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讨人嫌 罪状 根源 炒作 央视

专家为何讨人嫌?央视公开三大罪状 网友:媒体炒作才是根源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31 20:41:02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这是登上全国热搜榜榜首的最新新闻:央视评论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

从下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个热搜的热度达到了360万,是第二名的两倍多。 可见这个热搜有多火。 在央视的这篇评论中,对目前的各种专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它是靠哗众取宠来达到流量变现和影响力变现的目的。 但这一热搜也引发了网友的激烈争论。 很多网友都指出了问题的本质:年轻人反感专家的本质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把专家的离谱言论到处拿出来炒作,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流量和影响力。 “个别媒体和个别专家在流量变现方面可以说是相互勾结。” 第一,央视首先提到“法定结婚年龄降低到18岁”的论调,向一些伪专家开火。 2月9日上午,央视在官方社交账号发布评论文章《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问题出在哪儿?》。 文中首次提到“专家建议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岁”。

这篇评论文章的阅读量很快接近10万,有2000多人喜欢。

展开全文

随后,“央视评论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专家”直接冲上热搜。 几个小时内阅读量接近2亿,两万多网友涌入热搜讨论。

二、央视总结了专家反感的三大“罪”:投机是根本原因。 在评论中,央视总结了当今年轻人痛恨专家的三大“罪状”。

首先是伪专家太多。 中央电视台批评现在的专家团队鱼龙混杂。 " 专家组本身就很复杂,充斥着很多草根“伪专家”和“三无”研究机构的“专家”,在网上冒充权威声音。 其次,很多专家都是孤傲的,讨论问题脱离实际。 在央视看来,很多有争议的专家根本没做过研究,却经常发表各种离谱的观点。 很多专家根本不想屈尊去研究评论的问题,而是“跨界”去评论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现象,最后闹笑话,被年轻人嘲笑。 最后,个别专家出格言论的目的是为了“变现”——流量和影响力的变现。 “很多专家评论的目的不是帮助和推动问题的解决,而是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终实现自己的流量变现和‘影响力变现’。" 在评论的最后,央视劝这些频繁发表“惊世言论”的专家少一些哗众取宠,多一些人性化。

三、网友争论:媒体炒作的本质实现了吗?——全是专家的言论。 在热搜中,很多网友对央视的这段评论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有网友认为,年轻人对专家越来越反感的根源真的不是专家,而是个别媒体:热衷于到处扒专家的离谱言论,然后在社交平台上大肆宣传,最后引爆舆论。 在评论区,一位辽宁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真正的问题难道不在某些媒体吗?不遗余力地找一堆低级的想博取眼球的猫狗,以“专家”的名义在媒体上发表各种令人震惊的观点,还称之为为国家出谋划策。 此消息获5万多人赞,1000多人回复,迅速成为第一热评。

山东网友贴出以下图片:2022年最震撼的专家演讲集锦全被媒体炒作。

不少网友纷纷刷屏表示:现在的媒体才是真正的火上浇油的源头。 广西网友:有没有可能现在年轻人反感的是媒体到处宣扬专家意见? 广东网友:说实话,你们媒体也是火上浇油的一方。 重庆网友:专家恶心,媒体违约。

第四,网友分析“18岁法定结婚年龄”的争论过程:媒体炒作没有影响力的专家意见。 一位上海网友也分析了“18岁法定婚龄”争论的传播过程:最初发表“婚龄降至18岁”的所谓首席专家,在文章发表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转发评论不到100条,影响力微乎其微。结果媒体拿了一阵子炒作,上了热搜,终于让全网骂声一片。 网友问:“这不是媒体故意炒作流量吗?” 这个评论最终得到了200多人的支持。 有网友还发了一张任姓专家的社交账号截图:自从发布“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岁”的惊世言论并被媒体炒作后,现在已经成为超级大V,社交排行榜上的数据飙升,流量翻了。

另一位藏族网友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垃圾专家每天都在谈论垃圾,但一些媒体却把垃圾从垃圾堆里拉出来,堆在桌子上恶心我们。媒体不应该为这种现象负责吗? 同样,100多人喜欢这个网友的留言,成为热评。 浙江网友在评论区留下了这样一句话,结果被5000多人点赞支持。 “年轻人面临的现状:你以为专家是——钱学森和于敏,媒体宣传专家是——XX基金经理,XX地产大佬。”

你对此事有何评价? 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 #标题创作挑战# 往期精彩回顾: 知名学者:18岁结婚,与国际接轨,留学欧美日印,却饱受诟病。 “投票让美国强大!”国内知名学者热情赞扬众议院议长选举,也与网友展开辩论 胡锡进三度支持辉瑞进入中国引发了一场争论:老胡是讲科学还是随大流? 台湾歌手黄安愤怒地批评南韩歧视中国游客。网友争论:该不该去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