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至15日,第二届全国龙卷风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2023年度学术年会在佛山召开,聚焦解决龙卷预报预测业务共性的科学问题,推动全国龙卷短临预报预警技术发展,提升“追风擒龙”能力。
第二届全国龙卷风学术交流会在佛山举办。
本次会议安排了线上、线下交流报告41篇,墙报交流7篇,28位专家作特邀报告。来自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等19家科研院所高校,以及中国气象局、广东、上海、江苏等地31个气象部门的百余名气象专家,围绕龙卷的雷达探测、形成机理、研究进展、数值模拟、监测预报、预警发布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交流。
佛山是龙卷风的高发地。在2006年至2021年佛山出现了23个龙卷,广东省年平均发生4.3个龙卷风,而佛山一年平均发生近1.5个,约占全省35%。2012年,针对佛山是我省龙卷风多发地区的特点,广东省气象局提出建议,希望佛山市气象局开展龙卷风监测、研究及其预警服务。2013年,佛山成立龙卷风研究中心,也是国内第一个龙卷风研究中心。
佛山首次成功预警龙卷风可以追溯到2018年。当年6月8日,佛山龙卷风研究中心提前58分钟,预警了当日14时03分前后发生在南海大沥的龙卷风,这开创了我国龙卷风成功预警的先河。
龙卷风尺度小、突发性强,监测难度较大,一直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难点。通过开展全国龙卷学术交流,有望深入研究龙卷风及其母体风暴的形成机制与监测预警预报技术,提高佛山对强对流天气尤其是龙卷风天气灾害预报预警能力,为佛山应对气象灾害提供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11月,广东省气象局联合北京大学依托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共建的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获批成立,并于2023年2月13日在佛山召开启动会。
该实验室将聚焦国家防灾减灾需求,致力于开展龙卷风专项观测试验,研究龙卷风及其母体风暴的形成机制与监测预警预报技术,完善龙卷等强风灾害的灾损评估方法,从而提升我国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防御能力。
【南方日报记者】刘佳伦
【通讯员】刘超
【作者】 刘佳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