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邮说医学史114:
光学疗法之父——芬森(下)
08 大马哈鱼
芬森的治疗经验迅速被推广,于是“芬森灯”被请进了各大医院的治疗室,更多顽固性寻常狼疮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或痊愈。芬森灯的临床使用,成为这一类病患的福音。
对于芬森自己所患的鞘磷脂沉积病这种先天性代谢疾病来说,没有特效的治疗,休息是最好的良药,但是芬森根本就没有时间休息,无数原本早已绝望了的寻常狼疮病人听说了他,都从远近各地慕名来到哥本哈根请求他的治疗。当病人们看见坐在轮椅上、病情比自己严重得多的芬森时,都会大吃一惊,甚至泪盈满眶。
有一次,芬森照样拖着虚弱不堪的躯体,给一位顽固性寻常狼疮患者使用紫外光疗法。经过几个疗程后,这个病人的病灶终于消失了,皮肤恢复了正常,皮肤结核已完全治愈。
患者感激万分、情不自禁地跪下身来拥抱和亲吻芬森,突然发现芬森的下肢竟然肿得和大象的腿一样粗,刹那间难过万分,失声痛哭,悲戚之情如涛涛洪流一发不可收。
芬森见状,吃力地蹲下身子,双手搀起患者的胳膊,安慰道:“别难过,你、我、还有很多人,我们都在和疾病与死亡抗争!”
时空悠悠,屋子里回荡着这样的回声:“——抗争——抗争——抗争!”
这是世间最有力量,也是最有温度的声音,穿越经年,亘古永恒。这声音,令我想到了关于大马哈鱼的故事。
海洋深处的大马哈鱼为了产卵,便在海底的泥沙中拼命地翻滚,直至用自己的身体翻滚出一个洞穴。此时,它已经遍体鳞伤,甚至折断了尾巴,掉了腮帮。产完卵后,它就守在一边,等小鱼孵化出来。由于刚孵化出来的小鱼还不能觅食,只能靠吃母亲的肉长大。于是,它便忍着剧痛,任凭小鱼撕咬、吞噬自己身上的肉。小马哈鱼长大了,母亲却只剩下了一堆骸骨。
大马哈鱼无声地诠释着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它是具有牺牲精神的令人心生敬意的鱼。而芬森,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的痛苦,为了全人类的福祉,他甘愿做一条大马哈鱼。
法罗群岛极限片(1983):芬森及其光疗研究滤光设备
09 荣获诺奖
芬森用他的光线疗法,治愈了越来越多的患者,他的学术影响也越来越大。为此,哥本哈根市长亲自拨款,于1896年帮助他在哥本哈根建立了“芬森医用光线研究所”。
芬森领导医用光线研究所对紫外线的治疗作用进行专门研究,发现从太阳光或强力聚光灯得到的短波光能杀死培养基上或皮肤上的细菌,并发表论文《论集中化学光辐射在医学上的应用》。在其影响下,类似的研究模式在世界各地纷纷建立起来,芬森由此成为光学治疗的先驱。
展开全文
芬森为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福音,人们称他为“利用光线治疗的神医”。1899年,丹麦政府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破格授予他“骑士”称号,这在丹麦是极高的荣誉。
在光学领域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芬森,自身的病痛却越来越严重,心功能越来越差,大量腹水,重度浮肿,身体已被折磨得不堪重负。他无法行走,只能坐在轮椅上。即使在这样的境况中,他依然不肯停止自己的研究,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以毫不动摇的信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撰写了大量有关光学治疗的论文,出版专著《光线治疗》,坚持奋战在芬森医用光线研究所的第一线。
1898年,芬森获得了教授头衔。1899年,他获得了丹麦王国的勋爵爵位,后来又获得了象征最高荣誉的金质勋章。1900年,芬森的一个医生朋友在一次国际医学论坛上,向来自全世界的医学研究者介绍了芬森的研究成果,在大会上引起轰动,芬森一时间在全球声名远播,成为当时最有声望的皮肤病学者之一。
1903年10月17日,由于芬森在光学治疗上的贡献,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他,他由此成为丹麦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被丹麦国民称为“祖国的英雄”。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他的评价是:“认同他在治疗疾病方面的贡献,尤其是以光线放射治疗寻常狼疮,开启了新的医学方法。”
瑞典(1963):190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阿伦纽斯(左,化学奖)、芬森(中,生理学或医学奖)、比昂松(右,文学奖)
10 化作阳光
12月10日授奖庆典开始,激动的人们早早就等候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的走道旁,期望一睹芬森的风采,见证这位伟大的医生领奖的一刻。可是,就在人们无限期待的时候,扩音器里却传来了这样的声音:“……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芬森教授长期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因为身体的原因,他今天无法前来领奖了……”
刹那间,人们的心一下子变得极其沉重,甚至有人潸然泪下。是什么样的磨难让一个科学家放弃了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殊荣?又是什么样的执念让一个重病之躯孜孜以求不离不弃?沉甸甸的奖杯托得起生命勃发的理想,却载不动命运倒戈的巨轮!
人们期待完满,然而苛求生命的完美却常常不太现实。此刻,芬森的病情已经极其严重,他失去了行动的自由和能力,已经不能够主宰自己的身体了。
他虚弱地坐在家里的轮椅上,听到了从斯德哥尔摩传来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自己的喜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此时此刻,所有的病痛都不值一提了,这不是个人的骄傲,而是一个国家的荣誉!
“好啊,终于轮到丹麦人了!”芬森喃喃自语道,苍白的脸上溢满了笑容。
他对激动得泪流满面的妻子说:“我的疾病已经很重很重了,治疗已经不再有效,我在人世的日子也已不长了,所以我要赶紧多做点事情,再寻找出一些新的疗法。医学上的新知识早一天获得,就可以早一天拯救无数饱受病痛的人们。”
丈夫的声音很低沉,然而一字一句却说得分外清楚,直令妻子泪流不止,心儿寸碎。
垂危的芬森将获奖的5万马克赠给了芬森医用光线研究所,另6万马克赠给了由他自己创立的心脏病及肝病疗养院。
人生就像一本书,每走一步便在书上写下了一个字符;时光就像一支笔,蘸着悲喜与泪水,给一个个章节写上结尾的句号。1904年9月24日,芬森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写完了人生这部书籍,在两个孩子的陪伴下,在妻子的怀中与世永诀,化作了阳光,年仅44岁。
丈夫走了,父亲走了,妻子呼喊着他的名字,孩子叫着父亲,哭着,痛着,可是他却再也不会回来了。
风华正茂的年龄,时间的神啊,并没有因为此人的杰出贡献而多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恩赐。科学家走了,留给人类无尽的遗憾,而我们更愿意相信,芬森只是追寻他心中的阳光去了,他是太阳的孩子,带着与生俱有的使命和责任,破译了阳光的密码,解开了疾病的枷锁。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与病魔做斗争,用短暂而灿烂的一生谱写了对阳光的热爱与追逐,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人类的健康事业。
2003(丹麦):丹麦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一百周年纪念,主图是丹麦雕塑家Rodulph Tegner于1909年为芬森医用光线研究所创作的“迎向阳光”雕塑,右上角是芬森头像
11 选择尊重
芬森走了,他走过了时光,走过了你我,走完了人生的全剧,在将光学疗法留给后人的同时,也将他的道德品格留了下来。
他是一名宽厚待人的性情中人,虽名声卓著,却依然拥有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他严以律己,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然而更不容易做到的是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俯瞰别人,而他连这也做到了。
在光疗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后,芬森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准备培养一个接班人,将自己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
消息传出后,丹麦医学界的年轻才俊们纷纷前来,他们崇拜芬森,对光疗法这个医学新领域充满了向往,期望能够成为芬森的学生,与老师一起在医学科学的领域里探索新天地。
经过严格的专业测试,一层层选拔,芬森最终从众多候选者中挑出了一个名叫哈里的年轻医生。然而,医学研究十分枯燥,又不容易出新的成果,芬森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否能在枯燥乏味中坚守得住?他迟迟不能决定,是否要对他再作一番考量?
这时,助手乔治向芬森提出了建议,他说:“先生,据我所知哈里家里很穷,您可以让您的一位朋友假意出比这里高许多的薪水聘用他,看他会不会因为高薪而动心?”
“如果他动心了,说明他看重金钱,那就不配录用,是吗?”芬森接过了话题。
“是的,”乔治有些自得,“那就不该录用他了。”
芬森站起身来,在窗前踱着方步。过了十几分钟,他发话了,“乔治,我不能接受你的提议。”
“为什么不呢,”乔治一脸不解,“先生?”
“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生活在现实中,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需要我们现实地去面对各种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换位思考。扪心自问,我们都不是圣人,因此我们也不该以圣人的姿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俯瞰他人。”说这话时,芬森一脸严肃。
顿了一下,芬森的眼睛凝望着乔治,继续说道:“这世间有太多的不平,尤其是地位、金钱和财富,向来厚此薄彼。哈里出身贫民,家境贫寒,说他对钱财没有渴望那是假的。如果我们一定要故意去考验他,用道德来衡量他,他的内心肯定会非常纠结,因为他要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做出两难的选择。”
听到这里,乔治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芬森继续道:“我挑选学生,跟我从事医学研究,好像没有必要这样来考验他。如果哈里在人性试验中真的倾向于金钱,我们难道就能据此判断他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吗?不能!因为在客观条件的逼迫下,或许我们的表现还不如他呢!”
话说到这里,芬森显然有些激动了。他让自己稍微安静了一下,继续说:“其实,只要他能以科学研究为重,心系人类的安康,于我而言就已足矣,根本没有必要令他必须做一个圣人般的完人!”
事实上,哈里本身就是一个耐得住寂寞,心中有爱,可以静心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他成为芬森的学生后十分努力,将自己献身于医学事业,成了丹麦知名的医学家。
若干年后,哈里得知老师当年拒绝考验自己人性的事情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感恩生命赐予的善和美,感慨道:“假如当年恩师真的用巨大的物质利益作诱饵来评估我的人性,那么我肯定就掉进了这个陷阱了。因为当时我的母亲病重在床正需要钱去医治,而我的弟妹们也等着我挣钱供他们去上学,如果那样的话,我就没有现在的成就了。”
芬森是一个宽宏的人,对于人性他不选择考验,而是选择了尊重!宽宏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品德,其产生的道德震动比责罚产生的要强烈得多。宽宏是一种力量,可以以德平天下,就像芬森那样,既成全了哈里,也成就了自己,使自己的事业有了可靠的接班人。
丹麦极限片(1960):芬森诞生100周年
12 余香不绝
一季花开,恰似一季人生。随风往事,在时光中不停地转动。
芬森——你的人生季,你的生命往事,竟在岁月的沃野上,花开得如此壮烈,绽放得如此凄美。你以自己的年轻生命,在阳光下不屈地抗争;你用自己的病残躯体,在光学治疗的天地里驰骋。在有效的化学药物产生之前,你采用红光疗法和紫外线疗法治疗天花和寻常狼疮,为无数病人带去了福音。
今天的医院里,你发明的紫外线灭菌法仍被广泛使用。你是生命的守护者,更是生命的奉献者,当雨后初晴、彩虹高挂的时候,你的生命之花,却像一阕优美的断章,倏然凋谢。命运对你来说,竟如此悲凉,令人肝肠寸断。
生命的厚重,不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你人生苦短,英年早逝,却成为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你的书页,内涵广博,人生半世却能容纳四季流年。
有一种感动,经得起时光的洗濯;有一种境界,在流年中生生不息。记得曾经有人在吟诵雪花的诗句中写道:“雪花儿说,我若离去,那便是春天的到来。”难道,你就是诗人笔下那个传奇,那份感动,那种境界,绽放在最冷枝头的那片雪花,明知会融化,也要迎着阳光而去,用自己的消失,来唤醒春天,把她奉献给你的患者。
你既是医生,又是病人,有着医患双重身份,对疾病的体验也最真切。你不顾自己病痛的折磨,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顽强,不停息地工作,用一个又一个发现去减轻他人的病痛。你是命运的不幸者,却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屈服。你自强不息,面对病魔的袭击,依然不改英雄本色。
你将他人之痛当作自己之痛,充分体现了医者的操守与大爱的情怀。你的一生,命途多舛;你的精神,启迪后人;你的坚韧执着,只是为了造福大众;你的灵魂之美,抵得上世间千万种美丽。
这世间,你来过了。你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一重山,一重水,走得很重,走得很痛。或许,残缺的美,才真唯美,可以绚烂春秋。可是这一份凄美,谁能承受得起?
尽管,你栉风沐雨,一程坎坷,一程自信,一程阻隔,一程坚强,可你的心路历程,早已成为苍茫里的回放。然而,我却由衷地相信,镜头里的你,如此风华,如此精彩,震撼着生命。我愿在素日的每一个阳光映衬的晌午,静静地追溯你最美的回放。
生命里有些人有些事,会像过眼云烟一样掠过,不留下一丝痕迹。而有些,却会深深地在我们心中扎下根,开出一朵朵花儿,沿着思念的脉络疯长。心底里,刻满了你的名字,还有你的微笑、你的背影、你的落寞和你的眼泪。
梦犹牵挂,转瞬已是经年。静夜,当年的月色,梦一般追随着倒影,踩在你不息的生命里,没有了离殇。忽然有一天发现,在我们的生命中,早已不能把你忘记。流年的印记,刻在了心中,便成了永远。
花谢花飞,阅尽人世间的沧桑。花在枝头,绽放美丽,凋零后的余香,亦令人心醉。当清幽的晚香穿过一帘烟雨,带着阡陌红尘里的万千风情,把你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的时候,我正用午夜屏幕上的这一笺清浅文字,就着西窗月辉把情感沉淀。
法罗群岛邮票大版张(1983):芬森及其光疗研究滤光设备
往期回顾:
邮说医学史112:光学疗法之父——芬森(上)
邮说医学史113:光学疗法之父——芬森(中)
作者: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编辑:张玉婷
审核:夏媛媛
扫码关注我
微信号|yixuelishi
医学的历史与文化