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依然是疫情下的非常规手段
在疫情影响下,电影行业遭受了巨大的重创,甚至是全行业影响最大行业之一。因此断然不能用常规的眼光来看待一系列颠覆式的操作。不论是《囧妈》的“院转网”,还是网大的纷纷崛起,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畸形表现,当然也包括这次《八佰》的创新式发行。
在行业受阻的情况下,所有公司断臂求生是首要的,行业遭受如此打击,是所有从业者都不愿见到的。更甚者北美市场那边,连迪士尼《花木兰》这种票房10亿美元级别的影片都沦为“网络电影”了,因此,接下来疫情下发生什么事都已经不足为奇。
展开全文
资本终究是逐利的,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因此看待《囧妈》、《花木兰》的角度也就不尽相同,最终也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当然,不论行业有多艰难,疫情有多严重,操作有多创新,都必须得在大环境下符合一定的准则,而且也不能作为常规武器来使用。
相信一旦疫情彻底过去,再也不会有《囧妈》、《花木兰》的出现,因为没有谁是主动求变的,都是被动的寻求止损而已。《八佰》亦是如此,它改变了一定的发行规则,但这种现象太特殊了,必须在如此环境、如此节点下才能够发生。而且《八佰》绝不会成为所谓的颠覆者,更不会将买断式发行发扬光大成为接下来的主流。
从最初的抵制,到最后的拉锯战谈判。最终双方约定,票房在5亿以内,片方与院线的分账比例为45%:55%;超过5亿的部分,片方和院线的分账比例则将调整为41%:59%。院线跟制片方形成了一定的“对赌”,从最终的6亿票房结果来看,显然是制片方获益了。
其实不论是抵制也好,谈判也好,改规则也好,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它终究没有对传统发行分账模式构成威胁。至今影片上映已经9年,依然延续着43%比57%的比例。张伟平企图想通过手里的筹码改变游戏规则的小算盘落空了,这才是重要的,因为规则有它的公允性,想要改变谈何容易。
回到《八佰》,一些小的院线或影院担心一旦实行买断式,他们手里的话语权进一步降低,将被制片方彻底拿捏住,其实这些有些多虑。之所以这些提升分账比例、改变发行模式能够实施,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在可控范围之内的小操作,如果真的是“霸王条款”,也断然不可能绕开监管部分实施下去。
是非难断,接下来交给电影本身
此次《八佰》的发行通知跟其他影片没有太大区别,唯有一点甚至被列入了“特别提醒”中,即本影片密钥为间歇密钥,每日23:00至次日8:59没有密钥。
而《八佰》的点映通知中,提到了“还请各点映影院在点映期间加强现场监察、防止偷录、盗录等情况发生”。这些都在证明着发行方对于盗版的重视,而发行方煞费苦心的实行间歇密钥政策,同样是为防止午夜期间有不法人员偷录。
影片《八佰》点映影城的选取标准如下。
1、影院标准:2019年票房1000万(含1000万)以上,不含服务费
2、新开业的,无完整年票房数据的,因无法测算,此次不在点映范围之内;
3、在名单中,但不开业的请自行剔除掉
其实对于中小影城来说,尤其是县城级别小影院,管理混乱不规范,偷票房现象依然尚存。通过一个“买断费”来作为门槛,也是《八佰》发行方的无奈之举。
尤其是当下,包括院线跟片方以及所有从业者都不好过,犀牛娱乐的判断是,与其被某些小影院暗箱操作一把,倒不如把费用放在桌面上,把一些不守规矩的小影城拒之门外,即杜绝了偷票房,又能实现防盗版。因此,最终才有了《八佰》这个饱受争议的发行策略。
早在《八佰》未撤档之前,犀牛娱乐便非常看好《八佰》的市场前景,甚至有望斩获很大的市场量级。而如今经历了修改,经历了疫情,重新回归的《八佰》依然强大,但也不得不面对当今疫情所带来的困扰。
但正是因为《八佰》的分账与买断同步的发行模式,让一些中小影院的情绪瞬间反转了。其实任何一种改变,都会侵害到一方的利益,当然也会有相应的获益者。犀牛娱乐并未知晓《八佰》发行策略的全部内情,也就不能有太多的发言权。从一些渠道了解到,这事并非板上钉钉,而是能够通融的,假如一些影城成为了“买断式”,如果想采取传统的分账模式,依然可以跟制片方沟通。
任何一种不公,都在于平衡被打破。一些小片索求院线的排片,院线作为主动一方,可以决定别人的生死;同样,某些场景下,院线又在强势大片面前又成为了被动的一方。最终院线方跟制片方的博弈,还不是取决于影片的体量和品质。回到电影本身当中,让电影本身去发声,市场是最公允的,观众用脚投票是最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