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下属的Cerro Tololo美洲天文台近日宣布,该机构Víctor M. Blanco望远镜上的暗能量相机(DECam)拍到一颗超新星“幽灵般的残骸”。这颗超新星最早于公元185年被中国钦天监首次观测并记录。
超新星SN 185的残骸,气体和尘埃云的缥缈大环散布在一片空间中,发光的星星在整个空间中闪烁。
据报道,这颗名为SN 185的超新星的残骸位于圆规座和半人马座之间,跟距离地球8000多光年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方向大致相同,是人类首次记录的超新星。
《后汉书·卷十二·天文下》记载,“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癸亥,客星出南门中,大如半筵……至后年六月消”。
虽然SN 185是第一颗被记录的超新星,但现在只留下了一圈被称为RCW 86的碎片。
Cerro Tololo美洲天文台。
这张照片是由安装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下属的Cerro Tololo美洲天文台的Víctor M. Blanco望远镜上的暗能量相机(DECam)拍摄的,显示出气体和尘埃云的缥缈大环散布在一片空间中,发光的星星在整个空间中闪烁。
科学家们说,该图像有助于揭示超新星的遗迹在过去1800多年中是如何演变的。
天文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一颗巨大的恒星在超新星中爆炸后,需要大约1万年才能形成一个环。但最新的发现表明,它可以在短短2000年内发生。
虽然图像很壮观,但对环的深入观察发现了大量的铁。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一种不同类型爆炸的标志”。
据悉,这种爆炸是la型超新星——这是当密集的白矮星从它的伴星中抽吸物质到爆炸点时,在双星系统中发生的爆炸。
天文学家现在对RCW 86是如何形成的有了更完整的了解,这是“la型超新星“爆炸的结果。
当双星系统的白矮星吞噬其伴星的物质时,它的高速风将周围的气体和尘埃向外推,形成了我们今天观察到的空洞。
然后,当白矮星不能再吸取来自伴星的更多质量时,它在一次剧烈的爆发中爆炸了。
先前形成的空洞为高速恒星的残余物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使其迅速膨胀并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巨大的环。
文/南都记者 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