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是满清入关之后第一任皇帝,他一生之中一共有过8个皇子,然而其中4人早夭,剩下的4人大多还活不过40岁,也仅有康熙活到了69岁。兄弟几人早逝,顺治成功的教育,令康熙对剩下几名兄弟也很好,兄弟恭请是他最看重的一点,也正是因为如此,康熙非常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相互友爱。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康熙几个孩子不仅没能友爱,还发生九子夺嫡的悲剧。
成为闲散王爷不好吗?为什么非要争权夺利?实际上也和清朝改制度有关。
清朝之前,王爷有藩国、领地,明朝最为明显,朱元璋在分天下之后,将朱家子嗣不断派往国内大小城市,意图希望用这种方式打造一个铁桶江山。这个时期的藩王收入实际上由朝廷颁发,有固定额度,不过藩王大多会与地方豪绅牵涉,无论是搜刮民脂民膏,还是底下人孝敬,大多都能保证一个富庶的生活。除了不能接触到权利中心之外,只要心狠一点,衣食富足大多不是什么问题。
展开全文
然而藩王在外又会引发其他问题,要是有野心,很容易凭借消息不通,在地方趁机起兵造反。清朝借鉴了明朝的失败,因此提出“不赐土,不临民,不加郡国!”而皇家子嗣居住京中,俸禄依旧由朝廷颁发,而俸禄高低,与爵位、职务直接挂钩,另外偶尔还有赏赐财务、田粮。
清朝的新政的确避免了地方造反的问题,但对于皇子来说却不算好事,这就更别说康熙“区别对待”。胤礽一周岁被封太子,因为母亲是孝诚仁皇后;十皇子胤䄉很早就被封郭郡王,因为他母亲是遏必隆的女儿;参与夺权的八皇子,母亲仅是库女,结果他连个郡王都没有。康熙封赏全看心情以及对方母族势力,这无疑会导致一些本身有能力的孩子很不满。
有背景的拉帮结派,没背景的也报团取暖,还有则是以低出生拉拢背景雄厚的。各种小团体出现,想要扶持的对象上位之后,自己能得到更多好的待遇。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人心涣散。
后来康熙坚持册立胤禔为太子,这原本是好事,也断了其他皇子的念想。然而胤禔又是个奇葩,巴不得康熙早点死,这就导致康熙对胤禔的态度骤然变化。康熙对胤禔不上心,其他臣子的态度也跟着变,而皇子之间,也就顺理成章的开始谋划皇位。
当王爷不好吗?实际上也没什么不好,哪怕过得再差,也比普通人要好的太多。另外看看雍正儿子,奇葩王爷爱新觉罗·弘昼,明明有着很高的学识,还是正黄旗觉罗学事务以及议政大臣,可他偏偏就爱装死,死活不想参与到权力斗争中。雍正虽然不喜欢他,但也任由他去。而弘昼装死也不是白死,每次都叫官员送“礼金”,乾隆在位时,坑了不少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