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产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专业有用的观点 !
文丨燕志华
我们知道,“战狼外交”一度是个非常热门的词汇,在今年两会期间秦刚外长的媒体见面会上,因为回答媒体关于“战狼外交”的提问再次受到关注。实际上,“战狼外交”这个词,原本是国外舆论强加给我们的一个带有污名化色彩的标签,用来形容从以前韬晦低调一变而为理直气壮的强势外交风格,但是在后来的传播中,这个词就被国内网民“拿来主义”接受了,变成了中性字眼,再后来,在爱国流量的加持下,在很多人那里成为了燃情励志的热血字眼。
但其实官方对此未必认可,正如秦刚在记者会上所说:所谓“战狼外交”就是一个话语陷阱,制造这个话语陷阱的人,要么不懂中国和中国外交,要么无视事实,别有用心。
如果说,“战狼外交”对于经常扭曲中国发展的国外舆论还具有积极效果的话,那么眼下出现的非常之多的自媒体经常集中描述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渲染“中美必有一战”“台海必有一战”等气氛,营造异常紧张的网络压力,吸引了无数粉丝关注,我们可以将这样的自媒体称之为“战狼自媒体”。
需要声明的是,本文只对这种“战狼自媒体”现象进行评说,也会涉及到它带来的可能风险,但是不会就此进行对错的定性评价。
为什么我们特地将这样的自媒体拎出来说道一下?因为大家会注意到,在最近一段时间,中美之间出现了一个对比非常鲜明的现象,一冷一热,差异显著。在美国,两党之间、举国上下都在强烈关注中国、紧盯中国,任何事情都能和中国扯上一点关系,进而向中国身上泼污水。比如近日,美国一天之内出台了8个专门针对中国的法案。不少美国人还将硅谷银行的破产,归咎于中国因素。但是反观中国这里,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专注于自己的政治生活和自己的做事节奏,丝毫不为美国这种狂热的动作所动,当然这更让美国人意难平。也就是说,面对美国的狂热和挑衅,中国一方面严正反击,严阵以待,另一方面也是坚定地沿着设定的目标前进,不为外力严重干扰。
应该说,这样专注于自己的战略目标的做法是正确的,大国对垒,在实力旗鼓相当或者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确保阵脚不乱、内部不出差错才是致胜因素。而且,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中央目标设定之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带领群众一起干事业了,毕竟“人心齐,泰山移”。但是在眼下,“战狼自媒体”成了一种变量,一种可能导致不确定性风险的因素。因为这样的自媒体将网民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战场”上去了,几乎没有心思干活。
如果大家看了这种“战狼自媒体”几篇类似战斗檄文一样的文章,会感觉没办法集中力量到经济社会建设上,而是感到国际形势压迫到呼吸困难,必须时不我待地尽快转入战时经济,否则形势将难以挽回。这些文章主要聚焦于中美激烈竞争,尤其是军事领域的动向;台海危机,尤其是美国对台军售、相关反华法案和护台法案;美国反华政客的激烈言论,和对于中国挑衅性的言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韩国彻底倒向美国怀抱;美国正在复制俄乌冲突模式……
客观地说,一些类似自媒体关于国际形势的观察文章是具有相当的水准的,不少写作者是一些大型机构的研究员,也有不少专家,本来就有一定的研究水平,文章是具有较高的质量的,而且近年来,随着中美竞争加剧,网民关注的目光和阅读的兴趣转向了国际形势的分析,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相当数量的自媒体文章,似乎只是为了在当下的紧张气氛中,营造风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在推波助澜中借助这种焦虑来吸引粉丝,获得流量,这和售卖知识者兜售知识焦虑有一定的类似性。
展开全文
如果我们认识到,讨论国际形势是几乎没有知识准入门槛的一门公共谈话艺术,就知道很多自媒体关于国际形势的热门文章,仅仅是利用了当下网民紧张关注中美竞争的心理而生产的爱国流量,而且水平肯定是参差不齐,良莠不分的。但是对于网民,却会产生相同的渲染效果。由于谈论国际形势几乎不需要多少知识积累,中国人谈起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几乎如数家珍,因为从上到下,普遍熟悉的讨论框架就是对立和竞争,毕竟解放前后的中美对立给几代人留下了时代印记,眼下再加入时新的国际新闻素材,几乎就能做到信口拈来,不输专家多少。当然,研究国际关系,其实是一门真正的学问,不少该领域的专家潜心研究多年,相关的理论框架、知识储备、观察角度以及各个国别的文化差异,都是有较高的要求的,并非是人人都能从事的学科。但是即便这样,也不能确保未来国际形势的走势就符合他们的预判,该领域的一些专家经常研判失误,就是一个明证,这也使得国际形势的讨论和研判,变得炙手可热,人人都可以参与。
同时,类似自媒体普遍开设于头条等大平台之上,而类似今天头条以及相关短视频的大平台,是国内受众最为广泛的平台之一,网民知识水平不一,素质良莠不齐,网民的构成比例基本复制了线下的社会,是一个网络上的社会。普通网民对于国际和军事领域的关注程度,几乎是超过其它所有的领域的,这从传统上一些军事论坛的巨大流量就能看出。自媒体影响了网民的阅读,而网民的阅读需求又塑造了自媒体的写作方向。这意味着,类似“战狼自媒体”的文章,也有不少是迎合性的,一经推出往往就会达到非常高的阅读量。这种渲染战争气氛的文章,又是站在用户众多的大平台上喊话,无异于是一种民间动员。
通过一定的媒体和网民交流当下的国际现状和国家面临的局势是必要的,同时也可以从中了解舆论民意,但是这需要权威的媒体加以引导。如果类似的自媒体专门生产言之凿凿的文章渲染战争紧张气氛,自己在获得流量好处的同时,却有可能扰乱中国当下更为重要的任务。正如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时领导人强调,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从形成国家总体合力的角度来看,自媒体这样的做法,表面看是宣扬爱国主义,激发大家爱国主义热情,但是实际效果,却是具有风险性的,后果是有待观察的。
在当下大力渲染紧张气氛,还会产生一个风险后果,那就是可能导致极端的爱国主义和极端的民族主义绑架决策。应该说,近年来,随着社交软件在全球的兴起,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普惠性的技术确保了民本主义、民粹思潮的风起,消解权威乃至打倒权威,底层挑战精英阶层的现象,在全世界不少地方成为现实,在很多国家和社会,民粹不光要挑战决策阶层,还希望决策更有利于自己,导致社会的撕裂,以及发展的不可持续。今天全球性的风险表现之一,就包括这种民粹潮流的兴起,以及导致的各种不确定性的后果。我们也需要防范这种绑架决策的风险。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各种自媒体渲染的紧张气氛,慢慢成为民众的基本认知,人们认为战争迫在眉睫,安全感和获得感会大为流失,不光自己无心工作,抛售房产股票,更可能形成相当程度的民意压力,无视高层和智库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智慧,要求决策者尽快转向应急状态等等。这样一来,不光扰乱决策,更会给事业带来伤害。这种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也正中美国等反华势力的下怀。
上述关于类似自媒体的说法,并非杞人忧天。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在今天的社交媒体时代,一种言论观点在适当的条件下,是可以产生爆发性的传播、并大范围影响受众的,并可能产生某种扭曲的集体认知。正如这两年一些意见领袖操纵各种污名民营企业的话题,影响了数亿网民,形成了某种社会压力。这种压力,在李强总理的记者见面会上提到“去年有一段时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不正确议论、言论”,算是一种正本清源,以正视听。对于当下一些“战狼自媒体”的言论,也需要理解并重视这种社会风险。
作者简介:
燕志华 博士
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管理顾问
往期精选:
陈教授被赶下台:莫名击中了中国社会的几个痛点
如何摧毁一个县城?主流媒体“自媒体化”有杀伤力
“胡某宇失踪案”舆情刚平息,chatGPT就爆发了
一旦认清了这两个网络真相,网暴威力就大大削弱了
疫情放开后,出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社会现象
数百条围绕饶毅和张文宏的留言,凸显了一个舆情规律
以“胡某宇案”为例:成功的发布会需要具备三点
饶毅抨击张文宏?这就对了!
布洛芬短缺背后:是不是专家群体的又一次误判?
面对群体的乐观预期,今天需要什么样的底线思维?
为何说29号的新闻发布会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