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喜迎两会胜利召开,由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中心、中国艺术创作院、中华书画协会、闻声来中华艺术馆联合主办的“翰墨风华中国画展”于 3 月 10 日至 13日在闻声来中华艺术馆举办。
本次活动不仅展出了知名艺术家魏锋、傅以新、于永茂、张广志的优秀作品,还有李正方、严学章、陈养群、王建忠、杜建斌、胡连国、张建强、冯瑞林、王秀臣、张秀华、冯海洋、李章升等有影响力书画家的作品。 展出作品在尊崇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发展,在作品创作中更多体现现实和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让艺术创作真正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本次活动分为作品展和艺术研讨,艺术家们围绕着“后疫情时期”中国画创作等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展开全文
魏峰是当代甲骨文创作的领军人物,是唯一一位被邀请到联合国举行甲骨文展览的中国画家,已 82 岁高龄。魏峰在论坛发言中说:艺术家要有信仰,要有创新意识,有人言甲骨文不是书法是不对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也是中国书画的源头,守正创新就要从源头寻找,现代笔墨不等于胡涂乱抹。
北京文史馆馆员张广志说:“后疫情时期”画家都很困惑,纯粹以画画为生者很艰难。艺术是神圣的,不是为了吃饭,要不忘初心,我搞艺术是从小就打心底里喜欢。疫情这三年,我静下心来读古人的书,读古人的画,临古人的画,收益良多,学古,以古为新,是中国画发展的重要路径。
中国民族大学教授傅以新先生,他说:“后疫情时期”,这我可说不出来。只知道自己又老了一截,来日无多,抓紧时间创作,本次展出的 3 幅画是我进入 80 岁后画的。疫情 3 年困守家中,但思维并未枯竭,往昔对祖国山川丰富而诚挚的亲近,是调动创作灵感的源泉,只要保留着生活激情,就永远有新鲜的创意。
北京文史馆馆员于永茂,特意让其学生张建强代表其在论坛上发言。
书法家刘俊京、李钦善,画家柴津京、江枫也以不同形式参与展览和论坛。
提出“后疫情时期”命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创作的发展经历过四个时期:八十年代是以思想大解放为中心的中国画创作时期,主要标志是各种思潮的展览此起彼伏,中西美术观念的激烈碰撞;九十年代是以展览为中心的中国画创作回归时期,主要标志是展览机的构建与完备;二十一世纪头 10 多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中国画市场的繁荣,这一时期是以市场为中心的中国画创作时期。十八大反腐,中国画市场断崖式下滑,特别的三年新冠疫情,经济不景气,中国画市场处在最低谷,中国画创作将何去何从?故此提出“后疫情时期”的中国画创作的理念,在此基础上举办展览和讨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及学术意义。
在谈到中国画创作队伍的最大短板是什么?主持人说,之所以选择魏峰、傅以新、于永茂、张广志四位画家领衔展出,是因为当代画家队伍缺的是两点:一个是文化底蕴,二个是书法。而四位画家的书法都很棒,且文化修养高,作品传统功力厚又有新意,对中国画创作具有引领意义。
在谈到中国画发展的根在哪里?大家一致认为,“后疫情时期”是中国画市场最低谜时期,但却是中国画创作的最好时期,撇开市场因素的干扰,回归到中国画的本体上来,才是中国画发展创新的根本出路。中国画的根在中国文化基础上的中国笔墨,笔墨当随时代,笔墨更要引领时代。主持人严学章总结道:笔墨的本质不是绘画中使用中国笔和中国墨,也不是用中国笔墨所表现出的对象,而是从所表现对象中独立出来的人文精神和技术品格,一句话,中国画笔墨之本是诗书化的写意精神。
随着疫情过去,中国的文化自信心已得到复兴。在中国已回到世界舞台中心的新时代语境下,对中国画百年来中与西、传统与现代激荡中所选择的借西改中转型路径进行重新审视,进而回到中国画的“本我”立场,探寻这种转型的得与失、利与弊,通过重拾与重试,以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从“本我”向“新我”的合乎自身逻辑的现代性。
中国画有中国画的“本我”,西画也有西画的“本我”,彼此可以借鉴,但不可替代,实际上也无法替代,因为各自的“本”不一样,即 DNA 不同,也就是文化基因不同。中国绘画从伏羲八卦、原始岩画到后来的山水、花鸟、人物并置,特别是文人画的发展演进使之达到高峰,中国绘画为什么会走这条路?为什么会在这个星球上产生独一无二的绘画样式?是由中国文化基因的那个“本我”决定的。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所达到的高度及其风格的独特性唯一性,也令西方的同行们赞赏有加望尘莫及,并从中学习借鉴。据说毕加索后期绘画的许多立体图式,就是从中国绘画里得到启发。毕加索当时看到齐白石画的虾,顿时给镇住了,毕加索认为,中国的画法,让没有水的虾变得如此生动鲜活,完全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几乎就在毕加索赞扬中国画的同时,中国人自己却站出来,义愤填膺地声讨文人画抛弃文人画,而把西画的写实主义拿过来供起来奉为圭臬。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在看起来很荒唐的事情?需要进行反思。
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语境下,一方面要对借西改中的中国画转型之路予以反思,另一方面要对诸如黄宾虹、潘天寿这些从传统中延展出新的中国画发展路径予以深研,回到中国画的“本我”立场,进行“三重”思考,即重识:以文化自觉重新认识中国画“本我”的价值定位;重拾:以文化自信重新找回中国画“本我”的传统精髓;重试:以文化创造的多元视角重新开启中国画“本我”现代转型的新的探索与试验。
本次论坛邀请到美国公民艾智慕,他在论坛上谈了对中国文化和书画的热爱。在中国工作生活十余年,谙熟中国风土人情,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厚理解,对中国文化热爱而向往,并沉醉于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对中国书法也有独到见解和一定造诣,尤其擅长篆体书法的创作。
1960 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东北部的一个小镇上出生,在 1991 年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搬家到中国 10 余年,对书法和山水画越来越迷恋。艾智慕以其别具一格的风格体现了一个域外人士对东方风韵的理解和对中国文化的内在把握,其心可见,其情可感,其志可嘉,其人可爱。
本次展出作品:
魏 峰 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书画协会执行主席
傅以新 中央民族大学美院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书画协会顾问
张广志 北京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书画协会顾问
于永茂 北京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书画协会会顾问
严学张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蟹派创史人,
中华书画协会常务副主席
陈养群 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中心主任,中华书画协会主席,
中农投乡村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建忠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慈善艺术院副院长,中华书画协会常务理事
张建强 中华书画协会常务理事,著名的实力派山水画画家
胡连国 中华书画协会常务理事,著名的山水画家
张秀华 中华书画协会常务理事,著名的实力派山水画家
冯瑞林 中华书画协会常务理事,著名的实力派花鸟画家
李章升 中华书画协会理事,著名的实力派花鸟画家
王秀臣 中华书画协会理事,著名的实力派花鸟画家
冯海洋 中华书画协会理事,著名的实力派山水画家
杜建斌 杜建斌中华书画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李正方中华书画协会理事,河北省美朮家协会会员
李钦善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书画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