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第49回,发生了一件盗窃案。
大观园诗社召开“芦雪广联诗”活动,活动也邀请了王熙凤,可凤姐工作冗杂,不能前来,就让平儿过去传话,恰好遇见贾宝玉、史湘云做鹿肉烧烤,平儿一时兴起,褪下腕上手镯,也跟着吃了几块,临走时发现原本成双的镯子,只剩下了一只。
显然,另外一只手镯被在场的某位“三只手”给偷走了。
这个案子似乎不值得深究,因为紧接着第52回,偷镯子的真凶就被找到了,是怡红院的小丫鬟坠儿趁着当天人多混乱,趁机偷走了手镯。原著借平儿之口说出这段公案:
平儿道:“那日洗手时不见了,二奶奶就不许吵嚷,出了园子,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了起来也是有的。再不料定是你们这里的。幸而二奶奶没有在屋里,你们这里的宋妈妈去了,拿着这支镯子,说是小丫头子坠儿偷起来的,被他看见,来回二奶奶的。”——第五十二回
王熙凤、平儿最初怀疑是邢岫烟的丫鬟偷走了镯子,因为在场众姊妹里,邢岫烟的家境最清贫,她的小丫鬟没有见过像样的首饰,一时贪念作祟,犯了偷盗之罪是极有可能的。
邢岫烟的丫鬟是谁呢?第57回薛宝钗帮邢岫烟赎冬衣,负责送当票的就是邢岫烟的丫鬟,被史湘云瞧见,湘云后来向宝钗解释时称:我见你令弟媳的丫头篆儿悄悄的递与莺儿。
此时邢岫烟、薛蝌的婚姻已经有了“父母之命”,如果两人将来结婚,邢岫烟就成了薛宝钗的弟妹,史湘云心直口快,言语幽默,所以直称邢岫烟为宝钗的“弟媳”。
展开全文
也就是说,邢岫烟的丫鬟名字为篆儿,一切的疑问都从这个名字开始。
虾须镯失窃案是《红楼梦》里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案子,批书人也都注意到了这个案子,所以在批语中偶尔会提及。
第27回,林红玉传话妥当,受到王熙凤的赏识,要将她从怡红院移走,转到自己手下工作,此处有一段庚辰眉批: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儿,便是确证。作者又不得不有也。己卯冬夜。
这里提到两个丫鬟,分别是良儿和篆儿。
《红楼梦》早本中曾有“良儿偷玉”的情节,后来被完全删掉,读者只能从第52回,平儿说的那句“那一年有一个良儿偷玉”,看出当年确实有良儿偷玉的前事。
问题在于篆儿,按照原著的描写,怡红院发生过两件盗窃案,分别是“良儿偷玉”,以及“坠儿偷虾须镯”,批书人要写批语,也应该是:前良儿,后坠儿,跟人家邢岫烟的丫鬟篆儿没有任何关系。
是否批书人脑子短路,一时间写错了名字呢?
笔者个人以为,并非是批书人出现了问题,在《红楼梦》最初的稿子里,或者说批书人当年阅读《红楼梦》时,偷盗虾须镯的丫鬟就是篆儿,不是坠儿,坠儿是后来改的,当时篆儿也不是邢岫烟的丫鬟,而是怡红院的奴婢。
若要证明这一点,也非常容易。诸君且看第52回,晴雯得知坠儿偷盗虾须镯,当即动怒,在怡红院内肆行大骂,期间又有一个“篆儿”出现:
晴雯又骂小丫头子们:“那里钻沙去了!瞅我病了,都大胆子走了。明儿我好了,一个一个的才揭你们的皮呢!”唬的小丫头子篆儿忙进来问:“姑娘作什么。”晴雯道:“别人都死绝了,就剩了你不成?”说着,只见坠儿也蹭了进来。——第五十二回
显然,怡红院里也有一个名叫篆儿的丫鬟,这就跟邢岫烟的丫鬟篆儿重复了。
这并不是曹雪芹江郎才尽,连名字都不会起了,而是人物删改的痕迹。
在《红楼梦》早本里,怡红院的篆儿偷了虾须镯,所以批书人才写下“前良儿,后篆儿”的批语,后来偷镯之人被改成了坠儿,可是批语早已写下,有可能已经被抄书者记录,就出现批语和原著相矛盾的情况。
同时,曹雪芹将篆儿这个名字,赐给了邢岫烟的丫鬟,如此一来,原本怡红院的篆儿就应该消失了,可由于曹雪芹早逝,没能把书稿中关于怡红院篆儿的信息悉数删除,至少删的不够彻底,又出现了篆儿这个名字重复的问题。
本文乃“红楼不红”首发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八十回本,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