档影片。同时,前五名影片,基本上都达到了10亿的体量,虽然第四名的《无名》(9.3亿)和第五名的《深海》(9.17亿)都没有突破10亿大关,但起码也算是10亿体量的选手了。
从第六名开始,到第十名,分别是《保你平安》《铃芽之旅》《交换人生》《蚁人3》和《回廊亭》。除此之外,还有三部票房破亿的影片,分别是《毒舌律师》《黑豹2》,以及《中国乒乓》。
可以看到,整个前十名里,进口片只有两部,其中目前今年的进口片票房冠军,是日本动画《铃芽之旅》。影片上映后势头确实很猛,或许能够打破《你的名字。》创下的日本电影在国内的票房纪录。
展开全文
而今年虽然是漫威电影重返内地市场的一年,但是接连两部《黑豹2》和《蚁人3》都在内地市场哑了火。排除影片的品质影响,不得不承认,内地观众对于好莱坞超英大片,兴趣度确实在减弱。而更惨的是另一边的DC,《雷霆沙赞2》到现在票房甚至还没到5000万。
另外,榜单里的《保你平安》以及《回廊亭》,都算是春节档之后,冷档期里表现不错的选手,在整个大盘迅速遇冷,且进口片救市情况不理想的状态下,几部国产新片的破局入市,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整个低迷的大盘。而像《断网》《风再起时》《不止不休》等此前吸引过不少观众的影片,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好成绩,不仅也是一大遗憾,某种程度上也给后面相似体量的影片们带来了不少的压力。
好消息有不少,
但问题更值得警醒
整体看来,过去的这几个月,相比去年,电影市场是处在稳中向好的阶段的。当然,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情报君总结了过去的第一季度,市场呈现出来的“喜”和“忧”。
首先,好消息是,影片的定档、宣传,以及上映,又重新恢复常态化。
春节档之后,虽然大盘冷得很快,但是至少电影市场给人的感觉是热闹的。一批新片又重新开启了宣传动作,同时宣发窗口期相比之前也延长了不少,“空降”的现象基本没有了,更别提“无片可上”的情况了。每一周基本都能保证多部新片上映,包括进口片,也开始陆续重新回到内地市场。有片子上,大家才有的忙活,电影院也才有人进去看,这对于电影行业尽快复恢复繁荣苏,一定是最大的可喜之处。
其次,2月份举办的柏林电影节,国内电影人集体出海参赛参展,也象征着电影方面的跨文化交流重回常态化。
今年柏林,两部华语片入围主竞赛单元,此外多部新片入围了其他多个不同的单元,国际红毯上终于重新看到了国人的身影,这对于整个行业,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不仅象征着电影节展作为重要的国际盛会,重回线下举办;也意味着疫情三年过去,电影又重新把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人们连接在了一起;更是给今年接下来的其他节展活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另外,过去几个月释放的一些积极信号也预示着,今年或成为电影市场的“清库存”之年。
从最近一段时间,印度片一直在“清库存”,上映一些很多年前的老片;再到华语片《不止不休》的终于上映,包括网上时不时传出的一些消息,比如《坚如磐石》《涉过愤怒的海》,乃至头部大片《封神》等一堆积压许久的国产片,终于开始松动并正式过审等等。这些信息都释放出了相当积极的信号,也给人重新带来了不少干劲。
不过,与此同时,过去这几个月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的一些甚至已经出现很久了,而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恐怕更值得所有人警醒。
首先自然是档期的冷热不均的现象进一步加剧。
过去关于冷档期的问题我们说了很多回,业内对于这一点也都存在一定的认识,但是目前这个现象仍然很难解决。一方面在于,人们的观影口味、习惯处在不断变化中,当没有多元、优质内容提供的时候,观众确实是不愿意走进影院的;另一方面在于,疫情过后,经济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复苏,较高的电影票价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整个3月,有好几天的工作日票房都位于2000万以下,即便市场上并不缺新片,但是却依然没法改善这样的状况。
其次,情报君发现,腰部体量的影片,完全消失了。
比如榜单的超级头部,除了两部40亿+以外,次头部的影片,即10-30亿之间的影片,目前也只有一部《熊出没》。5-10亿体量之间的影片,目前仅有一部《保你平安》。
甚至,如果只看1亿以下的影片阵容,形势则更为严峻。整个5000万-1亿之间的影片,只有《不止不休》《不能流泪的悲伤》和《断网》三部;甚至达到千万级以上的影片数量,也才9部。500-1000万之间的影片,只有一部,还是一部国产恐怖片。大量的影片票房甚至只有一百来万,《拨浪鼓咚咚响》177万,《荒原》194万,《脐带》125万,《生无可恋的奥托》120万……当然这些影片谈不上是什么体量多大的头部影片,但是目前的这个市场成绩,还是足以令人大跌眼镜的。
最后,还有一点,如今进口片的质量和体量都大不如前,作为内地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其实也值得注意。
比如,哪怕是在疫情之前历年的第一季度,虽然一般也只有春节档能产出超级头部选手,但是一般的3月份,一些进口片也还是会补足冷档期带来的热度下滑的。但是疫情之后,随着进口片遇冷,这样的情况基本不存在了。
目前,进口片的整体大盘基本上只能占到年度大盘的15%左右,今年可能会比去年要高一些,但即便是这样,也很难再回到20%以上。而当像是漫威这样的超英大片开始陆续“失灵”之后,哪些影片会来补足这一部分的空缺,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另外,除了分账大片,批片这一块,在冷了这么多年之后,是否也能给观众提供一些更新的选择。库存当然得清,但光靠着积压的印度片来满足国内观众不断增长的观影需求的话,显然还是不够的。
整体形势向好,
未来仍值得期待
事实上,上面提出的这些存在的问题,也不是最近一段时间才发生的,有一些已经暴露很久了,只是一直都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又或者,对于现阶段的市场来说,也很难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不才过去三个月吗,急什么?
确实,或许三个月的时间不太具备代表性,大多数的腰部影片应该都会集中在未来的中小档期里。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国产片想要去各大档期里分一杯羹,那么平日的档期里就会越来越被“冷落”。
而且,即便是各大档期,能够完全脱颖而出的影片数量也不多。五一、暑期、国庆、贺岁,除了这几个档期有机会贡献10亿+选手之外,其他的档期发挥能力也都还比较有限。更何况,当影片特质不够突出的话,哪怕片子再多,那可能也完全跑不出来,2021年的端午档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大片一骑绝尘,小片难上加难。举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这就像是一个偏科的学生,只有一两门课名列前茅,剩下的全都徘徊在及格边缘,甚至都不及格,这样很难称得上是“全面发展”的。
前一阵子,我们分别总结了目前年内可能有的10亿+国产片存货和5亿+好莱坞存货,发现其实真正具备头部片体量的,其实也屈指可数。这样的话,按照正常的档期排布,除非能够再来几部有票房号召力的大片,不然就只能靠更多的腰部影片来推动大盘了。但是腰部影片在哪里呢?至少就现阶段的市场表现来看,能够拍着胸脯说自己肯定能达到预期的选手,恐怕不多。
所以,接下来的电影市场,为了进一步带动热度,助推大盘,是否能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措施?
比如,合理调整影片的最低发行价,利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再比如,更多地了解观众的喜好和口味,创作观众们真正爱看的内容,不再让主旋律完全占据大档期。再比如,既然进口片现在已经完全不具备威胁了,是不是能进一步放开,并引进一些超英大片、特效大片以外的片种,以及不同国家的优质最新批片,稍微丰富一下院线市场等等。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毕竟今年也才刚过去三个月。指望一个春节档就实现全面开花,那也不太现实。整体上来看,形势还是基本向好的。而且,只要取得了成绩,那就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情报君也总结了第一季度的全球电影市场,全球票房的前十名里,国产片占据了五席,就是春节档的那五部,并包揽了第一二名,可以说是一路领先。也希望今年接下来,国产片能够再接再厉。
取得的成绩既是一个鼓励,也是一个期许。同时,呈现出的问题,也是给未来的道路,指明了一个方向。希望今年接下来的电影市场,能够更加均衡地发展,各大档期都能产出预期之外的票房成绩,给观众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