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仁宫)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那是遥远的公元1654年5月4日。
康熙出生于京师紫禁城景仁宫。
许多年后,在春光无限好的畅春园内,康熙会回想起那巍峨宫殿的拂过他脸庞的风,以及那一天并不算明媚的阳光。
康熙的母亲叫做佟佳氏,位份不大,是个庶妃,再加上康熙的父亲顺治当时独宠董鄂氏,这导致这对母子其实并不受宠。
后宫佳丽如云,顺治对佟佳氏并无深刻印象,而对于这个不请自来的康熙小朋友,顺治同样没有好感。
古代的皇帝在听说自己有了孩子之后的心情,和现在在产房外焦急等待婴儿出生的父亲是大不相同的。
一方面,皇帝当然期待新生儿的降生,这代表自己的直系亲属又多了一位,自己的子嗣群体得以发展壮大,皇族的血脉有了新的生机。
然而,随着孩子一个接一个的出生,皇帝也会感觉到麻烦,感觉到厌恶,因为随着孩子的越来越多,皇帝就会越来越能发觉到,自己已经并不年轻。
在顺治皇帝并不算漫长的统治生涯中,母亲孝庄太后曾经严厉的约束他,使他不得不专注的遵从封建礼法的教育。
而叔父多尔衮专权跋扈,更是使得他成为了一个近乎于傀儡的帝王。
(多尔衮)
展开全文
在这样的压迫之下,顺治一度陷入过巨大的精神危机之中,幸好后来他遇到了善解人意的董鄂氏,这才让他无聊且残酷的生活有了一些改善。
然而后来董鄂氏也死了,这对顺治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顺治的心如同死掉的梧桐树,因为梧桐树即便是死去了,它也还能站立,而不会折断。
他的母亲孝庄太后以为只要到了下一个春天,梧桐会重新长大,然而,梧桐早已死在了那个冬天。
作为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他的名字爱新觉罗·福临寄托了这个王朝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幸福来临,福气光临...
可在顺治的身上,我们所看到的,只有身为征服者的失落。
这位老兄后来连皇帝都不想当了,执意要出家,就更别提对这个微不足道的儿子康熙有多少关爱了。
(顺治)
康熙的童年里,没有父亲,也没有父爱。
他出生不久之后就得了天花,更是被人弃如敝履,当成了灾星。
天花,大约出现在3000年到4000年前,作为中世纪时期流行且肆虐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在当时来说,谁得了天花,谁就等于是被宣判了死刑。
所以顺治皇帝甚至没有前去探望康熙,而是直接派人把康熙送出了紫禁城外去抚养。
名为抚养,实为抛弃。
皇帝的儿子有很多,多你康熙一个不多,少你康熙一个不少。
危卧在病榻,生命在倒悬,难有无神之论。
然而年幼的康熙不会拜神,也不会为自己祈福,他所能做的,只是哭,不断的哭泣。
命运没有怜悯之心,就如长夜不会结束,总会在傍晚来临,对康熙来说,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他的哭泣,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
神奇的是,这种得之必死的疾病却并没有夺走康熙的生命,而只不过是作用在了他的皮肤上,使他的脸上留下几个细微的斑点。
由于天花得过一次就不会再患,因此劫后余生的康熙有了对这种可怕病毒的终身免疫力。
(病毒)
我们要知道,从山海关外风尘仆仆赶来的清人,他们本质上对天花这种病毒其实特别缺乏免疫力。
豫亲王多铎早在顺治六年就因为天花病发而去世,这无疑给大清皇室们敲响了警钟。
中医时常说,季节交替之际,人很容易生病,所以每到冬季将末,春日将至时,清朝的皇帝都会到南苑的行宫中去休养,此所谓“避痘”。
可顺治十七年的冬天,正值董鄂妃下葬,顺治皇帝悲痛万分,无心他顾,硬是守着自己爱人的尸骸寸步不离紫禁城。
有清一朝的史料中,对顺治的身体健康状况一直很不乐观,他自小就被那个素来严厉的母亲逼迫着用功苦读,苦学帝王之术,心力交瘁,以至于半夜呕血,得了痨疾。
痨疾,通俗一点说,就是肺结核。
在抗生素尚未发明之前,得了肺结核的人,身体素质会一天天无可避免的衰落下去。
深谋远虑的孝庄太后知道吾儿之命不能长久,但他没想到,顺治竟然会如此短命。
董鄂氏薨逝之后,顺治时常一个人默默垂泪,仿佛自己虽然拥有着无垠江山,但失去了董鄂氏,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顺治吃饭也不香了,喝水也不甜了,茶不思饭不想,就连睡觉也开始不踏实了。
在这样身心俱疲的时刻里,面对天花病毒的肆虐,顺治皇帝很快就中招了。
对于儿子顺治,孝庄心有愤恨,当年自己的老公皇太极之所以英年早逝,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皇太极太过思念自己的情敌宸妃。
(董鄂氏)
顺治十七年,九月初一日,董鄂氏的遗体终于火化,顺治呆呆的看着火光闪动,他知道,下一个被火化的,很有可能就是自己了。
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顺治十分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应该确立继承人了。
顺治虽然精神上有很大的问题,但他无疑是一个十分开明的人,即便他曾经系统化的学习过儒家经典,但他最大的儿子才不过九岁,所以他很快排除了使用“嫡长子继承制度”,而是想要把皇位留给有贤能,有贤才的人。
甚至,顺治皇帝并不打算把皇位传给儿子,而是打算兄终弟及,把皇位留给他的堂兄弟,安亲王岳东。
读过《明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武宗朱厚照无子,因此把皇位传给了堂兄弟世宗朱厚熜,完成了一次十分典型的“兄终弟及”。
然而这样巨大的帝系转移引发了明王朝更加巨大的政治动荡,如大礼仪之争,左顺门之变的事件接踵而至,这实在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在孝庄看来,这样的动荡,比幼主即位,主少国疑的后果更加严重,所以坚决反对顺治的想法。
面对母亲孝庄的阻拦,顺治已经习惯了,这辈子母亲一直在反对自己,即便是现在自己已经身患天花恶疾,不久将要谢于人世,母亲还是在反对他。
一个人,哪怕是一个皇帝,他也会逐渐和他的遭遇混为一体,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人就是他的处境。
(汤若望)
顺治只能叹息,然后找到了自己最为信任的臣僚,德国人汤若望。
汤若望虽然是外国人,但他早在明末就到访中国,他比在场的任何人都足够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制度,发展,几经思量之后,汤若望提出了他的想法:
皇族宗室子弟频频死于天花病毒,如果贸然选拔继承人即位,再因天花死去,又该如何?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种事情从理论上来说是无解的,因为无论选谁做继承人,谁都有可能在即位后突然发病死去,因此,那个曾经出过天花而未死的康熙从角落被推到了台前。
顺治当然也强烈反对这个决定,然而此时的他已经力不从心,马上就要领便当了,又能怎么样呢?
于是,顺治只好屈从于孝庄的意志,下达了生命中的最后一道旨意:册立皇三子为皇太子,并赐名玄烨。
看来,怪不得顺治总是嚷嚷着要出家,因为,在帝王生涯中的每一天,他都没有自由过,就连临死之前的最后一件事情,也不能由自己来决定。
正月初六,青玉阶上严霜瑟瑟,琉璃瓦上寒气森森,这一天,顺治驾崩。
不过四十六岁的孝庄太后看着宫人把顺治生前所使用过的大量物品投入火堆,脸上平静如常,但双手却是遏制不住的发抖。
(孝庄太后)
这位大清太后的半生心血终于付之东流,成为了一场镜花水月。
人死了,就如同火消失在了火中。
爱新觉罗氏的皇帝们在冥冥之中,正接受着这样的宿命。
他们不断的向前行走,路的终点,是斧钺加身,是夺走生命的刀剑。
他们被刺穿,被终结,被驱赶着走向那一条道路。
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即将降临。
这广阔的土地,就如同完全袒露着的壮实的胸膛。
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是谁在召唤这些帝王的生命,就如同母亲召唤她的孩子,如同土地召唤黑夜。
(康熙)
六岁的康熙看着火苗窜动,看着奶奶孝庄脸上的泪水被火苗烤干,茫然无措,不知所以。
正月初九,康熙成为了新帝,顺治钦定的四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索尼,鳌拜,遏必隆郑重的在新皇帝的面前发誓:
不计前嫌,放弃私怨,用忠诚之心辅佐政务,以战友情感共同生死。
绝不贪赃枉法,绝不结党营私,只以一颗赤诚之心,报答先帝恩遇。
稚嫩的康熙皇帝坐在那个和他的身体极不相称的龙椅上不停的哭闹,但所幸,这嘹亮的哭声已经被四大辅臣们的一片赤胆和忠心,完全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