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恋爱联系,时而激情四射,时而忧愁苦闷,而这种联系往往让当事者和局外人都感到困惑,这种恋爱联系由焦虑型恋人和回避型恋人组成,在这样的结合之中存在着一种持续的拉锯战。
焦虑方多多少少都会大声埋怨他们的伴侣对爱回应得不够多,指责他们在心理上疏远、压抑、冷漠,甚至在生理上也许也对他们不感兴趣。
回避方则相对沉默安静些,但是当他们不同意时,会抱怨焦虑方要求太高,简直“疯了”、“太黏人”。其中一方似乎要求太多,而另一方则要求太少,这种不快乐会循环往复。
最初,焦虑方会很爱回避方,但是渐渐地,不满累积得愈发严重,直到有一天他无法承受太多他认为的拒绝感,焦虑方就会决定找到更好的出路,告诉他们的恋人要离他们而去。
而在这个时刻,回避方的态度就会180度大转变。他们最大的恐惧就是被爱窒息,而当这种恐惧一瞬间消失,他们发现了自己性格中平时完全隐藏的部分:就是对被分手的恐惧,他们开始自由释放隐藏的浪漫与热情,他们觉得现在表露出来很安全,因为这样不用担心对方也同样付出。
焦虑方尽管很愤怒,但当他们听到甜言蜜语和直白的承诺,开始会有些犹豫,最终还是会被说服。
展开全文
没有了被爱吞没的恐惧,回避方自由表达爱,焦虑方不再害怕被分手,而收获到安全感和信任。一时间他们变得很幸福,而且似乎要迎来长久的幸福。但是很快问题又重新浮现。就像过去一样,回避方感觉太幸福了,因为焦虑方似乎并没打算离开,而是赖在身边不走,并且试图让联系更加密切,因此以前那种被爱吞没的恐惧又回来了。
回避方别无选择,只得开始拉开距离,变得疏远,而这对焦虑方来说又渐渐变得无法忍受。他们又开始激烈地争吵:“黏人” “冷漠” 这种字眼重新浮现,又回到用分手来威胁的时刻。这种情况可能持续数年甚至一辈子……在外人看来,这挺滑稽,但是当事人觉得如堕地狱。
有这样几个解决办法:回避方可以去理解并且学会忍受被爱包围的恐惧;而焦虑方则要理清为什么会被不能满足自己的人所吸引,他们可以在提出分手之后拒绝回头,并且可以去寻找一个更令人心安的伴侣。
或者对他们来说更有希望的是,双方都可以去观察自己重复的行为,了解是哪种成长经历导致了这种行为,从而学会去克制自己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