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本应该是收获的季节,是一年中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但在历代文人看来,秋天是万物由荣转枯的历程,再加上越来越浓烈的寒意,更是增添了许多愁绪。就在这些多愁善感的灵感激发之下,历朝历代关于秋天的诗歌不少。
比如《诗经》之中有一首《卫风氓》就写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至于说文华风流的唐宋时期,关于秋天的诗词就更是数不胜数,仅仅以《秋思》为题的同名作品,就有李白、白居易、岑参、王昌龄、杜牧、张籍、陆游等等名人写过。
很遗憾的是,尽管这些都是文坛顶尖的神仙人物,尽管他们的才华横溢,至少在这个题材之上,却并不出彩。无论是结合闺怨,还是置身于边塞苦寒之地,都不是脍炙人口。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们对秋天太过熟悉了,而且对于秋天的感受太过真实了,要能打动人心,实在很难。
直到元朝时,马致远横空出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才算给这个古老的季节,增添最具代表性的标签。它的字数少得可怜,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您肯定也能倒背如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展开全文
从整体来看,这就是一幅羁旅荒郊图,作者没有增加任何评论、感慨,但给人一种无以言说的凄凉和惆怅感。我们都知道,作品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这其实在古代作品中并不新鲜。但没有哪个作品,能像这首散曲一样完美和成功。它的画面感,绝对会在任何读者的脑子中自然勾勒,不会有任何人例外。
思想上的共鸣,来自于对于景物刻画的生动。第一句中“枯藤老树昏鸦”,藤、树、鸦本来是最为常见的动植物,与秋天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作者分别在前面加上“枯”、“老”、“昏”就让它们的特点更为鲜明,让人不可逃避地置身于秋风瑟瑟、万物凋零之中。
偏偏作者并没有直接写下去,而是迂回腾挪,又写到了“小桥流水人家”。这是一幅温馨的画面,非常具有生活气息。无论是多么寒冷的天气,无论是多么伤情的季节,只要在家,只要与家人陪伴,总归是暖意浓浓的。
可是,冷冰冰的现实在第三句被揭露了出来:古道西风瘦马。原来,画面中的主人公,并不是住在这里。他这是古道上的过客而已,只是伴着西风,骑着已经羸弱不堪的瘦马。他只是驻足于此,羡慕地张望流水潺潺环抱着的人家。这一切,并不属于他,陪伴他的,只是飒飒西风和那匹瘦马。
读者的情绪,一定会在最后两句达到高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主人公在夕阳下待了多久,看了多久,作者没说,我们也不知道。可是,这并不重要,我们只知道,他的内心一定是思乡而肝肠寸断。主人公在触景生情,每一个读者头脑中也会浮现类似的画面,也一样在触景生情。
我们都或长或短经历过游子生涯,都能体会到那种举目无亲,四顾茫然的感觉。我们不是惧怕秋天,不是惧怕寒凉,我们是害怕孤单,害怕没有亲人的日子。
所以,尽管从诗经开始,就有伤秋之作,尽管唐诗宋词中涌现大量秋思的作品,但这首直到元朝才出现的《天净沙秋思》,却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秋思之祖。它的作者马致远,被人称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她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但在他留下15首杂剧,120多首散曲中,最出名的还是这首《天净沙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