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是30万内最舒服的轿车。”飞凡汽车CEO吴冰如此评价刚刚上市的飞凡F7。
据媒体报道,定位为中大型豪华纯电轿车的飞凡F7,是飞凡品牌独立运作后的第二款车型。此前,飞凡F7预售价在28万-35万之间,但上市后的官方指导价已经拉低至22.99万-30.19万元,几乎完全进入了20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本的配置单之外,飞凡汽车还新增了飞凡F7基础版车型,搭载的是64度磷酸铁锂电池包,售价拉低至20.99万元,在今年下半年才上市。“这个是临时增加的配置,我们都称之为乞丐版F7,用来应对当前的价格战压力。”一位飞凡汽车的员工透露。
在飞凡F7价格公布之后,确实引来了一阵欢呼,但一时的狂欢之后,再审视飞凡F7,竟然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一款纯电产品,为何吴冰却对该车的三电系统闭而不谈,全篇都在强调越级舒适的飞凡巴赫座舱?
这也难怪有网友留言称,“飞凡汽车还不知道消费者对纯电车的理解吧,这样能卖的出去才怪呢。”
为何网友会有如此一问,咱们需要在官方信息中一探究竟。
在飞凡汽车的官方通稿中,对于飞凡F7的介绍很详细,尤其是应用的“飞凡巴赫座舱”,飞凡汽车更是应尽其辞。
具体来看,在飞凡巴赫座舱中,有前排43英寸宽幅真彩三联屏和后排8英寸娱乐影音屏的组合为用户打造同级独有的双向双区独立影院;有为智慧生态而生的RISING OS,可支持智能场景,咪咕快游等,囊括个人小憩、带宠出行、车内游戏娱乐等多样智舱需求。
还有,飞凡F7配备了以人体工程学守护腰椎健康的全车全座“飞凡巴赫座椅”,前后排都有电动调节、加热通风等功能。而且,该座舱标配16个扬声器,以全新音频架构实现了驾乘分区模式下的自由切换。
在这些基础配备下,飞凡汽车声称可以让每一个座位都是C位,带来极智舒享的乘坐体验。
至于驾驶层面,官方数据是,基于高性能后驱原生架构打造的飞凡F7,两驱版最大功率250kW,峰值扭矩450N·m,零百加速5.7秒,领先同级后驱车型1秒之多;而四驱版综合功率400kW,峰值扭矩达700N·m,零百加速仅3.7秒。
同时,飞凡F7还采用了铝合金轻量化底盘,拥有双叉臂前悬架、五连杆后悬架,以及基于欧系豪华车调校理念而来的底盘素质,可为用户带来极具高级感的行驶品质。
听上去,20万起售的飞凡F7,可谓是极具性价比了,毕竟配置丰富嘛。或许,在飞凡汽车和吴冰眼里,中国消费者都是贪小便宜的,只要给的东西够多,消费者就喜闻乐见,就会毫不犹豫掏出钱包。
可是,经过多少年“教育”的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处在时代洪流中的年轻消费者,有这么傻吗?
众所周知,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由于中国汽车工业相对于欧美日汽车工业,有着起步晚、发展慢等天然劣势,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在鄙视链底端。尤其是代表汽车核心的发动机技术,关于“中国能不能造出世界一流汽车发动机”的提问,成为市场和合资品牌对自主品牌的古老诘问和质疑。
事实上,在2013年以前,中国自主品牌都未能在核心发动机技术上有所突破,那时的自主中品牌,只能靠着提升产品外观、内饰设计,合理增加配置来提升产品的感官品质。
但这些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国产车很好看,也很便宜,但就是比不上国外车。”这是许多消费者的基本认知。
这就说明,没有核心发动机技术,一切的堆砌都是白搭。
到了新能源时代,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开始弯道超车,他们以技术立本,自研电池、攻克纯电痛点、发布混动技术,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创新让比亚迪们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毫不客气的说,是技术研发让比亚迪们站了起来,而不是配置堆砌才收割了市场。
反观此次上市的飞凡F7,官方通稿中对于三电系统的介绍只有寥寥数语:在续航方面,飞凡F7已上市车型提供77kWh和90kWh两款电池可选,CLTC工况下77kWh后驱续航576km,90kWh后驱续航666km,90kWh四驱续航600km, 并且支持2.5分钟极速换电,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高效的补能选择。
是什么电池?电机是什么样?电控到什么水准?一概不知。尤其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动力电池安全问题,比亚迪、埃安、吉利和长城等厂商都给出了“解决方案”(刀片电池/弹匣电池/神盾电池/大禹电池),甚至连丰田都不断强调b飞凡F7系列的电池在安全方面做出的努力,飞凡对此依旧无动于衷。
可笑的是,飞凡F7直接把比亚迪汉作为竞品,并称自己的智能化配置远远高于比亚迪汉。但是,比亚迪汉并不是靠设计、也不是靠智能配置才畅销的呀。比亚迪汉,其电池、电机、电控和芯片完全独立研发和制造,自己家制造的硬件,再用自己家研发的IGBT芯片来集成控制,这是比亚迪汉收获市场认可的底气,且是不再受制于人的底气。
这样对比下来,就能看到飞凡F7的色厉内荏了。
“吴冰压力很大,他接手飞凡后,成绩还不如此前的R品牌(更名为飞凡前的名称)。F7必须要翻盘,否则基本没有希望了。”一位飞凡汽车内部人士说。
可能这才是吴冰不得不暴露其“无知”的原因,他不是不清楚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了解,他是没办法,对于这样一款没有任何鲜明特色的产品,他只能用最原始的自主品牌营销方式,去为飞凡F7赚吆喝。
着实是为难吴冰了。
“如果销量还上不去,飞凡汽车更有可能被整合回上汽,并入荣威品牌。”一位飞凡汽车的内部员工说,他在内部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可能在4月的上海车展后,如果飞凡F7的订单还没有起色,就有很大可能被整合回荣威。
产品是品牌价值的载体,飞凡F7要在20-30万元的价格区间面对比亚迪汉EV、特斯拉Model 3和小鹏P7等成熟车型,无疑提高了飞凡汽车冲击销量的难度。
在此,只能默默祝福吴冰好运了。(采写 |汽车有智慧 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