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她虽是女儿身,却怀男子气,一身戎装,既有男人的果敢,也不乏女子的细腻。从警以来,她长期战斗在刑侦一线,凭借执着的信念,细腻的心思,让无声证据开口说话,于细微之处揭开真相,用一腔忠诚和正义守护着群众的平安。
她就是元江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民警姚开丽。
因为热爱而坚持
2008年,她从云南警官学院毕业进入元江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工作,内心激动不已,在学校苦练了四年的刑事侦查专业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然而,每天面对的却是队里纷繁复杂的各种材料报表、琐碎的各种小事,但她专注、认真、细致,始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标准,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012年,由于大队缺少技术民警,她主动请缨,向组织提出申请到技术室工作,从此步入了令她向往的刑事技术领域,这一干就是11年。
展开全文
自从事痕迹检验工作以来,凭着不怕吃苦、勤奋钻研的劲头和毅力,她在很短时间内系统掌握了岗位业务知识,磨练出过硬的业务本领,成为队里能够独立办案的技术骨干和业务尖子。
作为一名技术中队的女民警,她话不多,做起事来干脆利落,从没有半点矫情与胆怯,面对惨烈的现场、难闻的气味、恶劣的工作环境,她从不在乎,总是冲锋在前。在她看来,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藏着她眼里最珍贵的物证。每一个案发现场,除了直接作案工具以外,现场的血迹、痕迹、脚印,甚至一个不起眼的木根和矿泉水瓶,都有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但是有用的痕迹物证提取又谈何容易,无数次她顶着烈日,在40度的高温天气下,全副武装仔细搜寻、提取证据。为了不破坏那些细微的物证,有时大气都不敢喘,而有时为了寻找一点线索,更是爬高楼、爬崖壁、钻线井、踩泥泞、刨垃圾……
从事技术工作以来,她共勘验现场814起,提取痕迹物证300起680件,出具现场勘验笔录300余份,参与尸体检验80余具,采集录入指纹800余人次,现场指纹100余枚,归纳整理各类案件材料30000余份。
因为热爱而勇敢
刑侦工作,从来都是跟着案件跑,没有固定的节假日、休息日,工作起来不分日夜、争分夺秒。元江是山区县,山高坡陡箐深,下乡非常不容易,最远的乡镇离县城需要2至3个小时车程,有时候出警一去就是一天,刚开始她非常晕车,为了克服这个毛病,她主动当起了驾驶员,后来无论去哪个乡镇,她都轻车熟路。
2021年在勘查一起死亡案件中,她跟随其他民警一起对涉事区域进行排查,最终确定水塘西面的山坡为坠落点。然而这个位置山坡陡峭,为了还原事实真相,她咬咬牙,侧身贴着陡坡,一小步,再一小步走到中心现场。在努力保持好身体稳定后,仔细甄别、拍照、提取固定。高度的专注让她忘了自己正处于陡坡上,忘了坡下是7米深的水塘。一套熟练的操作下提取到了至关重要的痕迹物证及死者的随身物品,最终严谨客观的还原了事实真相。
2022年,元江县辖区内高速公路隧道相继发生多起盗窃电缆线案件,被盗电缆线价值累计30余万元。但是案件一直没有进展,通过多年现场勘查经验,她判断极有可能是一个盗窃团伙流窜作案,可以将案件串并侦查。然而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较强,侦查民警经过前期侦查,仍然未能明确犯罪嫌疑人身份,案件侦破陷入僵局。面对报案人的期盼,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反复梳理近两个月内的盗窃电缆线案件现场,深入分析研判,根据每一起案件现场遗留物证分析作案方法过程,再带着问题到现场勘验,经过几次钻入狭小的线井内勘查,终于发现了有价值痕迹物证,成功锁定一名嫌疑人彭某某,随后经过深挖扩线,最终抓获认定嫌疑人3名,串并并带破案件6起,挽回了群众经济损失。
因为热爱而奉献
奉献的背后,是对家人愧疚的泪水。在同事的眼里,她是“拼命三郎”“女汉子”,却是父母眼里的“靠不住”和“没指望”。她属于异地从警,工作的任务及性质使她不能经常回家,与父母聚少离多。尤其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休息时间就更少了,常常几个月不能归家。
2022年,她因工作抽调支援边境疫情防控工作,这期间恰逢母亲生病需要住院,而她又脱不开身,前往医院照顾母亲,她只能迅速调整情绪,委托亲戚帮忙照顾。安顿好母亲后又继续投入工作岗位。参加工作以来,无数次因接到紧急任务需要临时离家出现场,无数次离开父母病榻奔赴岗位。在无意间听到父母跟亲戚抱怨这个女儿靠不住,一点都指望不上时,她的心里更是极度自责、难过。一边是亲情,一边是责任,自古忠孝两难全,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她谨记入警誓词,常念选择这个职业的初衷和愿望。
一路风雨兼程,始终痴心不改。她用热爱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事业、追求,这份坚持使她能够以十分之心对待每一个现场,用十分之力翻找每一份蛛丝马迹,用十分之信念不懈努力,这是她的职责,也是她的忠诚。
姚开丽
不是每一个警察都身背光环,既然选择了刑事技术这条路,我就会毅然决然的走下去,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利的技术保障,维护一方平安。
全媒体记者:余娇 杨满堂
编辑:余 娇
审核:张 兰
责编:刘政佳
监制:杨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