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足道哉

何处道哉是什么意思?何足道哉是什么意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5-05 10:52:32 浏览38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何处道哉是什么意思

何足道哉 发音 hé zú dào zāi 释义 足:值得。 哪里值得谈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 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语·杜牡之》:“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诗贵夫如此。若使人一览而意尽,亦何足道哉。” 事例 四始六义阙焉,而犹谓之诗,此则仆这所不识也,而念祖以未能工此为虑,是~。 ★清·朱彝尊《与高念祖论诗书》近义词 何足挂齿反义词 举足轻重

何足道哉是什么意思

何足道哉
发 音 hé zú dào zāi
释 义 足:值得。哪里值得谈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
出 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语·杜牡之》:“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诗贵夫如此。若使人一览而意尽,亦何足道哉。”

请翻译苏轼绝命诗两首,最好有赏析

苏轼两首绝命诗原文分别为: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赏析:

一、第一首通篇都是写给弟弟苏辙的。

身逢盛世,身为微臣的自己却愚蠢地自蹈死地,中年殒命,算是提前偿还了前生的孽债,但是一家老少十多口人,从此就要拖累弟弟来抚养了。一死何足道哉,到处的青山都可以埋葬骨骸,只是当年与弟弟相约夜雨对床的盟誓再也无法实现。

此后夜雨潇潇的时刻,子由只能独自伤心了,但愿与子由世世代代都做兄弟,把未了的因缘付诸来生。

二、第二首是写给妻儿的。

月光西沉,凛冽的霜气使御史台牢狱更加阴风惨惨,檐角上的琅珰在风中叮当作响,梦中那颗向往自由的心依然像鹿一样的奔向云山,可是现实中的自己已命在旦夕,好像面临着滚汤烈火的鸡,眼前浮现出孩子们的身影,他们个个额角丰盈,面相非凡,真是自己的好儿子。

老妻与自己同甘共苦十多年,可惜平生没有什么积蓄,身后只能让她独受贫苦了,听梁成他们说起杭州、湖州一带的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一连数月为自己作解厄道场,祈求神灵保佑平安,这真让人感动。

汉代的朱邑曾在桐乡为吏,深得当地人民的热爱,死前交代儿孙把他埋葬在桐乡,东坡也希望死后埋葬在浙西一带,来补偿生前对杭、湖百姓的深深的眷恋。

三、“他年夜雨读伤神”

这句其实是化用“风雨对床”.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后因以“风雨对床”指兄弟或亲友久别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感情深厚,苏轼常吟此诗以示对子由的情谊.

四、“额中犀角真吾子”

成语“犀颅玉颊”:额角骨突出如犀,脸颊洁白如玉.借指相貌不凡的年轻人.这个成语正式源于苏轼的诗句.苏轼《仲天贶王元直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之四:“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凄然.”

五、“身后牛衣愧老妻”

此句化用“牛衣对泣”的典故。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盖物。原指睡在牛衣中,相对涕泣;后喻夫妻共度贫困之生活常用此语。典自(汉班固《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汉代王章,字仲卿,少时为诸生,求学于长安,与妻共居。

一日,王章得病,因贫无被,睡于麻编之牛衣中,自料必死,与妻诀别而泣,其妻斥之曰:“仲卿!京师朝中贵人无一超乎君?今贫病交迫,不自发愤图强,反而啜泣,无志气也!”

六、“百岁神游定何处”
这句应该就没有什么典故了吧?“百年”“百岁”一般是死去的含蓄说法,比如:“等我百年后”,“神游”“仙游”也类似。

扩展资料:

历史典故:

公元1079年,北宋元丰二年,神宗在位,苏东坡被贬湖州。

原因是政见不同: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接到调令后时,按照当时的朝廷惯例,无论是升职还是降职,接诏的人必须“上表”向皇帝致谢。本来很普通的一个例行惯事,由于他非常清楚这发生的一切,都是“新党”御史们作的手脚!

话说苏东坡也是才高八斗之人,文人嘛,总会有点爱较真的牛脾气。更何况当时的额苏东坡,还远没有达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于是上表中就有了: “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的句子。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这还得了,参知政事章惇,尚书右仆射蔡确正愁没有借口,这还不是“想睡觉有人送枕头”吗?于是就用者两句话来指责证明苏东坡“以谢表为名,行讥讽之实”,奏奇怪皇帝,要求严惩苏东坡。

御史李定,更是用苏东坡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言而总之,就是说他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以死刑。这个建议呗神宗采纳,于是便下令将苏东坡免职下狱,押送御史台进一步审讯。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这时候,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苏东坡的“好友”沈括告密了!还是诗歌惹的祸,苏东坡有诗《咏桧》:“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岁寒恐有蛰龙知.”说诗里的“蛰龙”是骂皇帝的,属于“大逆不道”的死罪。

这就是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案中牵连到了苏东坡的亲友达到三十九位之多,包括驸马王诜、弟弟苏澈在内都被远贬异乡。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东坡下狱后,对前途深感迷茫,对日后的生死也无能为力,在里面可谓是“惊弓之鸟”。儿子苏迈每天都去监狱给他送饭。但是却不能见面。入狱前父子间曾有过商量约好:饭菜里不能有鱼,一旦见到饭菜里有鱼的话,就是有“杀头”的定信了。

结果有一天,苏迈没有钱了,得外去借钱,就请一个朋友替为送饭,却把不能送鱼的忌讳忘了说。巧就巧在那个朋友偏偏就送了一条腊鱼。

苏东坡看到饭菜,那叫一个伤心啊,认为自己这下大限来临,跑也跑不掉了,绝望之余,写下诀别诗两首、却正是后来救了自己的命的两首诗。

绝命诗也不是随意可以送出来的,得先“审查”啊。狱吏依例把诗上交神宗。没想到峰回路转,宋神宗读了这两首诗后,反而回想起苏东坡一贯的才名,竟然打消了“杀头”的决定。

同时也更欣赏其才华了,再加上宋太祖遗训“非谋反不得杀大臣”,以及王安石也上书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于是从轻发落,一道圣旨,将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从此后,从黄州开始,再到宁远(广东惠州),更到“儋州(海南儋州)”,一路南迁,开始了其“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后半生,再也没能回到京城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苏轼“绝命诗”背后的法律玄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