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食单上,除了佳肴,还少不了佳果。现如今,从除夕之夜的果盘上,可以拼出一张漂亮的世界地图。
儿时记忆中,常年出场的水果种类无非几种——夏天西瓜、葡萄、桃,秋天橘子、苹果、柚,冬天柑子、香蕉、梨。到临近年节时,物资在有限的条件下爆发出紧凑的繁荣,水果店里会出现反季节、不常见的高价珍果,但那一般与普通人家无缘。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口袋里普遍有了些钱,走亲访友时,开始时兴在水果店订一个五色缤纷的“礼品果篮”。藤或竹篾编织的篮身,堆上各式各款一两个鲜果,然后用透明玻璃纸扎紧固定,钉上红红紫紫的缎带蝴蝶结,点缀以彩色流苏,插上“新春开运”“恭贺新禧”等吉祥话的卡牌,大功告成。
果篮的水果首先要光鲜漂亮、珍稀少见,因为收到果篮的人家,往往要将它置于室内显眼处,起装饰作用。相比之下,果篮水果的味道就十分坑:色泽瑰红、表皮犹如蜡制的“美国蛇果”味如嚼木;广东菠萝和芒果在冷柜里已冬眠数月,早已失去新鲜香气;南美红提硕大艳丽,但吃起来令人为难——剥皮吃,累坏手,不剥皮吃,涩于口,况且籽还来得额多;讨个好口彩的金橘,来自遥远南方,口感已经浮皮潦草;又大又重、样式稀罕的杨桃,咬一口绝对给你个酸掉大牙的教训;紫得发亮的“黑布林”不知何方神圣,到这最后一站时已经软塌塌,甜得令人心疑。这还都是摆在篮子以上、透过玻璃纸能欣赏到的“头面”,篮子以下看不到的内容就不好说了,经常有烂坏残次品垫底,投诉屡见报端。这样的果篮,起价就是168元或188元,相对二十多年前的工资水准,那真是不菲。现在想来,曾经流行一时的华而不实的春节“果篮”,映衬出彼时人们水果消费还在初级阶段。
于此同时,每个水果大类都在进行着优化组合,推出许多新种类,就拿橘、柚、橙来说,它们简直可以被理解为狮、虎、豹的关系。三者之间经各国农研院之手杂交试种,变成了甜橘柚、葡萄柚、甘平橘、爱媛橙、红美人……而湖南云南一带的冰糖橙又优化出了清甜无渣的褚橙。
曾经“顶奢”的进口车厘子,也已经悄然成为居家之品。我们之所以能从冬天开始吃新鲜车厘子,一直吃到春节的餐桌果盘上,是因为位于南半球的智利正源源不断通过海运供货。越洋船运的稳定和质检技术的不断提升,可以让我们在大洋彼岸拆开原箱包装后,捧出枝条嫩绿、果实硬脆、汁水浓郁的酒红色车厘子,大快朵颐。夏初开始同样可以吃车厘子,吃的是来自北半球的北美加州车厘子;没多久,加州的车厘子过季了,没关系,各州车厘子沿着纬度线上移依次成熟,越过西雅图一直吃进加拿大——时间也就这样推移到立秋。
蓝莓一直畅销,也正是因为水果种植商精耕出了“舌尖上的纬度线”,仅从国内来看,我们可以从云南蓝莓吃到东北蓝莓,满满的花青素来自祖国大好河山,一口口吃出风土,吃出健康,吃出好心情,也吃出鲜果业态的辽阔未来。(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