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武将众多,而王姓武将亦璀璨夺目,英才辈出,尤其曹魏王姓武将,济济一堂。以下王姓八将,在三国历史上,立功立事,显名发迹,览其生平,皆不失为当世名将。
1·王平
王平字子均,四川渠县人。自汉中归降蜀汉,拜裨将军,统领无当飞军。从诸葛亮北伐,马谡街亭举众失律,士卒离散,王平鸣鼓自持,一军独全,深为诸葛亮器重。
诸葛亮去世,魏延作乱,王平率部将其击溃,平息叛乱,迁安汉将军。代吴懿镇守汉中,骆谷之役击破曹爽、夏侯玄十万之师。官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封安汉侯。
王平忠勇而严整,于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王平在北,咸著名迹,并驾齐驱,号当世名将,为蜀汉柱石。
2·王双
王双字子全,陕西临洮人。从曹仁伐吴,出濡须口,与常雕率兵袭中洲,为吴将朱桓击破,常雕阵亡,王双被俘后获释。
展开全文
诸葛亮北伐,出散关,围陈仓,曹真率大军抵御。蜀军粮尽撤回,王双奉命率骑兵追击,双方交锋,临阵为蜀军斩杀。
3·王基
王基字伯與,山东招远人。起家郡吏,举孝廉,历官安丰太守、河南尹,所在见称。其学行坚白,善于军事,用兵策略,老谋深算。从征南将军王昶击步协、擒谭正,大败吴军。参与平定淮南文钦、毌丘俭、诸葛诞之乱,制敌摛贼,著勋绩于当世。迁征南将军,转征东将军,先后都督豫州、扬州、荆州军事。享年七十二,追赠司空,谥号景。
4·王昶
王昶字文舒,山西太原人。少与同郡王凌俱知名于世。历官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徐州刺史、征南将军。
太傅司马懿掌权,深得器重,奏请伐吴,与州泰、王基大破吴将施绩,取得江陵大捷。迁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京陵候。参与平定淮南三叛,以功迁骠骑将军,守司空,持节,都督诸军。
王昶开济识度掌统方任,垂称著绩,可谓国之良臣,时之良将。去世后追赠司徒,谥号穆。
5·王凌
王凌字彦云,山西太原人。司徒王允之侄。举孝廉,历职内外,先后从前将军张辽、大司马曹休征战,以功迁车骑将军,封南乡侯。
于时王凌与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并典兵,甥舅专淮南之重,有举足轻重之势。
王凌风节格尚,心存魏室。不满司马懿专制朝廷,求虎符以调扬州大军,欲谋立楚王曹彪为帝,建都许昌。为司马懿识破其计,率兵突袭寿春,王凌自知不敌,束手请降,自知难脱一死,服毒自尽。时年八十,依旧遭遇剖棺戮尸之酷,并夷三族。
6·王经
王经字彦纬,河北清河人。历官江夏太守、雍州刺史,值蜀汉大将军姜维北伐,率部迎战,临机失策,于洮河为姜维击败,损失惨重,撤回狄道坚守。因此征召入朝,任司隶校尉兼尚书,为魏主曹髦宠遇。
曹髦因大权旁落,欲率侍卫僮仆亲自讨伐司马昭,与王经、王沈、王业商讨。王经劝阻未果,而王沈、王业连忙奔告司马昭。王经义不卖主,及曹髦遇弑,为司马昭收捕入狱,与其母一并遇害。
7·王浑
王浑字玄冲,山西太原人。司空王昶之子。沉雅有器量,历官散骑侍郎,袭爵京陵县侯,迁东中郎将,监淮北诸军事。数陈损益,多见纳用。迁征虏将军,领豫州刺史,都督豫州诸军事。在镇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
伐吴之役,摧锋斩将,献捷横江,吴人大震。于时平吴之役,将帅虽多,而定吴之功,以王浑、王濬二将为最。迁征东大将军、左仆射,封京陵县公。官至司徒,录尚书事。其所历之职,前后见称。及居台辅,声望日减。享年七十五,谥号元。
8·王濬
王濬字士亮,河南阌乡人。为人疏通亮达,恢廊有大志。历官巴郡、广汉太守,垂惠布政。而怀辑殊俗,待以诚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迁右卫将军,拜益州刺史。大修舟舰,以为伐吴之计,迁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伐吴之役,王濬自蜀发兵,克西陵、陷荆门、下夷道,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威势甚猛,吴人莫不破胆。终成破竹之势,克清建业,接受孙皓君臣投降。
王濬自以为功,而有司劾奏有违节制,武帝辄原不问,拜辅国大将军、步兵校尉,封襄阳侯。
王濬以平吴之后,以勋高位重,不复素业自居,及玉食锦服,纵奢侈以自逸,享年八十,谥号武。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